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文艺 查看内容

[2011.10.08] 约瑟夫•海勒和他的小说:一刀见血

2011-10-10 17:44|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5244| 评论: 28

摘要: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发行1000万册,并且是一版再版
约瑟夫•海勒和他的小说

一刀见血

085 Books and arts - Joseph Heller and his fiction.mp3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发行1000万册,一版再版


Oct 8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20111008_BKD001_0.jpg

Just One Catch: A Biography of Joseph Heller. By Tracy Daugherty. St. Martin’s Press; 548 pages; $35 and £25. Buy from Amazon.com, Amazon.co.uk
《只有一条军规:约瑟夫•海勒传》;作者:特雷西•多尔蒂;圣马丁出版社;页数:548页;售价:35美元;25欧元

海勒晚年时偶然被问及为何没有创作出比《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优秀的作品,“难道有人创作出了比它更好的作品?”他反问道,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自1961年他的第一部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至今已卖出1000万本,他也藉此长期笼罩在成功的光环之下。在此之前,他得到的唯一赞许之声来自科尼岛上的一位贫困寡妇,尽管她懂的英语还不如第绪语多。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入文学圣坛,他由衷地为自己感到自豪。这本小说的名字甚至还被收录入字典成为专有名词,这部小说也给他带来了自信,荣誉还有财富。1999年,76岁的海勒辞世,他一生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过写作。他在便签纸上龙飞凤舞,并坚信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很可能诞生于此。“没什么比成功后再失败更惨痛的了”金•大卫评论海勒1984年的作品《天晓得》时说。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发行五十周年到来之际,一批于此相关的著作也新鲜出炉,例如战时笑剧特别版的发行;海勒厌战的女儿-----艾瑞克•海勒纪念册的问世;还有特雷西•多尔蒂所著的、关于海勒本人的首部全传记《只有一条军规》的出版。这并不是乘机从备受信赖的品牌中恶意牟利,不是见机牟利,《第二十二条军规》确实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值得纪念。

这部小说融合了歌舞杂耍闹剧形式和卡夫卡式的焦虑,可谓“前无古人”。海勒虽喜战争题材,但不写军队里情同手足的兄弟。他所写的是一位名叫约瑟连的美国大兵,得知政府派他去送死,但未做好赴死的准备。经历过战争的海勒把战争的无情都写了下来,小说出版时恰逢越战态事不断升级,于是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有多么冷酷。此外,海勒还不忘用有趣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海勒其人值得研究,他即复杂又魅力无限。作为父亲,他难以相处,作为丈夫,他不忠于妻子,作为朋友,他太过自私,但这无法阻挡他吸引大众的目光:嘲讽式的幽默又性感自信。他离开布鲁克林后,事业上的第一站就是在科西嘉岛上当炮兵军士,接着就退伍了;此后又修了两个学位,在牛津做了一年富布莱特法案基金学者。他一直坚持写作,还模仿他人的短篇创作,直到他意识到:该停下笔来,多读点东西了。他“想另辟蹊径”,就像纳博科夫、赛琳、福克纳还有沃一样与众不同。“不需要标新立异,但要新颖、要原创。”

这部传记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对海勒的首部大作问世后的年月的描写。那本书原名是《第十八条军规》,但由于同年里昂•尤里斯出版了《米勒•十八》,于是更名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用了九年时间才把故事拼凑完整,然而这本书得以见天日,还多亏了几位勇者相助:肯迪达•多纳迪奥,海勒的代理商,当年若不是24岁的她出手,手稿恐怕早就被丢进了稀泥管道;罗伯特•葛特利布,海勒的神童编辑,用时多年,才将此书打磨成型。

多尔蒂先生这部传记的出版,可以说谱写了图书出版业的颂歌。在这个人人都想出书立作的年代里,编辑们只好挽起袖子埋头苦干。《只有一条军规》从写到海勒的第二部小说、戈特利布先生的最爱----《烦恼无穷》以后,就如同顺着海勒的事业线一般------开始走下坡路了。海勒很乐意做一名公众人物,发表演讲、参加派对。他喜欢丰厚的报酬,1979年他的第三部小说《好似金玉》破纪录的卖了两千多万美元。

