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社论 查看内容

[2011.09.09] 新型特殊关系

2011-9-9 19:20|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4919| 评论: 11|原作者: arthuswei

摘要: 经济低迷期,英国成了一个重要全球趋势的最前沿
新兴市场企业与英国

特殊新关系


经济低迷期,英国成了一个重要全球趋势的最前沿


20110910_LDP001_0.jpg
Sep 10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大约四个世纪之前,英国便开始向印度注入资本,创建了东印度公司,为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石。如今,资本流向恰恰相反。在过去的10间,业务涉及钢铁,工程,化工,电信以及茶叶各领域的塔塔集团斥资150亿美元用以购买英国的著名企业。继泰特莱茶叶公司之后,前英国钢铁公司康力斯集团和捷豹路虎这两大最具英国特色的汽车品牌,以及帝国化学工业缔造者之一(直到赴其他企业帝国后尘)的普内门(相继被收购)。通过这些收购,塔塔集团目前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企业雇主。

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些只是“新兴市场巨头”这部宏篇巨作中的英国篇。在2006至2008年间,《金融时报》的500强企业中来自巴西,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由20上升到了62。新兴市场的行业领军人物正在触及商业的方方面面:比如航空业有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电信业有中国的华为,而印度的塔塔更是包罗万象,从汽车到化工,从消费品到信息技术。2010年,在全球2.4兆美元的兼并案中,来自新兴市场企业的收购就占到1/3.

如同其前辈日本和韩国一样,印度和中国的企业大亨希望建立起全球性商业而不仅是地区性的。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经营时热衷于针对政治风险的套期保值。但是,大多数企业期望能够提高价值链,融合并达到世界水平的技术和优势。塔塔集团已经从巴西的马可波罗公司身上学会了如何生产巴士车并从路虎那里知道了怎么打造复杂的越野车。

帝国的反向投资

昔日帝国图鉴正在影响这一趋势:作为近期一部全球化书籍的作者潘卡基•格玛沃特(Pankaj Ghemawat)认为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将通过这些新的经济纽带重新崛起。然而,英国貌似尤其具有吸引力,甚至对于像墨西哥的西麦斯(2004年收购了英国的RMC),泰国的沙哈维里亚钢工业公司(一家泰国公司,今年曾购买并重新开业了一家位于东北部地区的钢铁厂)以及韩国的国家石油(其于今年购买了阿伯丁的达纳石油公司)这样的非次大陆型企业来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00年到2010年间,针对英国企业的兼并案总额达到129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930亿美元。但是,按照经济总量来算,针对英国企业的兼并总量将是美国的4倍。

英国获得成果的一个原因在于其相对开放的经济:与收购一家美国公司相比,收购一家英国公司对于外企来说要更容易,正如百事公司收购法国达能的谈判,即使酸奶也被宣布为战略性产业也没什么风险可言。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尔7年以来一直是英国最富有的居民,2006年其钢铁公司在收购阿塞洛集团时曾引发欧洲大陆的示威浪潮,然而他却没有一句牢骚。

另一个吸引之处在于英国可以大量供应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最需求的两种东西:专业和强大的品牌。英国的帝国史和商业触角意味着它汲取了大量的全球性成功消费品牌。如同去年备受争议的针对英国品牌吉百利的收购,吉百利对于美国卡夫的吸引好比泰特利对于印度塔塔的吸引。并且英国是一个世界级的技术中心,这些技术正是新巨头企业所渴求的,比如说法律,财会以及订立品牌。加上伦敦的开放性,使得英国变得引人入胜。这正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在一个世纪前采矿业就已经在英国销声匿迹,但是世界上大多数矿业领军企业还要将它们的总部设在伦敦的原因了。对于塔塔来说,捷豹路虎将一个全球性的品牌与创造了四驱车技术的结合体。康力斯则拥有塔塔钢铁公司所欠缺的各式各样的钢铁技术。塔塔将致力于秉承这些技术并将它们注入到自己的商业中,不仅局限于国内同时还包括其业务涉及的其他79个国家。

当然,对于收购方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是好交易。一些在经济泡沫中通过廉价债务进行融资的交易通常都会失败。但是对于那些渴望征服全球市场的新型市场跨国公司来说,兼并外国品牌和专业技术总有着它的意义。只要英国欢迎,他们就会继续。

赢得英国人的信任

正如喧闹的吉百利收购案所显示的,对于外国收购,包括英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都残存了一些担忧---害怕收购方会剥夺这些业务并移到他国。但是,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已经不再植根于国内市场。近些年的兼并(比如日本的NSG集团对于皮尔金顿的收购,通用电气对安玛西亚公司的收购或者西班牙电话公司对于O2的收购)使得英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兼并集团的总部或者是联合总部。像塔塔这样的企业并没有关闭在英的被兼并公司并将生产设备运回印度。

