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纪的环境保护论 俗世之力 我们如何自救 079 Books and Arts - Saving planet Earth.mp3 Jul 14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The God Species: How the Planet Can Survive the Age of Humans. By Mark Lynas. Fourth Estate; 280 pages; £14.99. To be published in America in November as “The God Species: Saving the Planet in the Age of Humans” by National Geographic; $25. Buy from Amazon.com, Amazon.co.uk 《上帝的物种:地球如何在人类纪存活》,作者马克.莱纳斯。新闻界出版社出版;280页,售价14.99英镑。将于今年11月份以《上帝的物种,在人类纪拯救地球》为题由国家地理出版社在美国出版,售价25美元。亚马逊网有售, Amazon.com, Amazon.co.uk 1969年,斯图尔特.布兰德向人们介绍构成《全球目录》的聚宝盆——他的那些工具和理念——时宣称:“我们好像上帝,或许也可以像他那般万能”。而今,阿波罗任务已经登上了月球,让这句话成了真,更何况还有太空穿梭机正为在月球上着陆做最后的准备。 《上帝的物种》是英国环保记者马克.莱纳斯所著的,这本书有关识别出人类的真实力量,这些力量源于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和数量众多的同胞。马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布兰德的追随者。该书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人类在力量上超越了之前任何已经灭亡的物种,意味着现在地球正处于其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人类纪,从这一观点出发也预示着各方神明们可能对进一步使用这种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进行强行限制。 这本书很引人入胜,但读起来并不轻松。先前没有意识到人类对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读者们会为书中不间断暴露的事实而震惊。人类对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圈,海洋里的化学物质,天空的颜色,河流的流动,物种的数量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已经警觉到环境状态的读者们,他们会被莱纳斯想对此采取的行动所吓到。 这是因为许多环保人士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某些程度上是前后矛盾的。一遇到温室气体对气候造成的危害时,他们就认定科学是“帮凶”。但碰到核电站的辐射造成的危险或转基因对农作物的危害时,环保人士同最近的莱纳斯一样,对同样的科学数据的质疑就不那么强烈了。 几年前,尽管受到全球变暖危险程度的牵制,他又开始重新看待核能,并认为它并没那么糟糕:没有核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要多上几十亿吨。他开放的观念传播开了:一次当他就一篇他写的文章回答网上的评论时,他意识到尽管他查阅了许多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论文,但他从没读过任何关于转基因植物的论文,这一点另他深感惭愧。他现在将生物基础的集中农业视为保护森林的关键,他还反问到,对工业生产出的氮肥造成的危害持反对意见的人,凭什么对转基因工程生产出的农作物说不呢?它们可是能像三叶草那样自给肥料的,又有什么可责怪它们的呢? 莱纳斯的变卦超出了技术范围。他不同意广泛传播于环保人士中的信仰——要保护自然需要对整个社会和经济进行重塑。他说,资本主义的持续增长是件好事,但要理解环境体系所能承受的增长极限和技术,不得超过这些极限。这一观点并不新鲜,有些环保人士也谈到过,有时候,莱纳斯对异端的抗议看起来好像是自我服务的鸡毛小事。但他的观点当然还没到被大众所接受的地步,大部分观点让他的立场更有趣,更引人注目。 此书也有缺点。莱纳斯的不足之处在于他常用“科学告诉我们”这样的短语,他本可以更为准确的说“最近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的一篇论文说明”,这让结论显得言过其实,对真正的分歧之处过于轻描淡写了点。同时也轻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尽管科学力求做到客观,但科学家们却把所有价值一股脑儿的摆到了台面上来,对决定环境的价值更是如此。 莱纳斯大量借鉴了“行星界限”一派的科学家们的观点——人类的破坏行为只能到某一极限,不能再超过,这一极限就如人类纪的护栏。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方便而显而易见的框架,此框架被莱纳斯充分利用。但如果作者能够在解决问题上提供更明确的观点,并且对不利条件加以分析,就更好了。就实际政治而言,任何的解决方法归根结底为一句话“相信我,我是科学家”。科学大能够提供诊断和给出暂时的解决方法。在采取引人注目行动方面,凡人中间的记录也不好——更别说其自我限制的能力从来都不如上帝般万能。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ooks and Arts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5 05:37 , Processed in 0.0689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