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大乱
欧元闹剧
此次峰会对英国来说不好,对欧元区来说就更糟
Dec 17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当你阅读此文时,律师们正忙于起草一份欧洲财政协定,以使欧元区经济体恢复纪律。在新的一年里,27个欧盟成员国中的26个将开始就这一协议的细节讨价还价。同时,与它的26个伙伴交恶的英国政府承诺,它将继续发挥联盟核心成员的作用,伦敦也将继续是欧洲的金融之都。天下太平。
但那些不好的事是真的不好。仅列举最近一次布鲁塞尔欧盟峰会所声称取得的成果就可以看出它们的空洞(见另文)。欧洲领导人又一次未能解决欧元危机。无论是市场,或是欧元区中至少一个国家的反对,都能轻而易举地让新协议寿终正寝。欧盟已经遭受了多次令人失望的峰会——其中很有一些在过去一年内举行——的打击,但天没有塌。不过,与就一项新宪法进行的马拉松式辩论不同,欧元正在与时间赛跑,因为市场正将许多国家推向破产。由于投资者与选民丧失了信心,拯救单一货币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艰难。迟早有一天,欧元会达到无法拯救的境地。
这次峰会似乎也会改变欧盟的性质,而且是向不好的方向。这样说的一个原因是,它为欧元策划了一条进入歧途的航线。另一个原因是英国,它长期以来对自己的成员资格心怀疑虑,这次更进一步走向退出,尽管此举更多出于偶然而非事先预谋。一个没有英国的欧盟的地域将更小,也更缺乏自由。一个没有欧元的欧盟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
真有这么糟吗?
尽管人们对英国抱怨重重,但布鲁塞尔峰会的主要失败是未能确定一项拯救欧元的计划。这需要一项交换。各国政府需要对一套能对良好表现提供奖励的可靠财政规则承担责任。它们需要以某种形式对债务承担共同责任,只有表现良好的政府方能从欧洲债券的保护中获益。作为交换,欧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需要全力支持所有有偿还能力的成员国。为完成这一目标还有许多事要做,特别是要放开经济增长的束缚,要改革银行系统。但至少投资者会看到面前的一条明路。
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又一次闪烁其词;其实无论各国政府或欧央行都做得不够。在峰会即将召开的阶段,欧央行扩大了它对欧元区银行的支持,实际上无限制地向它们发放低息贷款。这会帮助那些银行,在理论上也可能会满足欧元区主权债务的需要。但只要银行不愿大胆地接受在越来越庞大的政府债务上的损失,它就很难成为投资者想要的“大型利器”。此外,欧央行依旧顽固地坚持,它无法作为欧元区主权债务的最后借贷者进行干预。
各国政府所做的就更少了。的确,领导人们保证以向国际货币基金(IMF)提供贷款的形式提供额外款项,并同意考虑加强欧元区自己的拯救基金的可能性。但已有迹象表明,并非所有已承诺的现金都会到位。而且,作为此次峰会核心卖点的财政协定本身就有漏洞。
他们的想法是把财政纪律写进各国宪法,并装备欧盟机构,以其惩治挥霍无度与超额开支。但这样一项协议无法在未来的市场沉浮中保卫欧元。与德国相比,2008年金融市场崩溃前的西班牙与爱尔兰国家债务负担更低,预算更为健康,因而被捧为经济之星;而到这两个国家的金融问题浮出水面时却已经太晚了。更糟糕的是,这一协议甚至无法解决当前的麻烦。这项一揽子计划过份强调紧缩而太不重视经济增长。这就有让威胁明年的全欧范围内的深刻衰退进一步加剧的风险;果真如此,整个欧元区的信用评级就有可能下降,导致各经济体错失其赤字指标,从而进一步引发紧缩。
尽管这一协议被人们看成欧洲团结的顶峰,但这更像会挑起不和。峰会对欧洲债券的想法大泼冷水,而通过欧洲债券,所有成员国都会分担部分甚至全部有麻烦的经济体的债务负担。正在实行的调整没有这样做,而几乎将全部债务负担都加到了赤字国家肩上,这肯定会使这一调整成为历时长久的苦痛经历。如果今后几年内,执行紧缩政策的民选政府遭致内乱,欧盟中强制它们这样做的外国不久就会成为公众愤怒的出气筒。
同意签署协议的政府已经表明,协议的批准取决于其内容。爱尔兰政府正受到人们举行公投的要求的压力,该政府需要惨淡经营才有希望赢得这样的投票。欧元区内的斯洛伐克和不在欧元区内的捷克议会可能会犹豫不决。在民调中领先的法国反对党总统候选人说,他会就这一交易重新谈判以争取引进欧洲债券,并让欧央行变得更为积极。整个欧洲都有人在嘀咕,认为德国已经从欧元上得到了巨大好处,现在它对所有其他人的要求也太过分了点。
