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大科学的大纪元 “全球科学将成为2012年世界新闻的头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主任罗尔夫•霍耶尔(Rolf Heuer)如此预测。 2011年11月17日|《放眼世界2012》印刷版 2012年,我们将从此改变对所在宇宙的理解。这听起来可能不着边际,但实事上,自打我记事起我就能做出这个预言。原因正是科学发展在过去几十年前所未有的速度。随着科学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加上1993年CERN歪打正着地送给世界的礼物——网络,科学新闻传播速度是更上几层楼了,科学家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选择一个课题开始研究。这对科学来说可谓一大福音,不必担心知识被哪个国家或地区所垄断。科学全球化也让世界各地的天才发挥其聪明才智。 同时,社会从中也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切实利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科学的支撑,从医学到信息技术,从农业到能源。即使是最深奥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或是相对论,也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没多少手机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用户会意识到科学的存在,但他们爱不释手的电子设备无不是基于20 世纪初诸如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人提出的科学。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构成全球社会的我们越依赖科学,反而越对科学视而不见。这可不是良性事态,但还必须靠科学自身来解决。科学既要进一步融入广阔的世界,也要更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全球化。 我们都需要做出重要的科学选择,我们也需要具备一定能力让选择更加理性。是否要给孩子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高举可再生能源的旗帜,还是紧密团结在核能周围?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但作为个体和社会,我们给出的答案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科学与社会的再度触碰将在明年上演,是场重头戏。但探究其原因前,请教下历史总是大有裨益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是一个有益的研究案例。当初,LHC是欧洲地区性的科研设施,但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世界的科研机器——欧洲本地竣工,资金四面涌来。人们奔着相同目标齐聚于此,不必在乎文化背景差异,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事业的同时,还捕获了普通大众的想象,这种能力只有上世纪60年代的几张月球照片能与之媲美了。 毫不夸张的说,LHC是同时代国际科研项目中最成功的案例,这也是历史要教给我们的。LHC主实验室CERN从最初成立就定位为一个国际组织,具备久经考验的管理机制,这让非CERN成员国也能信心百倍地对其投资。其他科学领域在遵循自己的道路走向全球化时,若能参考下CERN的模式,可以发展得不错。 2011年,世界所有顶尖粒子物理实验室主任一致同意,制定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全球愿景。该愿景指出,只要条件允许,就应确保科研能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开展,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保障科学家设备使用的自由;也应确保资源密集型的科研能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全球层面。2012年,欧洲将通过粒子物理学的欧洲战略,践行此项愿景。上述战略则将于秋季递交至布鲁塞尔进行审议。 世界一直在等待的答案 此时的大西洋彼岸,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正为下一个大型项目请求政府审批,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即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如果成功获批,国际支援必不可少,费米实验室也将经历CERN同样的演变进程——从地区走向国际。这不会是美国粒子物理学头一次寻求国际资金支援,欲知原因不妨再次请教历史。如果美国要运作国际性科研设施,那就要建立适合长期科研、取信于参与人的融资结构。 总之, 2012年LHC注定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这项实验要么证明,要么证伪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的存在。若希格斯粒子确实存在,跑不了世界新闻的头版头条。深奥的科学能如此捕获普通大众的想象是件好事。或许,这项实验能鼓励人们探究下他们每天所依赖的科学,以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定,这种决定也是他们在实际应用科学时所需的。在正当各国政府纠结于科学全球化深入所带来的挑战之时,这项实验或许还能促使他们看一眼CERN的模式。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1 22:06 , Processed in 0.0652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