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中心的伦敦 震荡在即 在金融大震荡之后的二十五年中,金融城的情绪从乐观转为忧虑。它能恢复乐观吗? 052 Britain - The City of London.mp3 Oct 29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从位于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上的英格兰央行建筑向东走不远,就是伦敦主要金融地区——金融城——边缘的宽大门Broadgate,它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集商店与办公室于一身的建筑群。沿途建筑风格的变化反映了“金融大震荡”——25年前,1986年10月27日,一套应用于金融服务业的新规则开始使用——所带来的变化。 距离英格兰央行不远,在围绕斯洛格摩顿街Throgmorton Street旧证券交易所的那些迷宫般的街道与窄巷上的石顶建筑,就是在金融大震荡改革之前瓜分伦敦股票经纪与交易的英国公司所在地。这些建筑排列紧密,很少有超过五层的,很适于过去那种彼此联系紧密的小规模产业。继续向东走去,街道变宽了,建筑物也变得更大、更新了。这是一些通常由外国人拥有的大型投资银行的所在地,它们做股票、债券、货币和金融衍工具交易,其规模之大可以让一个老派金融城交易员在吃午饭时喘不过气来。 这些在金融方面包罗万象的机构带有庞大的交易厅,是金融大震荡留下的遗产之一(另一个遗产是悠闲的午休时间的取消)。利用对局外人经营股票经纪的优势,外国银行在迅速发展的伦敦金融中心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资本流入推高了工资,并与上涨的股市和减低的所得税税率一起,创造了金融城从业者的乐观情绪。 二十五年过去了,现在的金融城规模大多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宽大门西面几英里的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构建了第二个建筑群;但人们的情绪也比以前阴郁多了。在富人圈子里,对再次发生经济危机的恐惧与对欧元区状况的担忧压低了股市;而包销股票与债券发行,或者为大型公司合并提供咨询以牟取厚利似乎只是遥远的前景。 投资银行获利不易,于是只能裁员。一所调研伦敦经济的资讯公司CEBR认为,金融城式的工作岗位(包括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服务)今年将削减2万7千,剩下28万8千份左右,几乎比危机前的高峰低五分之一。除了当前的近虑,还有对不利于他们的欧洲法规和亚洲新兴金融中心对伦敦地位挑战带来的远忧。 金融城曾经可以依赖政府为其排忧解难。但现在示威者在Paternoster 广场——自2004年以来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附近的圣保罗大教堂墓地里安营扎寨,这反映了人民广泛存在的愤懑情绪:这让政治家就金融事务说三道四易于招惹是非。包括安排按揭一类零售类在内的金融服务在英国GDP中所占份额从2007年起连年萎缩。如果金融城的威风不再,那就让它去吧,一些人这样说。经济的重心无论如何都会从创造纸资产向制造业倾斜。 确实,在任何依靠纳税人的支持方能维持的产业中,丰厚的收益都令人难以忍受。对此需要有更有效的金融法规,尽管有些建议的方向似乎有问题。但有人想把金融城塞回它在金融大震荡之前向隅而居的狭街窄楼中去的这一愿望与另一种重新平衡的要求相悖:在政府与消费者为债务问题疲于奔命的关口上,要让出口刺激经济。 批发金融是英国有大量纯出口收入的少数产业之一。2011年上半年,金融服务业与保险业加起来的贸易盈余占GDP的2.6%,部分补偿了英国在货物贸易上的赤字(见图)。另外还有通常相当于GDP总值0.5%的纯出口来自法律、财会、咨询等相关服务。 从这些持续盈余中可以看出,尽管金融城有其各种缺点,但却也具有一些相对优势。根据投资管理协会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数据,在英国境内钱财经管中,三分之一是为外国人服务的。根据一家游说团体CityUK的说法,伦敦是全世界跨境银行贷款与海上保险业务的主要中心。伦敦的外汇交易额占世界总额的五分之二,比纽约和东京加起来还多;它在为顾客定制的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也占有类似的主导地位。尽管对高收入部分征收的50%的所得税率将一些商家赶到了瑞士,在英国境内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数额仍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金融城在这些特殊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与以伦敦为基地并受金融大震荡激发产生的“全方位服务”投资银行有关,但它的相对优势扎根更深。其中之一是时区:伦敦的交易日开始于东京市场关闭、纽约市场还有几个小时才开盘的时刻。英语在世界上广泛应用,这让伦敦在成为欧洲主要金融中心上具有相对于法兰克福、巴黎或者米兰的优势。从法律系统上也有优惠:当一桩交易牵涉到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比如说一家荷兰公司把一处非洲的生意出售给一家亚洲竞争者时,他们经常会选择一个有着整套良好商业法律与有经验法官的地方起草合同。英国本身对外国直接投资开放,这一点也让伦敦在安排跨国交易时占有优势。 再次点火 从理论上说,这些好处应该可以相互加强。金融城的金融家、律师与会计师由于相互接近而得利。可以迅速交换信息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优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会有那些庞大的交易厅存在:举例说,人们希望欧洲银行股的交易者可以从他们公司的利率或货币分析中获取有用的知识。而伦敦最大的获益之处在于它的底蕴与作为金融中心的长期历史。交易能创造流动性,它能在公正的环境下吸引更多的业务(与技能)。 伦敦的远期前景取决于它保持这些吸引力,并重新点起金融大震荡改革所着意引燃的竞争之火的能力。金融城的大人物们担心,许多欧洲法规是为削弱伦敦、加强欧洲其他金融中心地位而刻意制订的。欧洲央行试图强迫以欧元结算的票据结算所移居欧元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威胁。拟议中对金融交易征收的一项税务也会造成惊慌,因为这将把业务从欧洲分流。生机勃勃的新兴市场对金融的需求应该是一次机遇。但风险是,囿于方寸之地的阋墙之争将意味着这一机遇的错失。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5 16:32 , Processed in 0.0758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