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争 发自良心的反对者 约瑟夫•罗伯拉特的良心 Mar 31st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核裁军怪杰 《核良知的守护者:约瑟夫•罗伯拉特(Joseph Rotblat)的生平与事业》。安德鲁•布朗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347页;售价:29.95美元/18.99英镑。点击Amazon.com,或Amazon.co.uk 网购。 许多参与了美国二战期间的原子弹制造项目——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对他们的工作心存忧虑。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该项目领导者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后来声称他曾记起了印度圣经中的一句话:“吾为死神,令诸世界毁灭。”他的同事肯尼斯•拜因布里奇(Kenneth Bainbridge)更直截了当地低声道:“我们现在都他妈的是狗娘养的。” 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约瑟夫•罗伯拉特比大多数人持有更多的保留意见。他曾无意听到负责该项目的美国将军承认:制造原子弹的真正目的不是提前抹杀纳粹的核能力——他们的原子弹项目并无真正进展;而是要恐吓美国的战时盟国苏联。1944年罗伯拉特退出了这个项目,回到他在波兰被德国占领时流亡的国度英国,决心以他的专业知识为更人道的目的服务。他把自己的理论物理知识用于医学,并开始了积极反对核武器的人生之路。他与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相交莫逆,导致他创建了主张核裁军的帕格沃什(Pugwash)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 安德鲁•布朗的传记追溯了罗伯拉特个人和帕格沃什这个组织的历史。这两个写作中心有时有冲突:他曾在讨论了伦敦的罗伯拉特医院里的试验动物后直接切换到试图禁止核试验的概括历史上。缩略简写、委员会和不那么重要的人物在书中比比皆是。要读懂这本书,读者大概需要时常查阅维基百科。 但故事本身很好,足以让人理解得很清楚。帕格沃什得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的一个偏远渔村,早期会议就是在那里举行的。成立该组织的想法是:科学家,特别是核科学家,非常适宜于尝试解决他们亲手参与造成的核武世界的问题。他们清楚事情的详情,倾向于大胆思考。帕格沃什是一个国际性的科学组织,是与令人惧怕的民族主义塑造的政治互为补充的有益团体。各国代表在会议上就核威慑理论展开辩论,仔细思考核战争的潜在危害,鼓动裁减与废止核武器。 许多与会者把会议的信息转达给了他们各自国家的政府。帕格沃什会议逐年成长为一个关键场合,让超级大国得以穿越冷战特有的不信任迷雾私下交流。禁止地面核试验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其他各种核裁军条约的基础大多是在帕格沃什打下的。 但这些对于罗伯拉特来说只不过是不完全的胜利。他终其一生的目标一直是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他在二战中的经历对他有持续的影响,他的夫人可能就死于纳粹的早期死亡集中营贝尔塞克。 他不相信核武器的威胁最终可以防止战争的说法。所谓相互确保毁灭论认定核国家之间不可能发生战争,因为双方会同时灰飞烟灭,这让任何一方都无法取胜。他认为这种理论的逻辑和在此之前的核威慑的逻辑只对有理性的人有效。罗伯阿特认为,如果希特勒有核武器,“他在1945年4月发自坑道中的最后一道命令会是对伦敦使用之,即使这意味着德国会遭受可怕的报复也在所不惜。这会是他《诸神的黄昏》式哲学的一部分。” 读者现在可能会觉得罗伯拉特的理想主义有些天真。当今世界有九个核国家,还因可能出现第十个而酝酿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谈论全面核裁军似乎只是浪费时间。但上世纪50年代的悲观主义也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核武器的扩散速度远没有核时代刚开始时许多人担心的那么快,核武库存量也在冷战高潮后减少了。对罗伯拉特来说,被人谴责为理想主义者并不是什么坏事。他喜欢引用他的朋友罗素的话:“不要担心自己的观点怪异,因为人们现在接受的所有观点都曾经是怪异的。” [注] 《诸神的黄昏》是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所作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指环》的第四部,描述与罪恶势力的决斗中众神与万物同时毁灭。 。。。。。。。。。。。。。。。。。。 有《临江仙》歪词一首,试写罗伯拉特心情: 寒楼夜来西风, 小窗残月枯灯。 独眠难寐盼天明。 起听鸡报晓, 却闻雁悲声。 记得东风初度, 两只雏燕齐鸣。 时时犹唱牵牛星。 无奈春逝去, 两界各飘零。 |
我认为还是把物理运用于医学。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09:30 , Processed in 0.0755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