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Special report - Living on a platform.mp3 智能系统特别报道 生活在平台上 城市要真正智能化,一切须互联互通 在新加坡,有关水的对话很快政治化了。其与马来西亚两国现行的供水协议将于2061年到期,届时,这个城市国家再也不想依赖来自马来西亚的供水。这位新加坡北边的邻居(新加坡曾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两者在1965年不欢而散),已不止一次威胁要提高水价,甚至切断供水。 然而,政治并非新加坡建设先进供水系统的唯一原因。其滨海堤坝上的信息中心,展出了多张表现洪水泛滥及干旱肆虐的图片。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负责人Yap Kheng Guan解释说,“我们的水要么太多,要么太少。”即使在今天,尽管有极为复杂的沟渠隧道系统,洪水仍会突然来袭。今年7月暴雨过后,主商业区的一些地方就浸在水中了。 缺水及水过量的问题,也明显提上了该国议事日程。新加坡人身处世界最富有人群之列,热衷开车,但该国道路空间极为有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市中心变得过于拥挤时,新加坡政府引入了世界首套城市道路人工收费系统。1998年,该系统又最先实现了自动化。Accenture咨询公司新加坡本地办事处的领导Teo Lay Lim称,“新加坡证明了,穷则变,变则通。” 而今,这座城市希望成为各种智能城市技术的“生活实验室”,这些技术不仅包括供水与交通系统,还涉及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及城市管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负责清洁能源建筑群的Goh Chee Kiong解释道,上述领域的新加坡当地企业与外企,在将其产品销往别处前,可在星岛上开发并展示其产品。 让城市更智能化的强劲需求,不仅出现在中国及其他城市化急剧推进的国家,也遍及西方世界。Accenture咨询公司战略全球总裁Mark Spelman称,在城里,诸如水、空间、能源及清洁空气一类的资源稀缺,故其使用从顺其自然,开始厉行节约。 “智能城市”项目已在全球大量涌现。其中一些,并不像其号称的那样别出新裁,而不管怎样,智能城市的构成,难以精确定义。不过,这些项目有一共同之处:旨在整合近期成果,引入多领域的智能功能,并利用这种IBM所称的“系统的系统”,更好地管理城市环境。 最知名的智能城市,是Masdar,一个位于阿布扎比市的全新住宅区。近来,该城迎来了首批居民,最终将成为4万人的家园。它完全建在一个突起的平台上,让维护及新设备安装容易多了。平台下,安设有智能化基础结构,包括带传感器的供水管道及一张光纤网络。平台上,则成为了各种绿色技术的展示地,这些技术包括节能建筑,可在道路周围急剧扩大的小隔离区,以及露珠雨水收集系统。 然而,专家认为Masdar主要是个房地产项目,是具有探索意图的硬件。他们表明,对城市智能化真正重要的,是运行其上的软件及连通各部分的网络。联网设备制造商Cisco首创了“智能互联社区”,该项目领导者Wim Elfrink称,“这是所有智能系统共同的基础结构。” 连在一起 Cisco正试图在邻近首尔的Songdo证明这点,它在此地提供了全套数字水管装置。坐落于填海土地上的Songdo,或许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智能城市项目,预计将花费350亿美元,并容纳6.5万人。就像Masdar一样,它自诩拥有所有最新的绿色技术。不过,此地小有名气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城的一切,都用线连起来了。 最早完工的公寓大楼“第一世界”,居民已享受到了这种连通一切的好处。智能电话打开前门。整座公寓的显示屏控制空调、百叶窗及安全系统,也用来接入各种网络服务。点击或触摸显示屏,用户就能与医生建立视频会议连接,跟当地政府做生意,或发现工作上手的最佳方式。 Cisco认为智能城市管理最重要的应用,今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该公司在其临时展馆中,搭建了一个指挥中心,以密切监视一座虚拟智能城市。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展示的信息包罗万象,如交通图、能源使用、天气信息以及安保摄像机发来的图片。Cisco向游客演示,城市管理者如何应对发生在市中心桥上的事故。方法就是,安保相机焦距拉近,救护车派出,交通路线变更至其他桥梁,全自动,耗时数秒。 然而,世界最智能的城市,或许很快,就要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拔地而起了,这个地方,就是葡萄牙波尔图附近的PlanIT Valley,设计的人口容量最终为15万。