低劣的交易手段造成的失误
但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总算让他们团结一致了吗?答案虽然是肯定的,但这只不过是通过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无能的策略和笨拙的外交共同造成的。卡梅伦的计划是,为换取对新协议的支持,他需要两项保障:进入单一市场;只有在所有成员国一致批准时方能让金融规则的某些部分生效。他无法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便不再支持协议。
说句为卡梅伦辩护的话,那就是他不但必须与保守党内的欧洲怀疑派人士斗争,同时也要做国内欧洲怀疑派公众的工作。这跟德国的安吉拉•默多克和法国的尼古拉•萨科齐有国内政治约束一样。此外,英国确有担心金融监管的真正原因。伦敦占有欧洲金融业界绝大部分份额,在有些领域内高达欧盟商业的90%。在法国与其他国家鼓动下成立的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了许多愚蠢的主意来监管伦敦金融城,其中就有征收金融交易税的建议。
但如果说政治是权宜之计,那么策略与外交就不是了。卡梅伦知道他需要什么,但索要的方式有问题。他在最后一分钟单方面推出了一项要求,这一要求会部分推翻对单一市场规则的多数决投票原则,而这一原则是20多年前撒切尔夫人掌权时英国自己首先提出的。如果他事先与其他国家的政府商讨了他的建议的依据,他或许会成功。如果他在峰会前夕与跟他同属中间偏右的领导人谈过,而不是游离于自己的政治团体之外,他就会知道他不能这么做了。
卡梅伦的否决本身就有问题。他或许能短暂地让他的后排议员喝彩,但如果他的目标是保护伦敦金融城与单一市场,他就失败了。现在可能有不包括英国在内的多达26国的领袖峰会,这对金融城和单一市场的威胁大于一个有英国参与但对其没有约束力的27国协议。几十年来,英国外交一直由参与谈判的决心引导。这很有效:在任何金融立法重大部分的投票上英国从未失利。
应该修补篱笆,而不是关闭大门
如果欧元崩溃或者这项协议胎死腹中,卡梅伦或许还能声称他一直是正确的。这当然会让他的否决看上去没那么意义重大。但其他欧洲国家不会很快忘记的是,英国曾在一个关键时刻企图以峰会为抵押牟取利益并保护金融业;其实许多欧洲国家认为,金融业所受的威胁来自危机。而且,保守党的欧洲怀疑派跟他们在联合政府中的自由民主党合伙人已经在大吵大闹了(见另文)。
最糟糕的可能性是,这可能是英国逐步退出欧盟的过程的开始(见白芝浩文)。但这种情况并非必然——只要卡梅伦准备修补篱笆,从英国是欧洲一部分的战略眼光出发调整其策略即可避免。
他曾发出过苍白无用的威胁,说要阻止签署新协议的26个成员国使用欧盟的建筑物与机构,他现在已经收回了这一威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此欧洲权力转移之时,还会出现别的机会。英国能够帮助其他不齿于新协议的严苛的非欧元区国家,还有那些希望反抗贸易保护主义或过分监管的欧元区国家——包括德国。卡梅伦最起码应该与默克尔言归于好,她曾努力让英国留在谈判桌上。达成某种能让英国对伦敦金融城的地位放心,从而使卡梅伦重回谈判桌的妥协还是有可能的。要记住,他在峰会上的顽固表现意味着,新生的强硬派卡梅伦现在配备了新武器,他有了信心,不让头脑中的渺小英格兰人作怪。问题不在于他能否恢复英国的地位,而在于他是否会去做为此该做的事。
从根本上说,欧元区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它的成员国可以完成一次极重要的交易,利用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与某种形式的欧洲债券来换取财政凝聚。问题不在于它们能否拯救欧元,而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欧元区国家做好了付出代价的准备。从这次峰会来看,做好准备的国家还不够多。
感谢译者 悠悠万事97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