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朱迪特 史学赤子 一位思想家在大限来临前的追忆 Feb 25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回想20世纪》 By Tony Judt with Timothy Snyder. Penguin Press; 414 pages; $36. William Heinemann; £25. Buy from Amazon.com, Amazon.co.uk 退行性疾病先让托尼-朱迪特失去了书写的能力,之后又剥夺了他说话的能力。但在他逝世(2010年8月)前的几个月里,朱迪特和他的朋友——耶鲁大学的历史教授——蒂莫西-斯奈德促膝长谈,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便构成了一部“朱迪特的历史”——此为双关语:该书既是一位著名学者的传记,也是他所见证的20世纪史。 朱迪特在历史考据方面是内行,但在视角方面却是业余水平。朱迪特的观点大有出路,他在《纽约书评》及其设在纽约大学的研究所中发表了许多长篇大论。他的畅销著作包括《战后》,是一部现代欧洲的叙事史。 但朱迪特不喜欢把自己视作主流的一部分。他憎恶现代的史学风潮,对保守过时的史观也同样厌恶。他起初钟情的是法国。但与许多西欧政治和历史方面的专家不一样的是,朱迪特了解并且关注旧时铁幕之后的国家。这些国家可谓祸不单行:它们不仅在共产主义的束缚中蹒跚前行,还被西方世界所遗忘或是误解。他是为数不多的费心研究二十世纪80年代的捷克的外国学者之一。 《回想20世纪》展露了朱迪特充满矛盾的犹太背景。他的家族历史被犹太大屠杀的阴影所笼罩,家中几乎从不谈论此事;多年之后朱迪特才对大屠杀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产生兴趣。朱迪特的部分亲戚是亲德分子,认为纳粹时期只是一次严重的过失,并且还经常到联邦德国度假。但他父亲却无法忍受关于德国人的只言片语。走访住在荷兰和丹麦的亲戚的时候,他经常会一路不停地驾车穿越德国。朱迪特的父母认为他有古怪的犹太复国主义热情。1967年,朱迪特志愿投身“六日战争”保卫以色列,当时的他变成了一位直言不讳的批评家(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公允)。 朱迪特的一生以高超的书法造诣、博学的洞察力和同时代的论战著称,崇拜者们将从这部令人哀伤的绝唱中找到充足的看点。在诸多火爆的论战中(多亏斯奈德先生煽风点火),朱迪特不认为纳粹主义是令人生厌的荒谬思想,还认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家们很有趣。卡尔-马克斯的分析理应得到认真的研究,但他对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假想就免了。列宁和斯大林半斤八两。民主对于欧洲的犹太人来说是一场灾难。火车是文明的缩影。把用在CIA上的钱花到打赢文化冷战上是完全正确的。 朱迪特是尖刻挖苦的大师(尽管在面对批评时他显得脸皮很薄)。在这本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详细地(或许有点过于琐碎地)描述了他第二任妻子的坏脾气。他称牛津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愚蠢不堪”并且他们大学的历史教职人员“荒唐透顶”。朱迪特一向直言不讳,但分寸得当。斯奈德先生在他的前言中写道,这本书写的既是一位思想家的一生,也是一段不停思考的人生。朱迪特两方面都是典范。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ooks and arts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17:11 , Processed in 0.0680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