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约会
一字钟情
线上约会网站让人更容易结识他人,但并非完美
Dec 29th 2010 | SAN FRANCISCO | from PRINT EDITION
对于失恋者,当他们在聚会上向恋人们投入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时,元旦节是失落的。当成千上万的人整个假期苦于不如意的爱情或不曾拥有爱情,希望最好能在情人节前遇到爱情,这对于线上约会机构,是个绝好商机。“元旦至情人节期间这六周是我们一年最忙的时候”,某美国大型约会网站OkCupid老板Sam Yagan说。
对于那些孤单的技术控,线上约会服务曾被认为是一种羞辱,被视为最后一招。尽管如此这些服务仍然受到技术派的喜欢——阿桑奇,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曾被报道在某约会网站上用化“Harry Harrison”填写个人信息——现在已吸引上百万活生生的人。调查公司ComScore称Match 和 Zoosk,在美国提供约会业务的公司,在2010年11月分别有460万和480万独立访客访问其美国的网站。欧洲最大的约会服务公司Meetic的用户也激增至数百万。
线上约会的风潮也刮至新兴国家。在那些地方的文化里,做媒是很非常普遍的,如印度的Shaadi 和 BharatMatrimony网站自称已有数百万客户,对年轻人的择偶有重要影响。中国也涌现出如珍爱和佳缘等初具规模的约会网站。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Canaan Partners的Deepak Kamra已投资好几个约会公司包括Zoosk和 BharatMatrimony,估计该行业从会费和广告的利润约每年有30-40亿美元。
寻找特别的你
加上广泛的配对网站如Match 和 Zoosk,已经涌现了上千个小众约会网站。一些专对特定的宗教或种族,如专为孤单的犹太人而设的JDate,针对天主教人的Ave Maria Singles。另外一些网站吸引那些不那么传统的人,吸血鬼迷可以在Vampire Passions提供的个人信息来寻找同龄人,那些ipad和iphone的拥有者可以上Cupidtino寻觅,该网站是苹果迷的约会网站。
各种各样的约会网站被社会上的趋势所推动,其中原因之一是人们常因工作而搬家,远离那些本可以为其做媒的朋友和家人。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更长寿了,更倾向于晚年寻找新欢。许多国家方便的远距离交流也鼓励人们尝试线上约会。
研究本行业的学者相信线上约会及其他电子交流方式如电邮和社交网络对人们寻找爱情开始有着重要影响。8月在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上提出的一份报告,斯坦福大学的Michael Rosenfeld和纽约大学的Reuben Thomas检查了一份超过涉及3000美国人及其爱人的调查数据,他们得出结论在2009年的异性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三常用的初次联系方式——排在朋友介绍之后,几乎与在酒吧和餐馆的邂逅概率持平。
在互联网上寻找爱情不再被视为无计可施,数字约会产业滋生了大量争议。有批评称那些网站说宣传的配对能力通常被大大夸张了。某约会网站前运营官Mark Thompson,现身为作家相信电视广告中耀眼的恋人吹嘘如何在网上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的行为应该注明这样完美的结局是十分罕见的。
约会网站也因不能采取完善的举措来保护用户免于被骗财骗色而备受指责。去年一些上了年纪的英国妇人把钱汇给了偶遇在据约会网站称上的美国大兵,后来才发现个人信息是虚假的。也有一些强奸犯利用约会网站猎取妇女。
还有一些网站如Illicit Encounters 和 Ashley Madison,宣称供人们寻找外遇。人们强烈谴责此类行为为了商业利益不择手段。美国Ashley Madison声称在9个国家有830万注册会员,它被批为“建立在伤心、破裂婚姻和拆散家庭的基础上的商业”。英国太阳报,一低俗日报,当其在英国开了家店,名为“低俗网站”。一些评论指出其夸大检查骗子的能力,质疑其附着于如ashleymadisonsucks等网站上。
