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Special report - The Davutoglu effect.mp3
本文由译者 dqzxf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土耳其特别报道 达乌特奥卢的影响 外交政策全面变化
2010年10月21日
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曾经非常简单。自从凯末尔将土耳其领入现代世界,这个国家就偏向了西方。他赶跑了苏丹,采用拉丁字母,废除了穆斯林哈里发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在1952年加入了北约,支持西方对抗苏联的政策,渴望融入欧洲事务之中。像美国一样,土耳其也一贯支持以色列。
在很大程度上土耳其忽视了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其中大多数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格雷厄姆•富勒(Graham Fuller)是一位前中情局的情报分析专家和学者,在其著作“新的土耳其共和国”中他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次他告诉一位土耳其朋友他是一个中东问题专家,得到的回答是:“那你上土耳其来干什么?”无独有偶的是,土耳其的外交官们会告诉他们的西方朋友说:“我们没有摊上好邻居”,以及“土耳其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另一个土耳其人。”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一切都改变了。土耳其不再为邻里不睦和缺乏朋友而悲哀,他现在采取了一个“与邻国零问题”的新政策。他不再挑剔亚美尼亚对土耳其在1915年犯了种族灭绝罪的指控,也不再抨击阿拉伯国家指责土耳其1917~1918年在英国支持下“背后捅刀子”的行为。相反,他正在本地区培养新的友谊,与邻国加强贸易往来,提供援助和免签证旅游。土耳其不但在军事和外交上不再支持以色列,而且成为以色列的主要抨击者。
达武特奥卢说,要以邻为善,以邻为亲
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Ahmet Davutoglu)自2009年起就任土耳其外交部长,很大程度上这种戏剧性的转变要归功于他。就任外长之前他是埃尔多安的一个国际关系顾问。2001年,就在正义与发展党政府上台之前,达武特奥卢先生出版了《战略深度》一书,在书中提出了与该地区国家交往的新政策。他驳斥了指责他是“新奥斯曼”帝国主义分子的言论,但他的外交学说中包括重建与前奥斯曼帝国版图内国家的紧密关系却是毫无疑问。
达武特奥卢博览群书,历史知识渊博,且富有魅力。他认为土耳其在这么长的时期内忽视其后院是犯了一个错误。他坚信,土耳其在地区与世界事务中全面维护其利益的新战略,能使他的国家对西方更具吸引力。最使他感到恼火的是西方报刊发表的文章认为土耳其向东转向,甚至声称“我们失去了土耳其。”他问道:“我们指的是谁?”不管怎么说,土耳其保持着北约内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军队;在阿富汗和其他有麻烦的地区土耳其都派有军队;土耳其目前还正在谈判加入欧盟。正如达武特奥卢所说,“土耳其不是一个可以失去或得到的物件,它是一个(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演员。”他断言,对欧洲和西方国家来说,现在的土耳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毫无疑问达武特奥卢的外交新政策在该地区已见成效。例如在伊拉克,土耳其具有重大的商业和外交利益。过去有一段时间,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使土耳其感到头痛,但现在土耳其在稳定该地区局势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对库尔德工人党的行动中得到了库尔德地方当局和伊拉克政府的合作。叙利亚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国家认定的问题国家,但现在土叙关系势头之良好前所未有。土耳其甚至寻求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个更大的问题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外交关系,这使美国极为恼怒。
在回忆起来倍感亲切并曾留下深深印记的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在波斯尼亚和科索沃,土耳其也很活跃。土耳其与希腊的关系尽管存在塞浦路斯问题,甚至在正义与发展党于2002年执政前就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目前也大致保持着和睦的状态。土耳其还更加重视非洲事务,它已经或计划在那里开设12个新的大使馆。
土耳其人甚至尝试与亚美尼亚达成部分和解,这一进程始自阿卜杜拉•居尔总统于2008年底对埃里温的访问,当时他是去观看一场足球比赛。访问结束后,两国签署了关系正常化和重新开放陆地边界的双边协议,两国间的边界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间爆发的纳卡战争期间关闭的。但主要是由于埃尔多安坚持此项协议必须与解决纳卡争端的进程相联系,因而协议尚未得到批准。
土耳其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其作为东、西方间能源走廊的有利条件。土耳其大体上是一个能源进口国,与俄罗斯的商业关系也在快速发展,此问题对它而言利益攸关。但俄罗斯与西方间在石油,特别是的天然气问题上长达十年的对抗,使各方都充分认识到土耳其作为缓冲带的价值。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已经从阿塞拜疆经由格鲁吉亚后在土耳其的大地上蜿蜒穿过。土耳其已经签订了建设规模庞大的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同,该管线将绕过俄罗斯。而很多俄罗斯人都要求纳布科管道能够输送俄罗斯生产的天然气。能源外交经常是无果而终,但在今后的任何交易中都将难以忽视土耳其的存在。
巴巴詹(Babacan)副总理说,土耳其应该具有全球责任感。他和达武特奥卢也想告诉他们的欧洲同仁,通过在本地区(包括在巴尔干地区)正在发挥的积极作用,土耳其展示了其一旦成为欧盟成员的价值。