幕后操作者是家新兴企业Living PlanIT,其创始人Steve Lewis过去在微软工作过,用他的话来说,这个项目,是 “将技术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 他在微软这家软件巨头的工作经历,证实为PlanIT Valley这个工作做好了绝佳准备。微软提供了打印机与电脑之类的设备连接技术,并为其他公司制造的产品(如浏览器及媒体播放器)提供了一个基础,堪称平台公司的最佳楷模。2000年初, Lewis先生在微软时,也管理了一种称为.Net(平台的一个早期例子,极客爱称之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策略的发布。这种构思,旨在开发种种程序,来整合松散耦合的电子服务,而这些服务可重新部署到别处。 Lewis先生2005年离开微软后,试图将组件可重复使用这一概念引入建筑行业,而这个行业,看来已准备停当。设计通常只用一次,大部分建筑物不节能,建筑行业浪费严重,而许多建材简单地一扔了之。这一切,根据哈佛商学院针对Living PlanIT所作的一项个案研究数据,占到了建筑成本的大约30%。 不过,Lewis先生并未向建筑公司兜售产品,而是最终将自个的点子应用到整座城市。甚至在首块混凝土浇灌前,PlanIT Valley就已在一个模拟程序里动工了,该程序可详细规划该城建设。这座城市造价约100亿美元,大部分依赖预制构件。例如,其地基将由混凝土块打造,这些土块将随预装的智能基础结构全部设备一起供给。最终,整座城市及其建筑物将由一套“城市操作系统”管理,这套系统整合了所有部分,并将其与各种服务(如交通管理及能源优化利用)结合起来。 谁将在这座城市居住工作,Living PlanIT思路清晰,那就是构成该城“生态系统”的一些企业的雇员。“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也来自软件行业。这家新兴企业已招纳了许多合作者,其中包括Cisco、Accenture及McLaren Electronic Systems,后者是与F1品牌同名的姊妹公司,将提供传感技术。上述公司将在PlanIT Valley里运行研究设施,联合完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开发应用,并在别处建设类似项目。 这些宏伟壮丽的设计,仅在城市建设破土动工时,才有实现可能。不过,Lewis先生及类似项目的策划人这样的企业家,也具备别的优势。首先,他们一般拥有政府支持。葡萄牙赋予PlanIT Valley项目“对国家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地位,意味着享有廉价土地及慷慨减税等种种优惠。Songdo项目由韩国政府发起。而新建城市无需应付既有人口、老旧的基础结构及官僚主义,免受束缚。 有新有旧
迄今,AIM公司已推出了12个项目,包括在一些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将船只连入电网,好让其停泊在该城的港口时,再不必使用柴油发电机。到目前为止,最雄心勃勃的成就,是称为“Climate Street”的项目,旨在削减一整条商业街的能源消耗。 Carlo Ratti是一名建筑师及工程师,领导着麻省理工学院(MIT)感知城市实验室,他预计,大部分现有城市,至少在西方,都主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他跟同事已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智能城市项目。其中一项称为“TrashTrack”的计划,要求志愿者将小型电子跟踪装置附着在众多垃圾碎片上,以了解这些垃圾的最终去向,旨在改进废弃物物流。最近,他们又提出了“Copenhagen Wheel”项目,这种自行车轮子的红色轴承,既能激励骑车人,还可记下污染及噪音水平之类的环境状况。 然而,许多这样的项目,尚需一个通用平台,好简化数据采集,支持各种应用,Ratti先生说。这或许也促使他认识到自个的终极愿景,就是将城市变成一个能利用来源各异数据的“控制系统”,数据来源包括手机、智能电表及建筑物里的传感器。挖掘出的这些数据,可用来改善公共交通及安全。 迄今为止,Ratti先生及其同事的项目主要采用手机数据。在罗马实施的“WikiCity”项目,这种数据让人们看见自个如何穿越意大利首都的可视化图像。然而,该市2008年当选的新任市长,对Ratti先生的项目,表现得不如其身为环保主义者的前任那样有兴趣,因此该团队转战新加坡。 不过,并非只有政府、城市及公共事业组织,才会让这个世界智能化。私人企业也将扮演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新兴企业。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23:48 , Processed in 0.0875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