很少有其他网站引起如此大的众怒。但一些社会学家如墨尔本大学的Millsom Henry-Waring 警告所有的电子交流方式,特别是线上约会服务通过暗示人们找寻伴侣被简单地等同于鼠标一点就能升级版本的商品,这大大地改变了人际关系和婚姻的社会内涵,约会网站的运营者反驳虽然这个行业不完美,如此多的炮火对准它并不公平。他们知道有些客户花了几个月至一年时间找灵魂伴侣,却两手空空,已经对约会网站感到失望。他们也指出比起传统的约会方式,这些网站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其一是它能提供大量候选者,这在现实社会很难被复制。这解释了比如同性恋中线上约会特别流行的缘由。另一个原因是不用离开家就能从上百份个人资料中挑选的快捷。他们辩称:网络上的见面比在酒吧里随机约一个人更安全。约会网站的用户被鼓励举报可疑行为,有些网站采用智能软件来标出虚假个人信息。
配对网站也声称其成功率高于批评者认为的那样。例如知名线上约会服务公司eHarmony吹嘘由市场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出具的对其有利的调查结果,其结论为在2008年初至2009年6月该网站在美国平均每天成就542对新人,这占了该时期美国总结婚人数的4.8%。
这样的研究报告,辅之以拔高网络上找到真爱可能性的广告宣传,线上约会行业繁荣起来了。一些网站如OkCupid 和 Plentyoffish注册免费,主要靠广告盈利。其他的包括eHarmony利用一些算法确定潜在伴侣契合度然后推荐给用户,收费订阅。每月的费用从19.95美元至59.95美元不等,取决于订阅期的长短。
毫无疑问,那些为服务收费和需要用户填写详细的问卷的网站更有可能吸引到那些真正想找个伴侣的人,但那么免费网站所有者不以为然。OkCupid的Yagan称大多数收费网站收取的费用不足以辨识用户。他认为自己的网站有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来辨识用户的重视程度,那些上传个人资料的人最用心。
有些人推测这两种商业模式多会被免费社交网络如facebook所动摇,那些网站更容易让人相互之间共享大量的个人信息。但Match 前老板和IAC 的首席执行官Greg Blatt称Match的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把约会活动与朋友之间的社会活动区分开。Zoosk聪明的附着于facebook,能让其用户从社交网络中导入数据以充实其在Zoosk快速增长的服务中的个人资料库。
约会网站也成功适应了不同文化。在印度如BharatMatrimony等机构提供非常详细的标准清单,包括宗教、地位、收入和教育,可以让人们在几分钟内确定理想伴侣的情况。这项服务也让父母及其他亲戚从他们的角度描述要求的轮廓。一旦预期的目标确定,他们通常由传统的婚姻中介来操作。
尽管如此,单身者尝试线上约会时应保持适度的谨慎。首先,潜在伴侣的数量比主流约会网站宣称的那样要少得多。线上约会内部人士David Evans,行业博客者,以其数据库中1500万异性恋为例,大约只有400万的活跃用户——即三个月之内,有登录该网站。另外有些服务至允许用户联系付费会员,这产生了大量的观众。考虑到绝大多数的约会者只在距家25-30英里范围内寻找伴侣,实际存在的潜在伴侣数量是极少的。
僵尸
更糟糕的是,无良网站管理员有时通过其职工或雇人填写假个人资料以充实数据库。行业的潜规则,僵尸被用吸引新用户和稳住老用户。去年,澳大利亚公司Jetplace承认在其约会服务中造假超过1300份个人资料。这些老板们坚称这些都是极个别的例子,并且很难识别。
就是是真实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误导。OkCupid管理的博客OkTrends报道去年用户经常对其身高和财富撒谎以提高其吸引力。尽管对首次见面的期待导致人们倾向于夸大。一些研究者发现约会者在见未来伴侣之前倾向于澄清其中的谎言。
考虑到他们赞助研究报告,约会网站所宣称的配对能力也需警惕。知名网站都不愿将其配对算法提交独立机构来检测效果。 eHarmony的 Gian Gonzaga惯吹嘘其专利“契合配对系统”,称公司不会这样做因为这将把其网站的核心机密泄漏给对手。