多尔蒂试着读完海勒的其他作品,但却始终没能坚持下去。他没有刻意去描写海勒为何许人也,而是从与他相关的人事着手,反衬出一幅海勒的肖像。多尔蒂先生不但是一位小说家,还是一位能调动读者情绪的写手、敏锐的文学评论家,他创作的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传记颇受好评。但对于这部传记,他多取材于海勒的自传和他人回忆录,所以书中的引用颇多,原访甚少。

在海勒晚年,关于他的评论文章都很苛刻。《最后的时光》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本,但饱受争议,某批评家甚至挖苦:“作家总有黔驴技穷的时候.”里昂•维斯提耶在《新共和》上评论:“《天晓得》就是垃圾”。海勒后来的作品均不如第一部成功,不免让人失望。但对于他来说,人生就是写作,他也无法想象出写不了小说,还怎么活下去。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ooks and arts




感谢译者 tynn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ontrary 2011-10-9 10:50
1.在海勒晚年,偶然被问及为何没有创作出比《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优秀的作品
没逗号可能更顺
在晚年时海勒偶然被问及为何没有创作出比《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优秀的作品

2.自他的第一步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从1961年至今已卖出1000万本
自1961年他的第一步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至今已卖出1000万本

3.The book earned him notoriety, confidence, a dictionary entry and lots of money.
那本小说给他带来了声望、自信,荣誉还有财富。
a dictionary entry 是字典条目,是不是说字典上有了关于他的解释?

4.笔耕不
应该是“辍”
他一生笔耕不堕,从未停止过写作
这两句貌似意思一样啊,可以省掉一句吧

5.The 50th anniversary of “Catch-22”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发行五十周年到来之际
五十周年后加上“纪念”好些

6.but who wasn’t ready to die  但心有不甘
未做好赴死的准备(我觉得这句似乎有描写此人胆小的意思,不甘似乎不够到位)

7.complicated and appealing  他即复杂又引人注目
appealing在此我觉得译“魅力无限”比较好,反正都是吸引人、有感染力的意思

8.He was a difficult father, an unfaithful husband and a selfish friend.
他是位冷酷的父亲、不忠的丈夫、自私的朋友
difficult 是难相处的、跟冷酷好象有点差别
作为父亲,他难以相处,作为丈夫,他不忠于妻子,作为朋友,他太过自私。

9.Mr Daugherty’s biography is a eulogy for a time in book publishing when editors rolled up their sleeves and everyone aimed to create literature.
在出版过程中,多尔蒂先生的这部传记曾一度成为颂文,编辑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编点文献减去。
在编辑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创作文学的年代里,多尔蒂先生的这部传记曾一度成为图书出版业的颂文。

10.But like Heller’s own career, “Just One Catch” starts to lose steam after his second novel,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Mr Gottlieb counted as his favourite.
虽然他的第二部小说《烦恼无穷》是戈特利布先生的最爱,但正如多尔蒂在《只有一条军规》中所写,海勒的创作如同他的事业一样---自此以后就走上了下坡路。
但和海勒的事业一样,《只有一条军规》在其第二部小说《烦恼无穷》(戈特利布先生最爱的小说)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引用 林木木 2011-10-9 11:32
在海勒晚年,偶然被问及为何没有创作出比《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优秀的作品
海勒晚年时偶尔会被被问及为何没有创作出比《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优秀的作品

自他的第一步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从1961年至今已卖出1000万本
他的第一部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于1961年问世至今已卖出1000万本

Heller took war as his subject, but he didn’t write about backslapping brothers in arms.
海勒喜欢写关于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从不正经描写军队里情同手足的兄弟们。
虽以战争为题材,但并没描写军队里情同手足的兄弟们。

It was a hauntingly prescient look at the senselessness of war,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And he made it funny, too
对于战争无意性的书写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海勒还不忘用有趣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所以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应该是战争的无意义是人们产生共鸣,楼主把后句混进来不太合适

但这无法阻挡他吸引大众的魅力
感觉别扭,不是吸引大众的目光么?

