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市场
市政公债的好处
几十年来上海第一次以自己的名义向公众借债
Nov 19th 2011 | HONG KONG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1861年,上海遭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袭击。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一个自称是上帝胞弟的年轻人领导的血腥起义。为了能有财力自卫,中国的省政府向外国投资者借债。它们把上海海关税收入作为抵押交给外国投资者。外国人当然欣然接受,因为海关局本身就是由他们掌控的。
省债自有它的用处。除了将上海从“神的兄弟“手中拯救出来之外,它还是一种为长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费的合理手段,政府在付出成本的同时也给人民带去福利。但是1994年之后,中国禁止各省市政府进行借贷。今年11月15日,情况改变了。上海在新体制下售出第一笔债券,筹到了71亿元人民币(合11亿美元)。
中央政府在允许省市出售债券的同时,也渐渐默认1994年颁布的禁令起了反作用。很明显这条禁令无法阻止中国各级政府进行间接借贷。它们成立了一万多家筹资中介,从银行贷款投入公共工程建设,例如公路建设和灌溉工程。对于这些债务,中央政府数都数不过来,更不用说进行控制了。分析师猜测这些债务中30%~60%可能血本无归。
如果政府要举债,最好能用它们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利用方便每个人都能清点帐目和询价的金融工具。通过出售债券,他们将债务透明化,从而取代了不透明债务,正如一位分析家所言,“规范它们过去的不端行为。”
但对于中央政府来讲,要允许地方政府任意进入资本市场仍需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次小规模试验计划的试点仅仅局限在中国最富裕的两个城市:上海和深圳。而这两个城市所在省份又是中国最繁荣的两个省:广东和浙江。而且计划发行的债券数目也很小。
中央政府不会允许省政府滥用债券市场。即使它们真这样做了,中央政府也不会让它们搞地下活动。这或许就是上海五年债券收益率仅达3.3%的原因,这和中央政府文件上的数据是一致的,而且一半的息票是不到一个月以前上海市的筹资中介上交的。
从收益来看,投资者认为上海债券的实质就是国债。息票支付甚至要通过中央政府体系,就和当时上海海关税收入要经外国人之手一样。这表明市政债券销售是和国债发行拥有一样的条件,一样的储蓄者,只不过是资产负债表不同。换言之,变相的纾困初露端倪。中国的各级政府或许能够自己发行公债,但却无法书写自己的财政命运。
感谢译者 Wendylin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