零售银行 蔚然成风 尽管利率微薄、回报惨淡,但对客户存款的争夺却颇为激烈。 102 Special Report - Retail banks.mp3 May 12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随着监管者关闭了原本可使投资银行轻松获利的渠道,该产业正将视线转向零售银行业,希望后者能提供新的收入来源。这一行业规模巨大。根据咨询公司诺瓦塔斯(Novantas)的说法,美国的零售银行业与商业银行业每年创造出大约7500亿美元的收入,或者刚刚超过全球银行业总收入的20%。而在资本市场尚不及美国发达的欧洲,大多数大型银行业集团的命运将取决于其零售银行在未来数年中的表现。 大银行突然对吸收存款、处理支付的枯燥业务重新产生了兴趣,其另一个同样紧迫的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再依靠批发货币市场来获得大部分融资了,因为这种做法会令它们在市场的突然冻结面前变得脆弱。那些依赖于短期批发融资的机构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利率,其信用评级则被调低,它们还会受到监管者更为严密的审查。 巴塞尔协议Ⅲ以及银行需持有资本量的提高,也将鼓励银行从易变程度不及货币市场的来源中获得更多融资。这些来源中最好的类型便包括来自零售顾客的存款。监管者喜爱这些存款,因为它们“黏性高”:普通储户往往不会到处转移他们的资金。因此希望生存、而不考虑兴旺繁荣的银行,将不得不以远比以往更加努力的态度,去争夺数以百万计的零售及小企业客户的存款和支票账户。它们若去关注一下新兴市场,则将受益匪浅,这些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零售银行业某些最令人兴奋的发展。那些地区的银行正在效率、技术以及创新方面对富裕世界的竞争对手们形成跨越式的赶超。 最近刚刚卸下印度国家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主席一职的欧姆•普拉喀什•巴哈特(Om Prakash Bhatt)从口袋中抽出手机说道:“这就是分行。”对于一位在四月份之前还在管理着一家看似顽固保守的国有机构的人士而言,这种说法似乎很奇怪,这家机构的规模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若将其移入美国,它就将占到全美所有银行分行的六分之一左右。十年之前,印度国家银行或许可以印证许多关于贫穷国家中大型国有银行的偏见。尽管该行承担着为穷人提供服务的使命,但它的客户却曾以城市官员为主。当其他地区的银行正在安装巨型电脑主机之时,该行却在手工做账。客户支付几乎需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并以纸币形式从一家分行送到另一家分行。 如今,印度国家银行以及新兴市场的一些同类银行正在教导世界,该如何利用技术降低零售银行业的成本,其手段包括利用手机、便携式自动柜员机以及因特网。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诺艾尔•戈登(Noel Gordon)表示:“真正出类拔萃的创新来自于新兴市场,它们正把未开设银行的地区当作大型实验室,进行银行业新模式的实验。” 新兴市场中的银行已经从太晚投资于技术中获益。它们中的大多数机构错过了主机时代,这一时代使富裕世界的许多银行背负上了日渐老化且不够灵活的电脑系统之重负。新兴市场中的银行转而在一个计算能力变得更加廉价,并且与诸如因特网及手机等通讯系统日渐融为一体的时代中开始投入资金。在1973年创办美国商业银行公司(Commerce Bancorp),并看着这家公司在2008年被加拿大道明银行(TD Bank)收购前,从只有1家分行发展到435家分行的弗农•希尔(Vernon Hill)指出:无论身处何种市场,能够使用新型高速计算机总是“一种难以置信的优势”。希尔最近创办了英国最新的零售银行——大都会银行(Metro Bank)。 新兴市场中的创新同样也受到另一种因素的促进,这便是为渴求银行业务的巨大市场提供服务的需求。在印度农村地区,季节性农场劳工一年只有5个月左右的工作时间,因此他们需要某种形式的储蓄。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孟买分部的贾梅贾亚•辛哈(Janmejaya Sinha)指出,这些人过去会购买餐具并将它们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之后在需要金钱购买食品时再以9折的价格将餐具退给商人。如今,技术正在代替餐具。 为了将业务延伸至遥远的村落,印度国家银行正在委派装备有与读卡器相连的手机的代理人。顾客在手机上刷自己的储蓄卡,并将存款交给代理人,由后者收下保管。当他们希望取款时,代理人只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便可。尽管看起来非常奇特,但手机确实就是分行,而且它还在将印度国家银行带入10万个没有其他银行的村落之中。印度第二大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拥有一套类似的业务延伸系统,这套系统正在改变银行业经济学。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钱达•可查尔(Chanda Kochhar)表示:“在印度这种环境下,交易价值与收入远远低于西方银行,可能只及后者的十分之一。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使我们的技术战略适应这种局面。” 在肯尼亚,移动电话公司的发展已大大领先于银行。该国大约六成的成年人使用一种可使他们将资金从一台手机转移到另一台手机上的M-PESA系统。而拥有银行账户的肯尼亚人则不到四分之一。 发展中国家也在考虑以新颖方式运作的基于分行的银行业。拉昔胡申银行(RHB)的Easy银行是马来西亚发展最快的银行之一,该行每周开放七天,客户无需填写任何表格。辛哈表示:“这就像一家麦当劳,它的菜单上大约只有5种产品,但之后一切都在10分钟之内发生。” 这种创造力的大爆炸正在带来丰厚的回报。许多新兴市场中的银行正以每年20%到25%的速度增长,有时还会更快。许多银行报告自身的股本回报率达到20%到25%,因此当巴塞尔协议Ⅲ提高限制之后,这些银行应当能够从其自身利润中创造出足够多的资本,以满足新的要求。 这些银行是否有可能会尝试将其从本土市场习得的经验用于向欧美市场拓展呢?现在还不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为了赶上本土的发展速度,正在竭尽全力地发展。住房开发金融公司 (HDFC) 银行的普里问道:“当我在这儿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时,为何还要去那儿?” 