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特别报告 查看内容

[2010.11.04] 用网络追踪生活

2010-11-12 08:46| 发布者: lilywizardry| 查看: 7921| 评论: 10|原作者: brucehe

摘要: 用网络追踪生活
本文由译者 brucehe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智能系统特别报道

 

你的个人履历

用网络追踪生活




“镜中世界”只是大卫格勒恩特尔大胆想法之一,还有一种叫做“生活日记”的东西——本质上说,就是海量的电子日记。“你编、写的每一个文件以及别人发送给你的所有文件都应保存在你的生活日记里”,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如是描述道,他的合伙人埃里克-弗里曼先生的博士论文就是以此为主题的。他们说,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电子文件可以让人们更便捷地管理所有数码、电子作品以及他们的经历。


生活日志尚未如格勒恩特尔先生所愿代替个人电脑桌面成为主流,实际上,为实现这一想法,人们开发过一款软件,但是在2004年时不幸夭折。如今网络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类似软件,如:博客本质上就是电子日志;个人新闻中心是Facebook及其他社交网络的核心业务;Twitter上短信息泛滥等等。

一些人的研究比格勒恩特尔先生想象的更深入。他们正使他们整个办公室电子化,图片、账单以及来往信件统统电子化。其他一些人则记录生活的全部,戈登-贝尔是微软的研究员,他就把收集、撰写、拍摄及发表的所有东西全部放到他的“个人网络空间”里,还有一些人用便携式照相机“记录”下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近流行“生活追踪”,有人专门十分详实地记录下他们所作的事情,如:喝了多少咖啡,每天做了多少工作,正在读什么书等等。这些信息大部分是人工输入电脑的或有甚者,用智能手机输入的。但是人们也用传感器,主要是为了追踪生活中重要的线索,如:观察睡眠的质量或记录跑步的速度。


第一批生活追踪者大都是众人为之疯狂的超级无聊的人,但正如加里-沃尔夫(科技文作家,“合格的自己”博客的创始人之一)所说的,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活追踪者,他们就是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利用科技来帮助他们鉴别使自己沮丧、睡不好觉以及影响认知行为的因素,例如一位生活追踪者发现,食用大量黄油有助于自己更快得解决算术题。



生活追踪器市场正蓬勃发展,Fitbit和Greengoose,这两家新成立的公司出售无线     供用户追踪身体运动状况;另一个刚成立的公司Zeo,已开发出一款警示钟,人们只要把头带戴上就可以测量晚上睡觉时脑电波活动情况并在网上绘制出睡眠状况表。


越来越多的人有追踪生活的想法,这些想法一旦被公司捕捉,他们便将深入开发并提供服务,如:Xobni公司通过分析收件盘(“xobni”倒过来写)来帮助办公室e-族管理邮件和通讯录,它根据电子往来的频繁程度来整理数据,取代了传统的按字母的排序方式。用户有时对它整理出来的结果吃惊不已,一位叫做杰夫的公司老板说:“一旦有人排在了女朋友或老婆前面,有些人就会感觉很紧张。”


本文由译者 brucehe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郁郁金香 2010-11-12 21:28
你好 这篇文章 你用了多久翻译出来了?
引用 郁郁金香 2010-11-12 21:35
我们翻译出来后,如果里面存在很多不足怎么办呢,只凭咱们互相指正,我估计,经过互相指正讨论后,可能会发现70%存在的问题,那还有30%我们可能就意识不到,怎么办呢。另外,我发现,几乎每一篇都会出现很多硬伤----前后文逻辑的断裂,这个比把一个单词翻译错了更严重。说明对文章的某个地方存在盲点,错误附近的逻辑关系可能就没有搞清楚。新人,请指正,共同进步。
引用 brucehe 2010-11-12 22:14
回复 郁郁金香 的帖子

