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赶超是件难事
新兴经济体经历了辉煌的十年。这是可喜的部分。
Sep 24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本月,意大利政府在其一次常规债券拍卖会上出售少量的5年期票据。尽管利率非常高,但该债券还是供过于求。相比之下,8月份,中国在香港日益成熟的境外市场出售200亿元(31亿美元)票据,收益率相当低,但认购的数量是出售债券数量的4倍多。
两次债券拍卖会的故事是几乎陷入停滞的富裕经济体和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财富对比的故事。本刊最后几页涉及的42个经济体中,有20个经济体截止今年本季度增长了3%或以上。其中只有奥地利和瑞典两个国家来自传统的富国。其余都是发展中经济体,比如巴西和土耳其,或新兴的富裕经济体,比如台湾和香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将超过6%。但是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可能低于2%。
整个夏季糟糕的经济消息以及日益深化的欧元区混乱意味着,很容易忘记目前占到世界产量一半、拥有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国家表现相当不错。这是本周我们有关世界经济特别报道的焦点。同样,很容易认为新兴经济体在今后几年必定会一帆风顺地快速增长,但这种想法并不明智。
在新兴市场取得巨大进步后,质疑其前景似乎相当不通情达理。中国和印度的财富与十年前相比翻了一番,让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并非只有这两个亚洲大国传来了好消息。早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发达国家之前,许多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危机只不过加大了本已巨大的差距而已。
然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不太可能以同样快速的速度增长而没有时不时的减速。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它们就可以不断减少对资本开支的猛力和稳定的廉价农民工推动经济发展的依赖。它们更加需要熟练的技工以及与可能找到最好回报的市场协调一致的现代金融体系。依赖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产品的国家需要转向国内的消费市场。过去曾让新兴市场崩溃的弊病很可能再现:过度的信贷、政府开支和通胀。
很多程度上,这将取决于中国对经济转型的处理有多好。在香港发行债券是中国将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步骤之一。进一步发展是受人欢迎的:金融危机证明美国无法有效回笼世界过度的储蓄。投资者接受人民币还需要改革。中国需要让其经济摆脱对大举投资和出口为导向增长模式的依赖。
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因此,今后十年将是新兴市场更为艰难的时期。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将进入艰难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从发达国家引入的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将开始消耗。因避免先前危机而变得过于自信的国家总会遇到问题。最近几周,新兴市场的货币大量抛售可能是增长将放缓的前兆。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人口众多的新兴市场转移,而且速度非常之快。但是转移不太可能像许多人想象地那么一帆风顺。
感谢译者 sailor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