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片:《饥饿游戏》 刺激得令人不适 Mar 26th 2012, 13:42 by O.M. | LONDON 饥饿游戏三部曲是苏珊·柯林斯所著的一套青少年(也适合其它年龄层)畅销冒险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巨灾之后的反乌托邦世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饥饿游戏》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可以肯定将会被改编成一部电影。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书中有一种活动体现并支持了这个虚构社会的恐怖性质,那就是其国人通过在广播电视里观看年轻人之间的死斗(也就是所谓的饥饿游戏)来作为娱乐。而电影《饥饿游戏》的观众似乎就是以观看电影中的年轻人死斗作为一种娱乐,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让人不安。这样的一部片子要怎么把它传达的刺激感和故事情节中它要谴责的那种制造刺激的方式加以区分呢? 最明显的解决方法从一开始就出现在观众面前:过度使用晃动镜头技巧,高速的剪辑,再加上几近极端的特写。导演盖里·罗斯很明显想要让观众身陷其中,失去方向感。让我们和影片中的观众有不同的感觉。他们看到的是经过编辑和包装的饥饿游戏精装版,而那些摄像技术确保我们看到的是压抑现场的真实写照。 剧本情节也有所帮助。在实际游戏的开始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角色都被杀死了。把这些人移除使得影片基本上可以保持一组好人,一组坏人的分类,而不需要处理道德上从黑到白之间的各种写照。通过把这种残杀晋级用蒙太奇手法表现出来,影片再一次把电影观众和片中的观众加以区别开来:该事件在我们眼里是一种伤亡,而在他们眼里是一种刺激。 这部电影和小说一样,也强调渲染了片中观众的奇异外形。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片尾演职员表中的发型师名单一定是史上最长的。另一方面,这也确保我们不会把自己和片中的观众联系起来。虽然从影片的逻辑可以推断出片中和片外的很多观众都一起在为故事的主角凯妮丝·艾佛登(珍妮佛·劳伦斯饰)打气,我们一直都没有在片中看到这样的支持者。《饥饿游戏》并不想让人们把它和迈克尔·哈内克的《趣味游戏》混淆。后者直接正面探讨了在电影中观赏暴力带来的兴奋凌虐刺激。 唯一在一定程度上越过了这条分界线的角色就是凯撒·福里克曼,饥饿游戏的电视解说员,由一直以来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的斯坦利·图齐(上图)扮演。由于他必须要向片中和片外的观众解说,他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他在此片中的表演相当出彩。在片中他很明显是一位残酷的恶魔,且异常精通于他的解说工作。 但是真正阐明了这部电影的表演来自于劳伦斯。在全片的大多数时候,她不肯表现得讨人喜欢,她拒绝获得片中观众的好感同时却牢牢地赢得了我们的好感。凯妮丝·艾佛登是一个非凡的角色,勇敢、正派但是受环境所迫也必须狡诈,甚至伤害爱她的人。她自责且混乱,但完全的令人钦佩。在柯林斯的书中,这一切是通过凯妮丝的第一人称思想所透露的。劳伦斯成功地在几近无声的表演中诠释了这种复杂性,令人印象深刻。 而最好的部份也许还没到呢。在柯林斯的第一部小说中,凯妮丝的陈述很好地执行了罗斯想要通过晃动镜头登技巧实现的功能——把我们放在她的视角看待她的世界。之后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她之外后,这种独特的视角开始变成一种累赘。如果剧本允许的话,这部电影的续集将会让劳伦斯的演技进一步发挥。小说在第一部之后引人程度开始有所下滑,影片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在四部电影的过程中,珍妮佛·劳伦斯那已经让人赞叹的演技可能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系列片子可能会让她成长为一颗巨星。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3 18:02 , Processed in 0.06509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