待续~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3:34
提供下天涯在线读书链接--第二十二条军规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h/haile/dese/

自他的第一步荒诞体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于1961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卖出1000万

Heller was haunted by the long shadow cast by
这一句的翻译在哪儿?

have elbowed his way into the literary canon
跌跌撞撞---跌跌撞撞是指走得不顺利,elbow,是奋力挤进去的意思。

could contain the next Great American novel.
原译:将会组成下一步风靡全美的大作
稍显生硬。试译:他坚信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很可能诞生于此。

Nothing fails like success
原译:没有比成功后再失败更惨痛的了
成功和失败没有先后关系,“没有比成功更失败的东西了”。这句话的道理类似:在难行的道路上可能不会摔跤,但是平地反而容易。

notoriety 我也不了解,见谅
引用 tynn 2011-10-9 13:43
回复 contrary 的帖子

4.虽然两个小句表达同一个意思,但是只说一个感觉太单了...不知道这么翻,可不可以。
5.容我再斟酌,两个读起来好像都可以。
7.融合你和楼下木木的意见,已经改了。
8.你这种译法别致。
  我看补充资料上说他因某事情后来到死与女儿拒不相认,所以就把难相处引申了一点点。
9.这么说顺了,基本明白了一半,不知道颂文是干嘛的....还是各种不理解,他们是想借机出风头吗?
10.《Something happened》是海勒的小说,《Just one catch》是Daugherty先生写的传记。我现在感觉是something happed with 原文了。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3:50
This is not just a cynical way to cash in on a trusted brand
原译:并不是向卖座的品牌砸金,不是见机牟利
砸金的意思在哪里?卖座指指戏院、饭馆等顾客上座情况好;用来翻译trusted不妥。

With its mix of vaudeville slapstick
原译:荒诞的闹剧形式
vaudeville:杂耍。不是荒诞。

所以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这句找不到原文,水平有限。

It was a hauntingly prescient look at the senselessness of war,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原译:对于战争无意性的书写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漏译;
sencelessness无意性----我理解是战争的愚蠢,或者说战争是没有知觉没有人性的。
前瞻性,就是前瞻性,为什么加个“一定的”呢?
引用 contrary 2011-10-9 14:06
回复 tynn 的帖子

“颂文”我也觉得有点怪...不知是不是想表达“典范”的意思?

10.《Something happened》是海勒的小说,《Just one catch》是Daugherty先生写的传记。我现在感觉是something happed with 原文了。

But like Heller’s own career, “Just One Catch” starts to lose steam after his second novel,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Mr Gottlieb counted as his favourite.
这句的主干其实很明显,就是:“Just One Catch” starts to lose steam ,关键是译出来意思有点费解...
引用 contrary 2011-10-9 14:09
关于 notoriety,我觉得译得没错,就像terribly,badly这种字面上是贬义的词,也有解作“非常”,这时脱离原先的贬义了。所以notoriety可能也是类似?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4:10
不需要晦涩难懂、标新立异--文中无此意

Mr Daugherty’s biography is a eulogy for a time in book publishing when editors rolled up their sleeves and everyone aimed to create literature.
原译:在出版过程中,多尔蒂先生的这部传记曾一度成为颂文,编辑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编点文献减去
eulogy for,这本传记是对出版业其中一段时间的颂歌,什么样的时间段呢?编辑们...
create literature 创造文学作品


但正如多尔蒂在《只有一条军规》中所写--也找不到原文。

He also never quite paints a picture of the man; instead he creates Heller’s shape by filling in everything around him.
原译:他也没有为他绘制肖像,只是把留白部分涂满,显示出他的轮廓
在一本传记里,他不会去“画”...,只是说不会去渲染一个人物的性格之类,但是会勾勒出他身边其他所有东西的轮廓--即描写发生在他身旁的事或者他的亲朋,读者也能明白他为人如何。
“留白”手法,就像让你画风,你画几颗向一边拂动的柳树,大家就明白有风。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4:15
作家也有黔驴技穷、再也写不出东西的时候
意思重复

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
一刀见血
最后回头来看题目:见血不等同于最致命最深吧?
引用 tynn 2011-10-9 14:20
回复 林木木 的帖子

你说的都在理,已改

留个位置,待你叙完。
引用 tynn 2011-10-9 14:29
回复 echo.chan 的帖子
Heller was haunted by the long shadow cast by
这一句的翻译在哪儿?

