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科技 查看内容

[2011.08.20] 死得有多彻底?

2011-8-23 07:16|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5512| 评论: 21|原作者: contrary

摘要: 有时,死人似乎比活人更"活"。

心理学

死得有多彻底?


有时,死人似乎比活人更"活"。

07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sychology.mp3

Aug 20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通常,人们都比较擅长分辨生者与死者。然而,现代医学技术创造了第三个选项——永久性植物人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其大脑因意外或中风而严重受损。这经常意味着他们没有希望再恢复意识。但是,由于他们大脑里负责某些生理活动(如呼吸)的部分仍然完好,所以他们的生命机能可以被永远维持下去。

何时撤走维持他们生命的医疗手段,任其死去(如果真的要这样做的话)?这是个痛苦而又刻骨铭心的决定。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真正活着的人如何看待植物人的心智活动能力,这个领域人类还未作过深入研究。

为了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马里兰州大学的库尔特•格雷和哈佛大学的丹•魏格纳进行了一个实验,旨在确定人们如何认知植物人。实验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

首先,他们在纽约和新英格兰的公众场所选择201个人,让他们阅读三个小故事的其中一个,然后回答一些问题。三个故事当中,都讲到一个名叫大卫的男人遭遇车祸并严重受伤。在第一个故事里,大卫完全康复了。在第二个里,他死了。第三个中,除了维持呼吸的那一部分外,他的大脑完全受损。虽然严格来讲,大卫仍然活着,但他再也不会苏醒了。

随即阅读一个小故事后,每位被试都被要求对大卫的心智能力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他能否影响外界发生的事物,能否判断是非和记忆过去的事,能否对他所在的环境有所意识,是否拥有个性和情感。被试们用七个等级来描述他们的评价,3表示非常同意大卫能够完成这些事,0表示既不同意亦不反对,-3表示强烈反对。

在《认知》杂志上报道的结果显示,完全康复的大卫得到的评价均值为1.77,死去的大卫得到的评价均值为-0.29。死去的大卫得到这样的分数已经令人甚感惊奇了,因为这表明死者大卫的心智仍相当敏锐。但离奇的是变成植物人的大卫得到的平均分为-1.73。在纽约和新英格兰的普通市民眼中,变成植物人的大卫比死去的大卫“死”得更彻底。

为了解释这个奇怪的观察结果,研究者们作出的第一个假设是被试认为植物人的心智活动比死人更少,因为被试关注的是大卫那连接着维持生命的系统、呆若木鸡的身体。为了研究这个假设,他们又进行了一个后续实验,这次对于大卫的死亡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描述。一个只说他去世了。另一个则使被试联想到大卫的尸体,它写到:“大卫的尸体在太平间作过防腐处理后,便被埋葬在当地的公墓中。如今他正躺在地下的一个棺材中。”描述非常清晰,毫不含糊。在后续实验里,被试也被要求对自己的宗教虔诚度作出评价。

这次,植物人大卫的心智活动仍然被认为少于“去世”的大卫。不论被试对自己的宗教虔诚度评价有多高,结果仍是如此。但是,被试读过描述大卫被作防腐处理并埋葬的故事后,对其心智活动作出的评价会随被试的宗教虔诚度而改变。

无宗教信仰的被试对被被埋葬的大卫的尸体和植物人大卫的评价大致相同(分别为-1.51和-1.64)。但是,有宗教信仰的被试仍然认为意识已经一去不返的植物人大卫其心智活动比死去的大卫少(分别为-1.57和0.59)。

相信来世的人认为死人仍有精神活动,这一点都不奇怪。但那些不相信来世的人也倾向于这样认为(除非被强烈提示避免如此),实在是相当奇怪。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感谢译者 contrary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ontrary 2011-8-22 19:26
本帖最后由 contrary 于 2011-8-27 20:35 编辑

1.the quick and the dead [古语]生者与死者
2.vegetative state 植物人状态
3. vital function 生命机能
4.traumatic 痛苦而难忘的
5.perceive vt. 察觉,感觉;理解;认知
6.life-support system 生命维持系统
7.embalm vt. 防腐
8.morgue 太平间
9.be prompted to 被提示做...
引用 Chaton 2011-8-22 21:44
非常通顺啊!!
除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不明白,语序换得太多了。
The researchers’ first hypothesis to explain this weird observation was that participants were seeing less mind in the vegetative than in the dead because they were focusing on the inert body of the individual hooked up to a life-support system. 要解释这个古怪的观察结果,研究者们给出的第一个假设是:被试关注的是大卫连接着一个生命维持系统,但其身体却呆若木鸡,所以他们觉得植物人的心智活动比死人还要少。

试译:为了解释这个奇怪的观察结果,研究者们作出的第一个假设是被试者认为植物人的心智活动比死人更少,因为被试者关注的是大卫呆滞的身体所连接着的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

我也不知道这样译对不对哦~~~你看看啊
引用 Zoro 2011-8-22 21:50
翻译的很好,好多专业性知识啊。我有一句话搞不懂:
1,“That those who do not are inclined to do so unless heavily prompted not to is curious indeed.”原译:'但那些不相信来世的人也这样认为(除非被强烈提示不要这样),实在是相当奇怪。”这句话中括号中的“除非被强烈提示不要这样',我有点搞不懂。要是翻译成”除非被强烈提示要这样认为“,这样中文语句才说的通啊,但英文却不是这个意思。
引用 contrary 2011-8-22 21:56
回复 Chaton 的帖子

确实~改之~
不过,最后半句,我觉得被试关注的是inert body ,而不是a life-support system.

