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因遗传与压力 新生儿蓝调曲 母亲孕期压力过大会对孩子的基因造成长期影响 Jul 21st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研究人员多年前就发现,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长期遭受因饥饿,焦虑,亲友死亡或婚姻不幸等引起的过大压力,她们的孩子成年后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的几率会高于平均几率。研究人员也早知道,在受虐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本身也有施虐倾向。人们通常把后面的这个发现归咎于盲目效仿,而头一个发现的原因却仍旧模糊不清。然而,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Axel Meyer, Thomas Elbert以及他们的同侪们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一种被称为“外因遗传”的现象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Meyer和Elbert博士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它也为施虐遗传现象做出了另一个解释。 外因遗传是一种可以传给下一代细胞的基因调控过程,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甲基化作用来完成,该作用可以让甲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附着于腺嘌呤或胞嘧啶上。腺嘌呤和胞嘧啶是DNA四大成分其中之二,而到底附着于哪一个则取决于具体的基因。甲基化作用将导致甲基化的基因不能再活动。 以往的研究表明,当母亲压力过大时,负责为糖皮质激素受体编码的基因的甲基化具有重要意义。糖皮质激素受体依靠血液中的压力激素发出信号而进入细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在大脑中控制人体行为的区域进行。新生儿的母亲若是在怀孕期间出现抑郁症状,她们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就会比其他新生儿更高。幼时受虐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也有相同表现。胎儿糖皮质激素的甲基化程度与人体抑郁时分泌过多的压力激素有关。而老鼠试验表明,这样的甲基化过程让幼小动物对压力尤其敏感,对新鲜事物也感到恐惧。 然而,现在还没弄清楚的是,这样的效应会持续多久。Meyer博士和Elbert博士在《转化精神病学》杂志中发表的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 问题青少年 他们的研究小组对一组年龄从10岁到19岁不等的青少年以及他们母亲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进行了测量,还通过心理测试试着找出哪些母亲在孕期中或者生产后曾遭到身体或者心理上的虐待。研究发现,孕期中遭到虐待的母亲生下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被甲基化的幼儿的可能性要比其他母亲高出得多。相反,在孕前或是生产后遭到虐待的母亲则不会生下这样的幼儿,而且她们本身基因的甲基化与否也跟是否遭到家庭暴力无关。总体看来,这些结论表明胎儿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甲基化是由于母亲压力过大引起的,并且其影响将会持续到青春期。 这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长期健康。事实证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不够活跃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抑郁症以及某些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也会让他们成年后个性更加冲动,更加富有侵略性。因此,如果孩子是男性,他们更有可能施虐于怀着自己孩子的待产妇女,从而造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发现了这种消极效应后,科学家们不禁问道,为何人类还在子宫内的时候就被设立了这样的一个进化程序呢?也许部分原因是,当甲基化作用还在进化的时候所有的消极影响不会当即全部表现出来。例如肥胖症在极少数情况下是天生的。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消极影响也许会带来积极效应。如果母亲生活在一个很容易产生害怕心理的环境里,那么让她的后代对害怕情绪敏感也许并不是坏事。 知道了这些真相对人们有什么意义尚不明确。让DNA反甲基化的药物还在研发中,并且还未通过临床证明。另外,外因遗传是基因调控的常见手段,从任何角度来说,这都是一种极端激烈的干涉方式。但这项研究也许会把科学家们引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找出对基因调控进行干涉从而阻止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时期。为了让母亲和孩子们都幸福,这样的干涉乃众望所归。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9-7 18:39 , Processed in 0.0711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