总体来说,与庇护国内领军企业相比,英国经济前景更好的基础在于吸引外资。作为欧洲最为开放的金融中心,伦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研究显示在英外资企业要比本土企业更具活力。20世纪80年代,当英国汽车业濒临崩溃之际,尼桑,本田和丰田的到来使得英国汽车业获得重生。而当罗浮集团面临倒闭之际,福特和宝马却未能使捷豹或路虎扭亏为盈,反倒是塔塔让两大品牌出现转机。

总的说来,英国人还是好客的。但是如果下一个大买家是来自中国的国有企业而不是印度的家族企业集团,事情也许就不一样了。也许当英国少一点对外国资金的不顾一切的渴求时,它才会针对外来者有所防范。然而,近来甚至一些贸易联合会主义人士也开始对外资表现出友善。随着英国昔日的殖民对象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主顾,这里却没有一丝后帝国时代的惋惜。

 
 
感谢译者 arthuswei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1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uplixing 2011-9-10 20:26
本帖最后由 uplixing 于 2011-9-11 21:44 编辑
Some are keen to hedge against the political risk of doing business in their own markets.
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经营时热衷于针对政治风险的套期保值。

这里没有“套期保值”意思,只是说“规避国内市场的政治风险”

and Brunner Mond, a founder of what was (until it went the way of all empires)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以及作为帝国化学工业缔造者之一(直到赴其他企业帝国后尘之前)的普内门(相继被收购)。

这里括号注释的位置似乎要移一下“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直到它赴其他企业帝国后尘之前)的缔造者之一……”

and there is little danger that yogurt will be declared a strategic industry, as it was in ……
即使酸奶生产业被宣布为战略性产业也没什么风险可言

这里调整成“并且很少有酸奶产业宣布为战略性产业(而带来)的风险”更合适一些?
引用 arthuswei 2011-9-10 22:17
谢谢译友点评。
引用 林木木 2011-9-14 10:43
本帖最后由 林木木 于 2011-9-14 10:46 编辑


AROUND four centuries ago, British capital started flowing into India, creating the East India Company,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s of the empire.
大约四个世纪之前,英国便开始向印度注入资本,创建了东印度公司,为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石。
大约四个世纪之前,英国便开始向印度注入资本,创建了东印度公司,为大英帝国奠定了在印度的基石。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Tata group—which ranges from steel and engineering to chemicals, telecoms and tea—
在过去的十年里,业务涉及钢铁,工程,化工,电信以及茶叶领域的塔塔集团
十年里为什么要变红嘞?
后文说到India’s Tata in just about everything,所以个人认为楼主加个等字是正确的。

The number of companies from Brazil, India, China or Russia on the Financial Times 500 list trebled in 2006-08 from 20 to 62.
《金融时报》500强企业中来自巴西,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由20席上升到了62席。
应该是公司数目从20家上升到62家,似乎不是席位

新兴市场的行业领军人物正在触及商业的方方面面:
领军企业?

引用 林木木 2011-9-14 11:01
and there is little danger that yogurt will be declared a strategic industry, it was in France when there was talk of a takeover of Danone by PepsiCo
正如百事公司收购法国达能的谈判,即使酸奶生产业被宣布为战略性产业也没什么风险可言。
当百事公司为收购法国达能进行谈判时,酸奶生产业却被宣布为战略性产业,不过这里却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会有此风险)

It is notable that Lakshmi Mittal, an Indian whose steel company faced a storm of protest in continental Europe when it took over Arcelor in 2006, has been Britain’s wealthiest inhabitant for seven years—with barely a murmur of resentment.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尔的钢铁公司在收购阿塞洛集团时曾引发欧洲大陆的示威浪潮,其本人7年以来一直是英国最富有的居民,而人们对此却没有半句牢骚。
个人感觉应该是拉克希米•米塔尔对罢工没有怨言,牢骚等
引用 arthuswei 2011-9-14 11:49
谢谢译友指正。受益匪浅
引用 arthuswei 2011-9-14 11:52
回复 林木木 的帖子

“十年”加红是因为我改过,之前用的是"10".

引用 gyqleoamy 2011-9-15 15:46
翻得很好哇~~,就一个小建议

move up the value chain 提高价值链
我觉得价值链不能说提高,应该是爬到价值链的上端,或者提高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引用 memory_f 2011-9-16 08:42
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经营时热衷于针对政治风险的“套期保值”

这句翻译的太亮了!!!!
引用 arthuswei 2011-9-16 14:23
回复 memory_f 的帖子

谢谢夸奖。
引用 arthuswei 2011-9-16 14:23
回复 gyqleoamy 的帖子

谢谢译友建议
引用 arthuswei 2011-9-21 21:16
回复 fireye 的帖子

谢谢译友,请多提意见,相互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1)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2 04:44 , Processed in 0.07638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