PS.participant系心理学名词,直接译"被试"就OK啦~~吴洗加"者"~~
引用 contrary 2011-8-22 22:01
回复 Zoro 的帖子

这里可能有一点心理学背景,通常很多心理学实验都是测试人们是否有某种倾向(在本文中就是测试是否有将植物人看的比死人更"死"的倾向),这种倾向通常都是在被试无意识或第一次的状况下才能测试出来的,如果进行反复实验或者有人提醒被试在测试时要避免那种倾向,那么被试可能会修正自己的选择(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就已经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了).
所以在这里unless heavily prompted not to ,我的理解是"除非有人提醒被试避免认为植物人比死人更"死".
引用 Zoro 2011-8-22 22:42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额,这样啊,我现在弄明白了,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看来翻译和理解有时是会很困难的。
引用 Sophia2011 2011-8-23 00:16
本帖最后由 Sophia2011 于 2011-8-23 00:30 编辑

楼主确实翻译的不错呀。只好鸡蛋里挑骨头了,

1.第一段,

indefinitely 不能确定

2. 第七段,
The researchers’ first hypothesis to explain this weird observation was that participants were seeing less mind in the vegetative than in the dead because they were focusing on the inert body of the individual hooked up to a life-support system.

原译:要解释这个古怪的观察结果,研究者们给出的第一个假设是:被试关注的是大卫连接着一个生命维持系统,但其身体却呆若木鸡,所以他们觉得植物人的心智活动比死人还要少。

试译:为了解释这个古怪的观察结果,研究者们给出的第一个假设是:被试(参与者)认为植物人的心智比死人还要少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植物人没有生气的身体上,而且植物人还连接着维持生命的装置。

引用 mylta 2011-8-23 03:23
已拜读
引用 林木木 2011-8-23 09:11
本帖最后由 林木木 于 2011-8-23 09:18 编辑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关于题目,我记得有篇文章,(惭愧的是文章名字不记得,具体的话不记得,原谅我吧,记性太不好了)是这么说的,(因为具体记不清,所以我做了小小的调整)
有的人死了,却似乎仍旧活着;有的人活着,却似乎已经死去。
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这么说?求解答~


查到了,是鲁迅的《有的人》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引用 contrary 2011-8-23 09:19
回复 林木木 的帖子

有的人死了,却似乎仍旧活着;有的人活着,却似乎已经死去。

我记得这句的内涵是:有的人死了,但其灵魂仍在,其伟大的精神仍然存在于世人的心底,鞭策大家前进,所以说他仍旧活着;有的人活着,却蝇营狗苟,思想浅薄,毫无建树,犹如死人。

这句所谈的灵魂与精神与本文的不同,本文谈到的心智、精神活动是纯粹从生理学角度上看的,着重身体是否具有精神活动的机能,而不是精神活动的具体内容。所以如果用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太“高级”了,大材小用~
引用 林木木 2011-8-23 09:47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文章相当的好啊,
我只能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1.倒数第三段: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个人觉得并不适用于这里,

2.rate因为文中评出的都是数值,个人认为应该译成:评级
引用 林木木 2011-8-23 09:50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接上:
评价  
基本解释:
--------------------------------------------------------------------------------
①议论价格;还价: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
②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也指评定的价值:正确评价人物的历史功过|众人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评级  
基本解释:
--------------------------------------------------------------------------------
1.评定干部﹑职工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等级。


评估  
基本解释:
--------------------------------------------------------------------------------
1.评价和估量。

要不用评估?求解答~
引用 contrary 2011-8-23 10:14
回复 林木木 的帖子

呆若木鸡确实滥用了,换成呆滞吧

rate不如直接说评分好了...
引用 林木木 2011-8-23 10:23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这个好这个好,我怎么没想到!!!唉,笨了
引用 contrary 2011-8-23 12:06
回复 mylta 的帖子

发现一个与你译得不同的地方:how religious they were.

你译成他们信仰何种宗教
我译成他们的宗教虔诚度如何

纠结...
引用 contrary 2011-8-23 15:07
本帖最后由 contrary 于 2011-8-23 15:08 编辑

回复 mylta 的帖子

其实我的理解是(有宗教信仰的)被试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多虔诚,因为religious有虔诚的之意,所以才加个"度",对应了how,换成陈述句就是被试对自己所信仰宗教的虔诚程度.
引用 echo.chan 2011-8-23 15:21
很吸引人的文章,翻译得也很好
小问题几个,讨论
How dead is dead?
死得有多彻底?

这个题目没有表达出原味,“死有多彻底?”都会好一些。文章是研究死亡的界限,就像有段时间心脏停止和脑死亡的热议一样。
怎样的死算死?

pretty good at
擅长分辨

区别是活物还是死的,用“擅长”这词儿太怪了吧?

more alive
比活人更活

alive,可以译出来,是怎么个“活”法

if ever 漏译

traumatic decision
痛苦而又刻骨铭心

一个traumatic,翻译得这么严重?

technically  严格来讲
从技术上讲
引用 contrary 2011-8-23 15:52
回复 echo.chan 的帖子

同意题目的说法

pretty good at那句,改成"分辨生死对人们来说比较简单"如何?

more alive如果译出来,就是"死人比活人的心智活动更多",但作为引语,我觉得留个悬念更好,所以才译成了加双引号的"活".

if ever 我放到那句最后的括号里了,你可能没注意到?

traumatic就换成"痛苦而难忘"吧
引用 echo.chan 2011-8-23 16:49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if ever的确没看到,sorry

traumatic 痛苦就可以了吧?为什么一定加难忘的意思呢?

more alive ,其实都行,侧重点不同

pretty good at 是生是死,一眼看过就知道。
呵呵,太大白话了,我的

查看全部评论(21)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5 11:48 , Processed in 0.0840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