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大 亚洲的经济增长仍然依靠燃煤助力,这让全世界惴惴不安。 033 Asia - Banyan.mp3 Feb 25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70年前乔治奥威尔说过,“我们的文明建立在煤炭基础之上”。70年过去了,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再依赖煤炭,而亚洲仍然依赖。智库国际能源机构2010年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中,煤炭占据了主要能源供应的20%。不过,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自2000年十月以来,煤炭消耗对能源使用增长的贡献将近一半。来自波士顿大学爱德华卡宁汉表示,煤炭使用正处于‘难以置信的,历史性的’复兴阶段,到2025年,煤炭消耗将超过原油。与石油这种替代物相比,煤炭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是煤炭产生的污染也大。 在过去20年中,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有三分之二的是由亚洲拉动的。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和印度。随着中印两国迅速走向繁荣,他们将大量地燃耗煤炭。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将成为阻碍达成全球性协议,以限制气候变化的最大障碍。 中国在煤炭生产方面和在煤炭消耗方面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每年开采超过30亿吨的煤,超过第二大产煤国家——美国的三倍多。中国在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煤炭的国家。中国超过五分之四的电力是由燃煤的火电发电厂提供的。燃烧煤炭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中国的部分地区。因为洗煤和地底泄露,煤炭也是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正在努力开发其他能源,也在积极降低能源强度(额外一单位GDP所耗的能源)。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水电使用国,准备建设的核电站数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筹建的核电站一样多,而且,正在扩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但是,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预测,即使把上述因素全部考虑进去,2030年,中国仍有可能消耗44亿吨煤炭,到那时中国的碳排放有可能从2005年的68亿吨增加到150亿吨。其中40%的碳排放来自于发电行业。 麦肯锡同时总结出一项可以同时降低煤炭消耗和碳排放的措施,看起来是鼓舞人心的。卡宁汉认为,中国的采煤业结构支离破碎,小型企业众多,这将使中央政府很难规划和贯彻彻底的改革。中国国内煤炭生产速度加快;进口煤炭也很方便,主要来自两大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蒙古国也在开发位于中蒙边界的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煤田。龙洲经讯是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研究机构,于本周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在将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严重依赖煤炭”。这个结论让人信服。 凡是中国领先的地方,印度必紧随其后。印度同样燃烧了大量的煤炭,而且渴求获得更多的电力。印度70%的电力来自于燃煤发电。最近几年,印度国家电网大规模扩张。但仍有3亿居民用不上电。人们对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认为在将来的25年里,印度的能源需求将仅次于中国。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在积极开发核能,开采和进口油气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同中国一样,印度也认为煤炭是不言而喻的选择。印度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储量世界第五,是世界上第三大产煤国。但印度开发速度太低,不能满足其需求。事实上,煤炭产量两年来停滞不前。印度国内的垄断巨头印度煤炭公司将其原因归咎为获得开采许可的难度太大。因此,印度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麦肯锡估计,根据现在的趋势,到2030年,印度的碳排放将增长2.5倍。到那时,全球碳排放增长量的10%是由印度电力行业拉动的。跟中国政府一样,印度指出印度的人均碳排放远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不过,在人均碳排放方面,中国正在飞速接近某些欧洲国家)。同时,印度总的碳排放仍将低于中国。 对中印两国煤炭需求的预测并没有受到去年三月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电公司的灾难所影响。两国宣布对各自的核电项目进行检查,但不会因噎废食,降低核电规模。不过,其他国家都高度意识到核电站的风险,从而对煤炭需求量大增。日本原计划将核电比重从福岛事故前的30%提高到2030的50%,这些计划需要重新评估。日本燃煤发电所占比重大约是27%。 两点担心 整个亚洲,从孟加拉国到菲律宾,都在提高燃煤发电的比重,这种趋势势不可挡。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虽然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不能提供大量而又廉价的电力。因为天然气的碳排放少,其产量将会激增,但不能取代煤炭。 因此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降低燃煤发电的危害上。有人试图通过“碳捕捉与封存”来降低靠化石燃料的发电站的碳排放,但这仅仅是个有待实现的想法。不过人类已经掌握了更清洁更有效的发电技术。但是,国际能源署去年冷静地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些技术理应普及,但实际上并未普及”。该机构同时指出,要把碳排放控制在本世纪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C的目标基本无法实现。它估计,按照现在的计划,根据现有的建筑和设备,例如火力发电站推测,到2017年,全球气温将会上升2°C。亚洲的崛起即能使人类受益,也将会使人类不堪重负。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17:19 , Processed in 0.06832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