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专栏 绿色增长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环保事业与利润增长相结合 Sep 17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进步乃是前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这令人忧虑。环境问题早已不堪重负。当全球总人口从今天的70亿上升至人口统计家所预估的2050年的93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有钱购置一度为上流人士储备的商品之时,世界会成何样呢?地球能够承担如此繁重的经济活动吗? 许多决策者们建议采纳一个自上而下并以西方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他们在全球论坛中雄心勃勃地探讨监管制度,或指望大型跨国公司和富有的非政府组织来树立典范。但鉴于大多数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故而有必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成功企业为促进可持续增长而做了些什么。 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16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认为它们将生态意识转换为一种具有竞争性的优势资源。这些高盈利企业(即这项研究中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领头羊”)利用环保来降低成本,激励员工,建立关系网。它们的本土思维有可能更容易让同行复制而不是去效仿欧美。 这些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资源、劳动力、设备的不足化为机遇。印度公司Shree Cement,曾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扰,通过使用空气冷却而不是水冷却的方法,研制出世界最高效的用水系统来生产水泥。菲律宾一家公用事业公司Manila Water,因浪费和非法开采而导致的用水量流失,让穷人用得起水,将这一流失比例从1997年的63%降低至2010年的12%。中国的空调制造商远大集团,利用建筑散发的废热为机器提供动力;大连的海洋食品企业獐子岛渔业集团,重复利用剩鱼来肥沃庄稼。 设定绿色目标是惯例。埃及食品生产商Sekem制定以有机种植来改造沙漠的任务。哥斯达黎加食品饮料公司Florida Ice & Farm在生产饮料过程中采纳严苛的耗水量标准。 这些企业还通过环保事业来衡量自身价值。比如,Florida Ice & Farm把老板60%的薪水与“人、地球、利润”三条底线挂钩。同时,这只“新型可持续发展领头羊”还鼓励员工提出绿色点子。巴西一家化妆品企业Natura分发奖励给员工,让他们找到降低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方法。智利一家林业企业Masisa,邀请职工 “虚构业务” 挖掘较贫困的潜在顾客。南非一家零售商Woolworths称,公司很多最佳绿色点子来自员工而不是老板。 在新型经济体中,企业似乎很难坚守一种专长,因为它们还得担忧如令人讨厌的基础设施和不可信赖的供应链等诸多大问题。 因此,领头羊们力求塑造业已掌控的经济环境。它们向监管机构游说,如巴西的有机糖生产商Grupo Balbo和巴西政府合作,以建立有机产品的认证体系,它们还同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关系;几内亚的Equity Bank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组织构建联盟关系,来降低小佃农的贷款风险。Natura与其供应商合作,生产可持续包装袋,其中包括从甘蔗中提炼出来的新 “绿色“垃圾袋。 这些企业还努力接触和教育贫苦消费者,时常为了开拓未来市场而牺牲短期利益。Masisa组织当地的工匠建立关系网,使他们和低收入的家俱买家间保持联系。远大集团给空调装上用来衡量空气污染的小型设备,可嵌入到手机里面。印度的灌溉系统制造商Jain Irrigation用舞蹈和音乐向那些不识字的农民解释滴管的好处。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尚德,建立了一家低碳博物馆,以宣传减二氧化碳碳排放的各种途径。 绿富抑或富绿? 有人对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这份分析颇有异议。瑞士IMD商学院的Phil Rosenzweig就认为,管理作家倾向于“光环效应”:他们把企业短暂的成功用来证明其发现了优良管理的永恒法宝。一些成功企业支持环保事业的事实无法证明环保事业可以使企业获得成功。一些具有前景的企业认为它们有钱玩环保。还一些企业基于公共关系追求环保事业。至于每个“可持续发展领跑者”,可以肯定有100家企业是通过排放废气或有毒污水来壮大的。去中国或印度看看,那种场景再形象不过了。 不管怎样,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这份研究的主旨---发展中国家中最好的一些企业将环保与盈利结合---令人深思。许多环保主义批评者认为这只是发达国家的奢侈品:穷人需要超洁空气之前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些人将环保事业看作是发达国家的阴谋:西方通过工业化和污染致富,但现在却想要阻止不发达国家走同样的路线。该研究表明这些担忧被夸大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可以和西方的竞争者一样追求绿色。很多人早就发现,当自然资源日益短缺且消费者捉襟见肘的时候,环保事业不失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商业策略。
|
Manila Water, a utility in the Philippines, reduced the amount of water it was losing, through wastage and illegal tapping, from 63% in 1997 to 12% in 2010 by making water affordable for the poor.
菲律宾一家公用事业公司Manila Water,因浪费和非法开采而导致的用水量流失,让穷人用得起水,将这一流失比例从1997年的63%降低至2010年的12%。
菲律宾一家公用事业公司Manila Water曾因费和非法开采用水量流失,如今该公司通过让穷人用得起水(降低水费?)使流失比例从1997年的63%降低至2010年的12%。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1-3 11:39 , Processed in 0.1591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