然而达武特奥卢及巴巴詹并没有实话实说。诚然,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使它有资格宣称自己是一个利益攸关方,是一个有价值的潜在伙伴。但正如土耳其已经认识到的事实,中东地区的情况过于复杂,因此它的与邻居零问题的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它想同时与西方及西方的敌人保持友好关系也不容易。
独立的外交政策
伊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既然伊朗是邻居,又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和日渐重要的贸易伙伴,土耳其有充分理由寻求与之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土耳其今年早些时候与巴西一道试验了其与伊朗的独立核外交政策,上述理由是原因之一这也是土耳其自然要反对对伊朗实施更严厉的贸易制裁的原因,遑论任何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建议。
然而,伊朗的核外交手腕是既微妙又老到和刁钻。土-巴计划出笼时,其对伊朗的限制似乎比任何西方谈判代表提出的方案都要低。其后不久,在今年六月一份对伊朗加强制裁的提案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土耳其决定对此项提案投反对票以继续与伊朗的对话(尽管达武特奥卢声称他使用了个人的外交影响,说服黎巴嫩弃权和说服波斯尼亚投了赞成票)。美国人对此勃然大怒这毫不奇怪。
以色列是说明土耳其新外交政策先天就存在问题的一个更好的例子。今年五月,由土耳其人领导的一支民间船队在蓝色马尔马拉号(Mavi Marmara)号引导下试图打破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自打2009年1月以色列入侵加沙起,加沙二字便使土耳其人感到特别的疼痛,这种感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耳其正忙于在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进行穿梭外交,以启动两国的和平谈判,但就在这时对加沙的攻击开始了。其后不久,埃尔多安与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都出席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一次辩论发言中他喊道:以色列当然知道如何杀人。然后愤然离开了会场。
当以色列军队在国际水域拦截了土耳其船队后,马尔马拉号上的船员对以色列士兵的袭击使他们大吃一惊。他们开枪进行反击,打死了8名土耳其公民和一名拥有土耳其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男子。土耳其人被激怒了。达武特奥卢说,在凯末尔开创的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了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另一个国家的军人开枪打死的事件。埃尔多安和达武特奥卢要求联合国组织调查,以色列赔罪道歉。今年九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正式谴责了以色列,但以色列表示不接受其调查结果,并拒绝道歉。达武特奥卢坚持认为,与以色列的关系永远也不会复原了。
然而这样作是要付出代价的。眼下许多人对以色列没有好感,但在华盛顿以色列还是有朋友的。将加沙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甚至公开表示同情目前管理着加沙的哈马斯,如此,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找到了新朋友,但成了西方世界的一个孤独的盟国。事实上,正是马尔马拉号事件和土耳其对该事件的反应引发了盛行的观点,认为西方正在失去土耳其。后果可能更加严重。例如,美国国会现在非常可能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土耳其在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这项议案每年都在国会提出,但土耳其人迄今为止都设法阻止了该法案的通过。
反复无常的埃尔多安使土耳其更难于推行一项连贯的外交政策,这一点由达沃斯事件以及他对与亚美尼亚易达成协议的破坏上可以得到证明。在2004~2005年间,他两次近于毁了土耳其与欧盟启动入盟谈判的机会。赛米•伊迪兹(Semih Idiz)是《国民报》(Milliyet)的一名记者,他这样取笑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达武特奥卢制定了外交政策,埃尔多安把它打碎,然后居尔捡起这些碎片,收拾残局。”
土耳其的公众舆论使问题更加复杂。现在普通土耳其人对美国的评价之低引人注目。2000年,根据皮尤全球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约52%的土耳其人对美国有好感,这个比例小于德国和英国,但与西班牙大致相同。伊拉克战争改变了这个数字,2003年3月土耳其议会通过决议,不允许美国人经由土耳其开辟可能出现的第二战线后,这一数字更是急剧变化。到2007年,只有不到10%的土耳其人对美国有好感,其主要原因是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这一数字略有增加,但仍比欧洲其他国家低。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土耳其人对奥巴马的好感也大幅下滑,从2009年的50%降至今年的28%左右。
欧洲国家对土耳其新外交政策的态度一般来说与美国差不多。达武特奥卢先生及同僚们认为,土耳其在该地区和其他地方的外交冒险就如同它在能源领域的关键作用和军事实力一样,显示了土耳其成为欧盟成员的价值。不过,反对土耳其入盟的人可不这样看。
这些反对者的由于土耳其在伊朗问题上的拙劣表现和马尔马拉号事件而坚定了信念。在他们看来,这些事件证明,土耳其已经打定主意要脱离西方营垒,去迎合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根本就没有打算与欧盟共同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他们认为,欧盟无法容纳这样一个雄心勃勃地一心想要扮演全球角色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利益与欧洲国家差别太大,特别是它还是一个如此之大的国家。在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陷入僵局之际,这样的看法引发了愈来愈强的共鸣。
本文由译者 dqzxf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