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京都到德班,一条伤心路 为啥防止全球变暖的努力会失败,最近一次联合国气候峰会说明很多问题。 Dec 3rd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在艰难时期,政府的精力都被耗在一些短期问题上。但这不意味着气候变化这样典型的的长期问题会自行消失。不断出现的科学依据支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将灾难的风险最小化。然而全球执行情况多么的糟糕也是显而易见。即便各国遵守他们的承诺,联合国估算到2020年排放量仍会超过将升温控制在2°C以内的110亿吨上限。这差不多是2005年所有轿车、客车和卡车排放量的2倍有余。 世界怎么落到如此田地?部分源于根本上改变工业经济的运行方式非常困难,匆忙的尝试更难。对化石燃料征重税,用量就会下降。但短时间内实行的话,对经济和巨大的既有利益的冲击可能无法控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包括本刊在内,认为骤然将温升控制在2°C以内显得不那么可信。更深思熟虑的行动有更可控的成本。 然而人们看到的却是根本就没什么行动。排放的增加比过往还要快。一些政客错误的认为全球变暖的科学依据站不住脚。而另一些人,尤其是当前拮据的那些,不愿把钱花在遥远的不确定的威胁上——特别是他们的同伙们毫无作为时更是如此。所有这些错误的行径都在德班举行的每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截止日为12月9号)上演。事实上,这个防止气候变化的主要论坛已经变成一个研究为什么变化还未发生的案例分析会。 德班最主要的争论集中在京都议定书,这个已然失效的倡议上。1997年缔结时,它要求发达国家制定适当的目标以减少排放。此后,排放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不受京都议定书约束的发展中国家。美国,这个世界第二大排放国拒绝签署协议,也未被囊括其中。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在明年底主要协议内容到期后,都将全部或部分抛弃该条约。这使得欧盟成为唯一的正在考虑续签下一轮5年缩减排放计划的主要排放体。 至少,是个开头 要使条约有效,从而维持他们的独特身份,发展中国家想要欧洲国家再次签字。这对全球排放无关痛痒。欧盟只占总排放的14%,他们可能的承诺也只是保证不会超过根据现有欧洲法律规定的排放值。因此欧盟的签署没有意义,除非他们能让发展中的巨头做出相应的表示。欧盟想让他们承诺加入在新的减排体系。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都很抵制,但欧盟必须坚定立场。即便是那些最贫困的国家某段时间都会无法削减排放量,因为他们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他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减缓(排放)增长率。通过作出承诺,也可以对美国(此次德班峰会基本没它什么事)施压,让它加入进来。 没人会认为这样的协议会掉转气候变化的潮头。这种趋势将会显现,各国需要适应大幅的变暖。但通过承认每个人都有采取行动的责任,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1 23:12 , Processed in 0.0966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