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障房
无路回家
给城市贫穷者一个家
Oct 15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如果有一件事情让乘坐在北京公交车上的人心烦意乱,那就是中国城市的住房成本。据非官方估计,北京一套公寓房均价在过去十年中已上涨5到10倍。因此,很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理的李克强正试图通过解决住房问题来彰显其勇气。在其管理下,地方政府已经发起了一场为城市穷人兴建保障房的运动,数量之多,史无前例。官方宣称成就辉煌,但劝服市民分享喜悦则说明另有隐情。
表面上看,来自李克强的压力正在奏效。官方数据显示,近来几周,通常并不以饱含为穷人花钱的热情而著称的地方政府正争先恐后达成今年指标。10月10日,中央政府宣布今年预定的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为98%。仅9月份就有112万套住房开工,超过美国去年兴建私人住房数目的两倍。
中央政府不仅在试图争取穷人,其也将保障房工程视作全球经济惨淡时期提振经济的手段。本年度目标意味着保障性住房比2010年增加70%(见图)。3月份,政府宣布在2015年前完成3600万套住房的目标。如果一套公寓平均住3人,就相当于为英国和波兰两国总人口修建新住房。
然而,一些国家控制的报纸表示怀疑。几个评论员将建设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起的“大跃进”相比较。当时地方政府相互攀比,不断“放卫星”。“这种闹剧似乎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广东《番禺日报》的一位专栏作家称。其他人提及,由于291,000套新建住房开工,仅9月份广东报告完成今年指标的比率由66%(全国最低)升至96%。新闻门户网站新浪发表的一篇文章称,许多分析师怀疑广东是否对其数据做了手脚。
明年目标为新开工1000万套,约相当于去年全国商品住房的销售量。但清华大学的郑思琪担心这种住房兴建潮能否持续。她估算,中央政府仅支付10%-20%的建设成本,而官方称1000万套住房的总建设成本约为1.3万亿元(合2040亿美元)。郑女士称,中央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资金。
上月,中央政府告知地方当局,如不能完成其分配指标,则不允许新建政府办公楼。这或许有所裨益:地方政府喜欢修建奢华的办公总部。由于副总理李克强着手接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于地方政府的政治压力很可能在不断增加。但长久维持这样的步伐则并非易事。地方政府深谙阻扰中央指示之道。
批评者也指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主要受益对象为持城市户口的居民。农民工通常很难获取城市户口,即使他们已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因为给予农民工城市户口意味着要为其提供一整套的社会福利,所以大多数地方政府不情愿这样做。
中央政府寄希望于新建住房能减少公众对于房价的不满,但即使在城市户口居民中,仍有许多人对政府的努力冷嘲热讽。由于许多家庭瞒报真实收入,官方发现很难评估何人有资格领取保障房。一些优质住房最后到了明显无资格领取保障房的人的手中。在参观北京东郊朱辛庄(注1)保障房时就在其公寓住宅楼发现了几辆豪车。附近的一家房地产中介提供一套保障房公寓出租:拥有多套房产的房主将保障房非法地转化为摇钱树的征兆。
李克强强调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的重要性,并要求“通过媒体和人民”来监督分配过程。但其官员似乎不情愿提供关于地方政府遵从的令人信服的大量详细情况。正如麦格理资本证券的一篇报告所抱怨的“可信的事实仍难以获取”。
注1:朱辛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应为北京北部。
感谢译者 jinkaifeng278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