保守的译作:他也藉此享有盛誉。
要是说他藉此长期笼罩在成功的光环之下,似乎怪怪的,就保守了点。

Nothing fails like success
原译:没有比成功后再失败更惨痛的了
成功和失败没有先后关系,“没有比成功更失败的东西了”。这句话的道理类似:在难行的道路上可能不会摔跤,但是平地反而容易。

分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海勒的首部作品就一炮打红,但是后来的作品却一部不如一部,晚年还被各种批评。经历了开始的被高高的捧上天,到后面被那些人踩,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还要请教chan版,帖子最后面列出来的那几句,实在是分析不来。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4:41
回复 tynn 的帖子

我认为可以翻译为笼罩在成功的光环下,无论是下面nothing fails like sucess也好,还是他再也没写过比这部书更好的书了也好

nothing fails like success
这句我也是查了蛮多资料,本来是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的,而且被一些大型公司引用成为面试题,让面试者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想。所以我坚持认为这里不是强烈落差,就是讲他成功本身不是件好事。
引用 echo.chan 2011-10-9 15:03
a dictionary entry  猜一下,是他和著作都被大众熟知了?
可以多查网络,这里如下:Joseph Heller(May 1, 1923 – December 12, 1999) was a US satirical novelist, short storywriter, and playwright. His best known work is Catch-22 , a novel about US servicemen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title of this work entered the English lexicon to refer to absurd, no-win choices, particularly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desired outcome of the choice is an impossibility, and regardless of choice, the same negative outcome is a certainty.

His ticket out of Brooklyn was first the draft 这一句实在是找不到北了...请高人指点。
ticket 有一个意思是“事业的规划和计划”

Mr Daugherty’s biography is a eulogy for a time in book publishing when editors rolled up their sleeves and everyone aimed to create literature 这个是说编辑们想哪样?毫无头绪。
挽起袖子,这个动作一般是准备全心全意地干什么,编辑们想要的无非是一起创造真正的文学作品,不要“伪文学”。编辑的工作,有时需要对原作者的文章做出修改,不仅仅是校对文字正确与否。编辑本身不是创作者。总结来说,就是人人想出版书,所以导致负责的编辑们埋头苦干。

“Just One Catch” starts to lose steam after his second novel,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Mr Gottlieb counted as his favourite. 这句子的主语是 Just One Catch,但后面说的却是海勒的第二部著作,没搞明白句式。
我的理解是:作者写这本书,并不一定获得了全部的好评。可能他前面写得精彩,而写到海勒第二部书出版后,作者的文章和海勒的职业生涯一样,失去了动力,写得不引人入胜了。
引用 clover_h 2011-10-9 15:10
本帖最后由 clover_h 于 2011-10-9 15:13 编辑

good!
引用 tynn 2011-10-9 17:32
本帖最后由 tynn 于 2011-10-9 17:36 编辑

回复 echo.chan 的帖子

This is not just a cynical way to cash in on a trusted brand
砸金的意思在哪里?卖座指指戏院、饭馆等顾客上座情况好;用来翻译trusted不妥。

这句已经做了改译。理解以为原文是说:因为觉得出海勒的传记肯定大有噱头,所以就对它投资,都想大捞一笔。trusted想译作一个很贴切又地道的词,chan版可以好的建议?

所以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这句找不到原文,水平有限。
It was a hauntingly prescient look at the senselessness of war,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原译:对于战争无意性的书写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漏译;
sencelessness无意性----我理解是战争的愚蠢,或者说战争是没有知觉没有人性的。
前瞻性,就是前瞻性,为什么加个“一定的”呢?

这个句子,我理解是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里表达了战争无意义又冷酷无情,这种情感、意识引起了当时搅入战争中的美国人民的共鸣。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所释放的情感,就如同全国人民所感知到的战争是何等冷酷无情一样。
稍微引申变通一下,就成了引起共鸣
翻译的时候感觉句子太难表达了,就用了意译。

还有题目,果然火眼金睛,我也是想了好久,也没找到个什么更合适的,勉强先写作这个了,chan版可以好建议?
突然拼凑了个词:一矢中的,

还是chan版厉害,后面几个大句子,经你一点,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啊。理解力是何等级别的!

