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
35毫米电影正在死亡
Jan 8th 2012, 17:58 by A.A.K. | MUMBAI
一百二十多年来,影院放映员一直是电影爱好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操控着一台每秒钟把24幅照片从电影胶带投射向银幕的精巧机器。他的工作虽是单调枯燥的,但也需要相当高的技能。不过,这是个正在消亡的手艺。据市场调研公司 IHS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2013年以前,所有美国主流影院将停止使用35毫米胶片放映电影,数据放映将取而代之。到2015年,全世界的影院都会照此办理。
取决于电影的长度,每部电影通常被分成五至六盘,这些影盘在放映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被轮换装置到放映机的旋转轴上。为了让放映员准确掌握轮换时间,影片上有进程标记。大约每20分钟左右,在银幕的右上角会有一个亮点闪动,8秒钟后又重复一次。第一次闪动向放映员发出预告:是换盘的时候了;第二次闪动标志换盘的确切时间。他必须在一瞬间停止第一台放映机正在银幕上投射的画面,同时让装置了下一个影盘的第二台放映机开始运转。做得比较完美的转换通常只需要二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数据放映不需要这种高超技术,放映员只要双击电脑上的电影名字就行了。
虽然影盘放映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数据放映取而代之的过程非常迅速。由于数据技术比模拟技术有多种优势,这个结果完全不出乎意料。影盘的存放时间有限、制造成本高昂,并且不易携带。相比之下,数据影片几乎具有无限寿命、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硬盘或网通信络传送。即使在世界上最大的影片制造国印度,很多小城镇的影院业主也在迅速地接受这个新技术。过去,他们只有等那些更具实力的大影院放映几个星期后,才能放映一部新影片。
当然,模拟技术的失宠不仅限于放映室,影片拍摄也越来越依赖于各种数据技术。最近,高清摄像机已经使影片拍摄和剪辑都变得更容易了。虽然胶片影像比数据影像更有层次、更清晰,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电影观众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
即使如此,电影业内的很多人仍然对放弃35毫米影盘持有保留态度。一些影片制作人混合使用两种技术。“35毫米仍会存在,但未来肯定是数据的天下。”制片公司 Reliance MediaWorks的老板安尼尔•阿尔钧说。他的公司于2010年出品了《社交网络》,这是一部由大卫•芬奇导演的关于“脸谱”(Facebook)的电影,部分使用35毫米摄像机,部分使用数据摄像机拍摄。这种办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进影片的视听效果。但归根结底,对于电影导演(至少像芬奇这样的优秀导演)来说,任何技术都要服从于他们讲述电影故事的需要。
感谢译者 西米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