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领域 象牙塔打开了藏宝箱 Jun 1st 2011, 20:28 by G.F. | SEATTLE 美国版权局在网站上声称:“公有领域内的作品可以在没有得到前任版权所有者批准的情况下免费使用。”接下来,版权局继而解释公有领域“并非一处场所”。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无论公有领域是什么,它似乎都包含着二维或三维物件的复制品,这些物品一旦进入公有领域,便可被随意复制和摆弄(所有录音制品和大部分电影,实际上则依靠时间这一第四维度而仍被藏匿)。不过,为了获得复制品,一个人需要接触到原件。 直到相对不久之前,所有版权保护已经到期的作品,都会以下述两种实体形态中的一种存在:或是诸如雕塑这样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或是类似图书这种大规模产品的实例。如果作品仍然存在,则必然在某一方手中。这一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政府,一家学术机构,一个基金会或者一家企业。 不过,尽管各机构允许研究者们现场查阅手稿、画作等作品,但它们并没有必须在何处提供作品的义务。的确,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早期时代开始,博物馆往往便会在网上提供其藏品中原本隐藏的部分供人们一览,不过其所提供的图像通常分辨率低,而且权利受到限制。迄今为止,要想获取某一物品的高质量扫描件或照片,机构往往会征收费用,并对使用施加额外的限制。版权或许已经过期,但产权却依然有效。 如今,耶鲁大学旨在改变所有这一切。该校在5月10日的声明中表示,其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将对公有领域内藏品的高分辨率数字化版本进行全面的免费开放。目前,人们已经可以看到由25万张(低分辨率)图片组成的预告版本,这些图片来自该校总量为150万的核心目录之中。更多内容以及高分辨率版本即将发布。(耶鲁不列颠艺术中心已在其网站上发布了高分辨率扫描件,并将在今年夏季将其加入核心目录。)耶鲁大学数字资产与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梅格•贝林格(Meg Bellinger)解释道:“我们只是在遵循公有领域意图实现之事的精神。” 允许人们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免费接触资料,当然需要额外的服务器资源和带宽,不过这些成本应该不会很高。尤其是考虑到下述事实的话就更是如此:正如许多机构已经发现的那样,使用许可的管理成本等于或者超过从中获得的收入,同时这种做法还有效阻碍了学术研究的开展。而公有领域的作品以这种方式实现价值的成本降低为零。 耶鲁大学在18家图书馆中拥有约1000万卷图书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文件。单是该校自然历史博物馆便藏有1200万份标本。该校尚未算出这其中有多大比例的藏品实际上已进入公有领域,并受到与捐赠者或在购入时签订的接触限制契约的束缚。即便如此,最终开放的珍品数量依旧注定庞大。 耶鲁大学公有领域作品的数字拷贝并不仅仅向公有领域内发布。该校转而选择了创作共用 (Creative Commons,CCBY) 模式条款,后者允许人们对作品进行散布和修改,同时礼节性地要求使用者向作品来源致谢。这种许可具有约束力,但却并不严苛。 这对于解放那些在理论上已经可以免费接触的机构藏品而言,可谓实际层面上的一大步,但它并不是第一步。2008年,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开始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上发布“没有已知版权限制”的高质量图片。迄今为止,该机构已经以此方式开放了2200幅图片。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专家彼得•赫特勒(Peter Hirtle)表示,自2009年以来,该校已经赋予人们免费接触其很大一部分藏书(但不包括博物馆藏品)的权利。(这其中大部分是以低分辨率形式提供的,更高质量的图片在无需付费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谷歌公司扫描图书馆藏品的持续努力,只是在未过版权保护期的作品方面存在争议。而就大约一百万册已经可以在线获取(阅览或下载)的公有领域作品而言,并无任何争议。 贝林格承认,耶鲁大学的政策引发了更深的担忧。其中最富争议的问题是,在不诉诸法律的情况下,博物馆年代较为久远的作品和样本面临着以不当方式被曲解模仿的风险。不过,贝林格似乎并不为此类难以估量的情况而担忧。她俏皮地说:“既存在着被我们认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合法用途,或许也存在着其他用途。”换句话说,对一件作品的冒犯性利用只会令冒犯者,而非受到冒犯的作品蒙羞。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03:55 , Processed in 0.0638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