这篇啊,如果只是在纸上翻译,不算在电脑上誊写的时间,我好像是两个小时左右吧
引用 brucehe 2010-11-12 22:34
回复 郁郁金香 的帖子

首先30%意识不到的问题一方面会在做翻译时有感觉,就是翻译时觉得别扭的地方,这个我是通过学习别人的译文对比有疑问、别扭的地方,斟酌选择,当然可能几篇译文的结果都不能让我满意,这时我会咨询一下老师;
至于前后逻辑的连贯问题,我觉得主要是亮点:一是对原文的理解,我翻译时非常注意这个,一方面理解意思,另一方面理解原文的行文逻辑,行文顺序,段于段之间的逻辑尤其要把握好;二是在翻译时翻译一句前后看三四句,确保前后联系。

引用 郁郁金香 2010-11-13 08:04
本帖最后由 郁郁金香 于 2010-11-13 09:0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lilywizardry 于 2010-11-12 21:29 编辑”这个什么意思?有人(非本人)编辑修改吗?
以下是我昨天翻译的 互相交流 请指正 谢谢!

A special report on smart systems
智能系统特别报道
Your own private matrix
你自己的私人矩阵
Tracking your life on the web
通过网络跟踪你的生活
Nov 4th 2010
2010年11月4日
“MIRROR WORLDS” is only one of David Gelernter’s big ideas. Another可以推断上一句的ideas是两个吗?在此我做了推断。 is “lifestreams”—in essence, vast electronic diaries. “Every document you create and every document other people send you is stored in your lifestream,” he wrote in the mid-1990s together with Eric Freeman, who produced a doctoral thesis on the topic. Put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ey said, would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manage all their digital output and experiences.

“镜子世界”只是大卫G两个伟大想法中的一个。另一个是“生命溪流”----本质上是巨大的电子日志。“你建立的每一个文件以及别人发给你的每一个文件都会在你的生命溪流中”,他和艾瑞克F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如是写道,而艾瑞克F还就这个话题谢过一篇博士论文。他们认为,将电子文档按照年月日次序排列有利于人们管理他们所有的“数字产出”和经历。

Lifestreams have not yet replaced the desktop on personal computers, as Mr Gelernter had hoped. Indeed, a software start-up to implement the idea folded in 2004. But today something quite similar can be found all over the web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Blogs are essentially electronic diaries. Personal newsfeeds are at the heart of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networks. A torrent of short text messages appears on Twitter.

如大卫G先生所预期的那样,生命溪流并没有取代个人电脑里的桌面。事实上,一个打算实现这个想法的启动软件在2004年彻底失败了。但时至今日,你总能在网上发现各种形式的类似的东西。博客最基本的电子日志。个人新闻服务更是在Facebook及其他社交网站的占有重要地位。(同样)你也可以在推特上发现一个接一个的简讯。

Certain individuals are going even further than Mr Gelernter expected. Some are digitising their entire office, including pictures, bills and correspondence. Others record their whole life. Gordon Bell, a researcher at Microsoft, puts everything he has accumulated, written, photographed and presented in his “local cyberspace”. Yet others “log” every aspect of their lives with wearable cameras.

一些人甚至比大卫G先生所预想的走的更远。有的人将他们的整个办公室都数字化了,包括图片、账单和信件。另外一些人则记录他们自己的整个生活。微软的一个研究员GB将他积累、写作、拍摄和表演的全部东西都放在他的“本地电脑”中。
还有一些人用可佩带的照相机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In this special report
It's a smart world
A sea of sensors
Making every drop count
Living on a platform
Augmented business
The IT paydirt
» Your own private matrix «
Sensors and sensibilities
Horror worlds
Sources and acknowledgments
Offer to readers
在这个特别报道中包括:
这是一个智能世界
大量的传感器
生活在平台上
扩张的商业活动
你自己的矩阵(坐标系)
恐怖的世界
资源和知识
向读者提供

The latest trend is “life-tracking”. Practitioners keep meticulous digital records of things they do: how much coffee they drink, how much work they do each day, what books they are reading, and so on. Much of this is done manually by putting the data into a PC or, increasingly, a smartphone. But people are also using sensors, mainly to keep track of their vital signs, for instance to see how well they sleep or how fast they run.