再说点题外话,怎么感觉文章的总体编排有点乱呢.....
第二段说发行这部小说及其他作品是为了肯定《第二十二条军规》值得纪念,后面讽刺人人都想出书,让编辑忙不过来。感觉前后情感有点矛盾。
第一段 海勒
第二段 引出传记
第三段《第》
第四段 海勒
第五段 《第》相关的事情
第六段 传记,海勒
第七段 传记 传记作者
第八段 海勒

思维总是被引得在跳来跳去的.....
引用 echo.chan 2011-10-10 09:35
This is not just a cynical way to cash in on a trusted brand
这不并不是乘机从备受信赖的品牌中恶意牟利。
或者,“品牌”直接指明为《第二十二条军规》

It was a hauntingly prescient look at the senselessness of war, released just as the country was learning 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理解如下:整个国家正在处于战争时期,所以作者说was learning;
war是非常senseless的,在经历战争时,会更清楚的看到,战争的senseless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所以原文写how senseless it could be;
最后就是讲这本书的作者很presient。书中的主人公还没去经历,就觉得战争是无情的,所以他会选择逃避。
说到这里,想起很喜欢的那首<Scarborough Fair>,其中有句歌词: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可能经历过战争的人,心情是差不多得。

顺便贴上《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便于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个飞行大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上。这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博取上级的欢心。他一次次任意增加部下的轰炸飞行任务,意欲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升迁。这支部队里还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是一本正经而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他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大战爆发他颇为高兴,因为战争使他有机会可以每天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去送死的小伙子大喊口令,而他自己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所以没有上前线的机会。他为了邀宠上级,飞黄腾达,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中队,求得在检阅中获胜。由于他研究出不挥动双手的行进队列,被人称为“名不虚传的军事天才人物”,从此迅速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中将司令官。另一个是食堂管理员米洛,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他用大批飞机走私,甚至还雇用敌人的飞机为公司运输,向敌人承包保卫桥梁等等。后来居然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当上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和马耳他的副总督。
  本书主人公约赛连就生活在这个绕着战争怪物旋转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他是这个飞行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的上尉轰炸手。他满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立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然而慢慢地,他在和周围凶险环境的冲突中,亲眼目睹了那种种虚妄、荒诞、疯狂、残酷的现象后,领悟到自己是受骗了。他变严肃诚挚为玩世不恭,从热爱战争变为厌恶战争。他不想升官发财,也不愿无谓牺牲,他只希望活着回家。看到同伴们一批批死去,内心感到十分恐惧,又害怕周围的人暗算他,置他于死地。他反复诉说“他们每个人都想杀害我”。他渴望保住自己的生命,决心要逃离这个“世界”。于是他装病,想在医院里度过余下的战争岁月,但是未能如愿。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最后,约赛连终于明白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个圈套,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个世界到处都由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就像天罗地网一样,令你无法摆脱。他认为世人正在利用所谓“正义行为”来为自己巧取豪夺。最后,他不得不开小差逃往瑞典。


引用 林木木 2011-10-10 11:30
不好意思来晚了,
Candida Donadio, his agent, who was 24 when she saved his manuscript from the slush pile
slush pile废稿堆
这句翻译的真好,受教了~

But like Heller’s own career, “Just One Catch” starts to lose steam after his second novel,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Mr Gottlieb counted as his favourite.
《只有一条军规》从写到海勒的第二部小说、戈特利布先生的最爱----《烦恼无穷》以后,就如同顺着海勒的事业线一般------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自从他出版了第二部小说、同时也是他的最爱《烦恼无穷》后,《只有一条军规》就和他的事业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了。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an author just can’t write anymore
作家总有黔驴技穷的时候
感觉“江郎才尽”更合适~
引用 roa47 2011-10-10 14:55
good
引用 tynn 2011-10-10 16:59
回复 echo.chan 的帖子

经你分析,意思完全明白了,加了点辅助信息,改译如下:
经历过战争的海勒把战争的无情都写了下来,小说出版时恰逢越战态事不断升级,于是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有多么冷酷。
请再点评。

查看全部评论(28)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5-1 16:07 , Processed in 2.27584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