即便如此,由它们所发明的银行业新模式仍在开始进入发达国家。就这种变化而言,条件最为成熟的当属全世界最富裕的银行业市场——美国。该国政治家与监管者为了使银行业更加安全,已经引入了大量的新法律和规制措施,其中就包括一些关于零售银行业的制度,而这些制度的设计看起来却将适得其反。某些新的限制措施或许将会使零售银行的运营模式及其客户利用银行服务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美国零售银行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将会来自两份法案,这两份法案旨在迫使大银行削减其对透支及借记卡交易所能收取的费用。两者都意在通过终止交叉补贴来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银行为了使支票账户看上去对持有者免费而采用这种交叉补贴。消费者在商店或网上使用借记卡时并不被收取费用,但每次刷卡时,零售商将会支付一小笔交易费。这些费用累加后的总和相当巨大。咨询公司诺瓦塔斯的谢里夫•梅勒斯(Sherief Meleis)表示,如果零售银行业费用像提议的那样被削减七成左右的话,美国的银行每年可能将会损失大约330亿美元,或者约占去年该国银行这一部分业务利润额的三分之一。 节俭却贫穷的家庭将成为第一批受害者。他们拥有目前得到以下两方面补贴的免费银行账户,这两方面是指储蓄余额庞大的更加富裕的客户,以及为未经授权的透支行为支付罚金的财务管理混乱者。各界对此估计不一,但新规则很可能会使十分之一的银行客户变得不再有利可图;银行也可能被引诱关闭大约5%的分行。 数家大型银行已经作出了以下回应:对客户收取账户月费,或者要求其账户上至少保持最低存款余额。某些客户或许无法遵从这些要求,并有可能被迫使用诸如支票兑现服务等较不正规且成本更高的中介方式。 下一批受此热浪冲击的将是小型地区银行和社区银行,这些银行中有许多将不得不与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部分得益于大多数州在大萧条时期制定的、对银行可以发展到多大规模加以严格限制的法律,美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富多样性的银行业市场之一,其中有超过8000家银行和近10万家分行。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的规制措施可能将在未来数年中使美国的银行数量减少约三分之一,增加该国最大一批银行的规模及其所构成的系统性威胁。 不过也有一个令人乐观的理由:美国市场的开放性依旧大得足以允许新的银行进入。自1990年以来,监管者平均每年已向超过120家银行发放许可。美国的零售银行业市场也对外国竞争具有足够大的开放性。2003年,全美最大的20家银行中仅有3家为外国所有,其存款比重只占微不足道的2.2%。如今,最大的20家银行中包括了6家由外国所拥有的银行,其中就有道明银行、汇丰银行(HSBC)、西班牙国际银行(Santander)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而其所占市场份额也已翻番。梅勒斯回忆道,当他在几年前询问一家美国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是否考虑过海外扩张时,后者反唇相讥:“你是说像哈里法克斯银行进军澳洲东海岸那样吗?[1]”他指出,如今美国的银行家们却要受命于多伦多、马德里和伦敦的上司。 新鲜血液和新颖想法已在为美国市场注入活力。西班牙国际银行利用员工数量稀少的小型分行的模式正在帮助该行低成本扩张;而诸如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正在通过提供预付费卡的方式,增加原本或许仍然没有银行账户的客户。目前由加拿大道明财务集团所拥有的商业银行(Commerce Bank),通过类似延长营业时间、使客户可以在下班后前来办理业务等创新做法震撼了市场。安联伯恩斯坦(AllianceBernstein)的基金经理斯蒂芬•齐塔姆(Stephen Cheetham)表示,新技术以及新的技术应用方式(例如社交网络)或许也将创造出新的银行和银行业模式。某些机构已经在挤入臃肿的银行与它们的客户之间,这些机构实际上是在夺取关系主导权,并削减银行的消费者特权之价值。Mint网便是一例,这是一家基于因特网的免费金融规划机构,它允许用户将来源多样的信息列在单一屏幕上,之后推荐合适的产品。 美国零售银行业市场的生机勃勃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它的碎片化。然而,大多数大型零售银行的分散程度并不特别高。在英国、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亚洲,许多最大的零售银行都专注于本土市场。这削弱了关于将其拆分为几家较小的、具有相同关联风险之银行一说的力度。 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零售银行业中是否存在着有利于消费者的规模经济,可以为反对拆分银行的说法提供论据?然而,银行看起来一旦发展到相对适中的一定规模,便很少再有真正的成本协同效益了。研究者继续为这条分水岭的精确位置展开争论,这主要是因为零售银行业的地区性质是如此之强。在某座特定城市中分行数量众多的银行往往能够过多地吸收本地存款。根据诺瓦塔斯公司的说法,那些存款数量高于平均值的分行往往也会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且它们通常还能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提供较低的存款利率和较高的贷款利率,而不会丢失市场份额。其理由更多带有心理色彩,而非理性因素所致:一家在每个街角都开设分行的银行看上去比一家只有少量分行的银行更安全,即便两家银行的存款都受到政府的担保。 不过在大多数国家,零售银行并非独立存在。近年来的潮流趋向于某种形式的全能银行业,即同一家银行既提供零售银行服务,又提供投资银行服务。而这一现象已经加剧了所有关切中最重大的一种:即银行具有如此巨大的系统重要性,以至于人们不能容许它们破产。 [1]出处疑似为 http://www.heraldscotland.com/hbos-takes-pound-400m-hit-from-bankwest-sale-1.891551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14:28 , Processed in 0.0672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