最新的趋势叫做“跟踪生命”。践行者们谨慎的以数字形式保留他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喝了多少咖啡,每天做多少工作,正在读什么书,等等。(通常)他们多数是手动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其实后者越来越流行了。但人们也使用传感器,主要想搞清楚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例如查看睡眠质量如何或者跑步的速度有多快。

The first self-trackers were mostly über-geeks fascinated by numbers. But the more recent converts simply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mselves, says Gary Wolf, a technology writer and co-founder of a blog called “The Quantified Self”. They want to use technology to help them identify factors that make them depressed, keep them from sleeping or affect their cognitive performance. One self-tracker learned, for instance, that eating a lot of butter allowed him to solve arithmetic problems faster.

第一波自我跟踪者主要是对数字痴迷的一些“怪人”。但是最近出现的新一波自我跟踪者只是想了解更多关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比如GW,一个科技作家,同时也是“量化自己”博客的合作创始人。他们通过技术来帮助自己识别那些让他们不快、失眠或者影响认知表现的因素。例如,一个自我跟踪者发现多吃奶油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A market for self-tracking devices is already emerging. Fitbit and Greengoose, two start-ups, are selling wireless accelerometers that can track a user’s physical activity. Zeo, another start-up, has developed an alarm clock that comes with a headband to measure people’s brainwave activity at night and chart their sleep on the web.

一个自我跟踪装置的市场已经出现。Fitbit、GG就有卖一种能够跟踪用户身体活动的无线加速计。另一家Zeo发明了一种闹钟,它与一个头巾一同测量人们在夜间的脑波活动,并将他们的睡眠状况绘制在网上。

As people create more such self-tracking data, firms will start to mine them and offer services based on the result. Xobni, for example, analyses people’s inboxes (“xobni” spelled backwards) to help them manage their e-mail and contacts. It lists them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onic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in alphabetical order. Users are sometimes surprised by the results, says Jeff Bonforte, the firm’s boss: “They think it’s creepy when we list other people before their girlfriend or wife.”

随着人们搞出越来越多的这种自我跟踪数据,一些企业开始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结果。例如Xobni(意思是“向后”)就通过分析人们的收件箱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电子邮件和联系人。它根据电子关系的密度而不是字母顺序将它们列出来。有时用户觉得结果很奇怪,比如说JB,一家公司的老板,他说“当我们将外人排列在他们的女友或者老婆前面时,用户们就会觉得很不爽”。
引用 brucehe 2010-11-13 10:46
我就直接说了哈,看完之后,觉得有几个问题:
1.全文的理解上感觉没有把握好,导致有一些词语意思和原文不搭调,如“matrix”,矩阵,至少我读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以根据原文意译;The latest trend,译成最近的趋势似乎太欧化,如果说,最近流行,是不是更好呢?等等
2.没有跳脱原文,通篇读起来有点欧化,如:践行者们谨慎的以数字形式保留他们所做的全部事情
3.还有就是不懂的词语要多查查,如:“lifestreams”,还有人名的翻译要注意
引用 imitation 2010-11-14 08:08
”The first self-trackers were mostly über-geeks fascinated by numbers.“中的numbers就是数字吧,对数字着迷的超级科学狂人。
引用 imitation 2010-11-14 08:11
quantified self是量化的自己吧
引用 laselle 2010-11-14 17:34
感觉郁金香是有意想和楼主的翻译有差别 才把有些单词直译的
像lifestream  local cyberspace 我觉得楼主翻译的不错 这些词直译的话感觉很奇怪的。。
引用 brucehe 2010-11-16 22:36
回复 laselle 的帖子

翻译中我觉得如何在把握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跳脱原文结构很重要

查看全部评论(10)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5-4 11:13 , Processed in 0.3766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