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man communication.mp3
人类的沟通与交流
肢体语言
人们的话说得不少,但他们的手势可能传递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人类得以划时代的进步的一个重大因素在于其值得称道的交流能力,这一结论为世人所公认。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实际上甚至都鲜有人费工夫去系统地验证一下这个假设。而现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Andrew King带领的一支研究小组正在尝试填补这个缺口。他们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近期刊登在了《生物学快报》期刊上。
搜索周边环境找寻可供食用的植物的捕猎采集型行为是人类学家们之所以认为语言交流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原因。这么说也挺有道理。由于捕猎很容易时不时就改变方向,因此有效地觅食对于使远古人类群体性转向下一个猎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King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实行了一次研究,调查交流是否对搜寻能力起到了强化作用。
他们非常合适地募集了121名伦敦动物园的参观者并将它们分为43组。每组包含2-7个人。其中一些组的成员性别相同,另外一些则是有男有女。部分组的成员中有家人或朋友,其他的则是由完全陌生的人组成的。这些组中的一半被允许自由交流,而其余的则被要求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语言信号或动作交流。
在这些现代搜寻者解散去拿卡片之前,每个人的习惯用手的手腕上都带上了一个类似IC卡式的无线电频标签。这些标签再加上箱子上面和屋子的聚集点处装的无线电天线使得King博士得以追踪各组成员的准确行动。接下来也就可以知道每组成员分别花了多长时间达成共识,其标准为90%以上的活动围绕同一个采集点。
不出所料,那些被允许交流的组证明是更有效率的搜寻者。比起那些不能交流的同伴来讲,他们在哪一箱有最多的绿色卡片上更有可能达成共识。然而令人惊讶的结果却是实质起作用的交流的性质。调研员们监控了噪音水平和肢体语言。噪音水平代表了语言交流,而肢体语言则代表非语言类交流。King博士发现,只有一个原因能够解释最有可能在最佳采集点上达到共识的方式是采用肢体语言,这种方式恰巧在共识将将要达成前达到顶峰。自始至终噪音水平都保持在一个大约不变的程度上,这显示了语言信息并没有那么重要。
持续不变的噪音量可能导致说话内容重要性的变化情况被隐藏。于是King博士计划再进行一次这个实验,这次对讲话与肢体语言的含义进行控制。此外,手势相对来讲是一种更加区域性的信号。同样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对于比起那些以捕猎采集为主业的社会中典型的6人左右的搜寻组织规模大的小组来讲,肢体语言是否也一样是成功的关键。语言表达的贡献在于其使得信息可以快速传达到距离较远的小组成员处。这就使语言表达可能会在小组规模增大时超越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级别。但如果肢体语言表达了一些附加的重要信息,较大的组中的成员可能会将他们的交流对象限制在附近的搜寻伙伴中。这或许会导致组内小群体的产生。 而这一切与“捕猎采集型社会”中的捕猎者的关系仍有待调查。由道德委员会通过开始这样一个项目或许本来就包含着一个有趣的交流行为。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5 13:47 , Processed in 0.0700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