就算没有这样的证据,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认为许多约会网站利用的配对技术表明了市场的失败。在最近的一本书中,《非理性之上》,他认为那些网站将人类当作商品一样通过标准规范可以被全面量度,如同数码相机可以用像素等其他特性来衡量。但这些冷冰冰、机械的功能说明不可能捕获到神秘的爱情火花。
主攻化学的人类学家Helen Fisher,3月份开了家约会网站,认为Ariely的论断忽略了一个事实:尽管爱情神秘不可捉摸,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寻找类似的经济基础、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有着其他共同的要素的伴侣。因此为了限定潜在的伴侣,通过衡量这些因素是有意义的,区分人格类型意义也在此。“我们不会随便爱上街头遇到的某个人”她说道。
Fisher有理,但Ariely也有理。甚至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的模型不能解释为何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有时能够相爱这种现象。问题之一,Ariely说,这些网站懒于利用新技术来帮助人们在线互动,例如视频聊天室,能够帮助擦出更多火花。
该行业也懒于加强安全手段来保护用户免于骗子等坏人的骚扰。一些机构如True,一美国约会公司,通过背景调查来检查其用户,但总有例外。除了挑出寻欢者和性服务者,True利用官方数据库剔除已婚人士冒充未婚者。
Evans认为许多线上约会服务商不情愿实施背景调查,因为可能将潜在顾客拒之门外。但要求他们行动的压力与日俱增。上月纽约一新互联网约会安全法案生效,其中要求约会网站在其网页上贴出安全告示。纽泽西前几年通过了一项类似法案,要求网站收取会费以查清网站是否在用户注册时进行了背景审查。
无处不在的激情
当线上约会行业利用基于手机定位的服务时,安全变成更敏感的问题。许多网站已提供软件或应用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享受他们的服务,但这只是人们在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实时与其他会员调情的大变革的序幕。
已经有如Skout 和Flirtomatic的公司让用户给同一区域的其他会员发送消息,但具体的位置性息因安全原因不会显示。展望未来,运营者预计有一天人们不必在好几个网站上填写问卷,相反,他们的信息将被存在服务器的“云数据库”中,当有潜在伴侣在附近时,系统会自动提示。
一些约会公司也在尝试新方法以赢过人们对Ariely的关注。不只是基于问卷的答案和性格测试,一些网站如ScientificMatch 和 GenePartner尝试用“科学”配对方式。以基因信息作为配对技术的基础,他们押宝于能找到潜在伴侣间纯粹的化学成分。
这些实验毫无疑问会激起人们对线上约会将商业化性行为和破坏婚姻的担心。在如同沃尔玛的线上约会世界里,加之潜在伴侣的大量虚假的马甲,会造成一个印象即定能发现新的爱情火花(之后抛弃现有的,或欺骗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也有评论指出离婚率的升高和随意约会的增多在线上约会出现之前也一直存在。 针对爱情的广告很难说是新出现的,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一直都有分类广告和孤单人专栏。
如Ashley Madison这样的网站为婚外幽会提供便利也是事实。但因不忠而指责这些公司是颠倒因果。某网站的创始人Noel Biderman称其商业的灵感来自他听说人们称主流约会网站上部分为已婚人士为寻欢伪装未婚。
一些网站——特别是印度——却受到另一项批评:他们让人们更容易从与自己相同的背景中寻找伴侣,这强化了传统,而不是削弱之,但同时如Shaadi 和 BharatMatrimony等公司为大量人成就了“有爱婚姻”,他们不必通过父母的解释或官方的媒约。就像爱本身那样,线上约会的世界充满了惊喜。
from PRINT EDITION | Briefings2
感谢译者 gaoleionline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