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博客 查看内容

[2012.04.29] 达芬奇的《圣安妮》

2012-5-4 09:26|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8772| 评论: 19|原作者: nayilus

摘要: 《圣安妮》
达芬奇的《圣安妮》

这是家事


Apr 29th 2012, 14:00 by P.W. | PARIS


20120428_BKP515.jpg

1519年,当列奥纳多·达·芬奇过世时,他已经在那幅圣安妮的画上花了20个年头,但却还是没有完成。虽然是一副未完作品,《圣母子与圣安妮》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其他艺术家的兴趣。用圣安妮,圣母玛丽亚和婴儿耶稣作为主题在当时可不怎么新鲜。但是这个主题的处理在达芬奇之前一直较为单调,带着模式化的形象。列奥纳多对于外祖母,母亲和孩子三代人的描绘充满了动感和情绪。这是西方艺术界最为珍视的杰作之一。

高大的安妮坐在那儿,她那已经成人的女儿坐在她的腿上。玛丽亚则身体前倾,试图抓住半骑着一只羊羔的耶稣。我们可以讨论这幅画技巧的精湛,可以讨论它三角构图的力度,也可以讨论那模糊的崎岖背景是怎样和人物所在的灌木地形成对比的。所有这些元素都对这幅不朽巨作有所贡献。但这幅画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列奥纳多唤出了一个既普遍同时又脱俗的主题——几代人之间,以及人和神之间的爱和紧张感。

并不是所有人都当过母亲,但我们都曾是个孩子。因此这幅画的观众和画中人之间存在一种直观的联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祥,甚至有些溺爱的外祖母,用身体支撑着她的女儿。但是在感情层面上,她完全忽视了玛丽亚,凝视着她那受人疼爱的可爱外孙。玛丽亚则流露出一个为自己任性的小男孩担忧的母亲才有的不安表情。画中的婴孩则回头看着他的母亲,就好像在让他母亲放心,但同时又表示自己不会放掉那头羊羔。这幅画就好像在描述安妮已经接受了玛丽亚还不能接受的一个事实——耶稣是只拱祭的羔羊,主的羔羊。

即使你不是基督徒,也会被这幅画所感动。因此在卢浮宫宣布将会对《圣母子与圣安妮》进行清理修复后,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担忧。这幅人们所钟爱的奇妙油画会否因为“改善”之名而遭到破坏,甚至毁于一旦呢?
   
2010年这幅画的清理修复工作开始了,负责监督的是一个由20名专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委员会。这项工程最终于今年年初完成,卢浮宫适时地在馆内举行了一场庆祝展览。展览的前半部陈列了一些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笔记本、素描和绘画手稿,传达了列奥纳多在为这幅画构图时的想法,其中包括22幅手稿是从温莎堡内的英国皇室收藏借来的。接下来就是《圣母子与圣安妮》,和它一起陈列的还有巨大且美丽的《柏林顿府草图》。这是位于伦敦的国家美术馆第一次出借这幅141.4厘米乘以104.6厘米的草图。很明显这并不是列奥纳多在动手绘画之前的最后一幅草图,在草图中羊羔的位置被施洗约翰所占据了。这次展览也陈列了另外三幅列奥纳多的画(不过蒙娜丽莎还是呆在楼上的老地方,和往常一样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意大利绘画馆)。

20120428_BKP514.jpg

这次卢浮宫展览的后半部分展示了这幅画对于其他艺术家的影响,从那些在他的画室工作过的艺术家到米开朗基罗,再到奥迪隆·雷东。虽然这些作品中也有很不错的杰作,但是在看过列奥纳多的油画和炭笔画之后,看其它作品多少有点意兴阑珊的感觉。

这是一场既振奋人心又富有启发的展览。而其筹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去年年底负责监督《圣安妮》修复过程的科学委员会内有两位德高望重的成员辞去了委员会的职务。这两人分别是前卢浮宫绘画主管Jean-Pierre Cuzin,以及前卢浮宫艺术品保存主管Ségolène Bergeon Langle。他们辞职的原因并没有公开。但是很多人相信这两人是觉得清理工作做过头了才离开的。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此类事件了。笔者参观后觉得修复过的《圣母子与圣安妮》令人叹为观止。圣母宽松的裹巾看上去就好像是用天青石和夏天的云彩织成的一样。你自己来看看下判断吧。如果你赶不上这次的展览,不要惊慌。展览结束后,《圣母子与圣安妮》将被放回到楼上的永久展览区。
1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nayilus 2012-5-4 08:48
去卢浮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只有时间在里面逛了一天,如果再有机会,能让我花三天,每天逛卢浮吗?
引用 林木木 2012-5-4 09:41
板凳~

1.花了20个年头
耗费了20年心血?
好像没有“花……年头”之说

2.都吸引着其他艺术家的兴趣
吸引眼球?或者直接删除“兴趣”?

今天着急,看的不细,明天续摊~
引用 migmig 2012-5-4 09:41
nayilus 发表于 2012-5-4 08:48
去卢浮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只有时间在里面逛了一天,如果再有机会,能让我花三天,每天逛卢浮吗? ...

仰慕啊,卢浮宫我也见过。在苏菲·玛索的《卢浮宫魅影》里。
引用 je331ca 2012-5-4 10:16
nayilus 发表于 2012-5-4 08:48
去卢浮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只有时间在里面逛了一天,如果再有机会,能让我花三天,每天逛卢浮吗? ...

额,先站走廊吧…
时间嘛,总是会有滴~
顺便默默羡慕嫉妒下,那种流连于瑰宝间的感觉一定超棒…*^o^*
引用 yison119 2012-5-4 10:44
The Virgin’s voluminous wrap  这个为什么翻译为宽松的裹布呢?我查下来voluminous 这个单词的意思好像不是宽松的吧。。。
引用 je331ca 2012-5-4 11:01
本帖最后由 je331ca 于 2012-5-4 11:02 编辑

挑刺的来了~~~

他已经在那幅圣安妮的画上花了20个年头
达芬奇的画...画的是圣安妮...(估计除了我木有人觉得有歧义==...)
他已经在那幅《圣安妮》上花了20个年头

But its treatment had been static, like an icon. Leonardo’s portrait of grandmother, mother and child was full of movement and emotion. It is now one of the most cherished masterpieces in Western art
但是这个主题的处理在达芬奇之前一直较为单调,带着模式化的形象。列奥纳多对于外祖母,母亲和孩子三代人的描绘充满了动感和情绪。

斑竹,我感觉这里是对应关系~(顺便说,icon这里是“雕像”的意思吧?
还有啊,我觉得“这个主题的处理”...说的是同时期画家的处理(前面不是说这个subject was far frm new嘛...说明好多画家都有画,但是他们的作画方式比较static像icon一样,没有movement也没有emotion...而达芬奇则不一样...——这样是不逻辑上顺一点泥?)
再,关于名字...我又钻牛角尖了,斑竹前半句还是“达芬奇”,后面就是..."列奥纳多"了,我们好像还是一直都叫达芬奇,不是吗...
所以感觉是: 此前画家对这一主题的处理偏向静态,人物塑造如同木讷雕像一般...而达芬奇笔下的三代人却是富有动态,有血有肉充满感情。
(吼吼,我感觉有点演绎...总之就是这个意思咩~跑个题哈,最近做文学翻译练习有点走火入魔...把握不准“度”...sigh)

试图抓住半骑着一只羊羔的耶稣
^^Jesus只能一次骑一只嘛...斑竹这里的量词可以虚化不翻\(^o^)/~

意兴阑珊——这句太精辟了~~

这是一场既振奋人心又富有启发的展览。而其筹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有点太挑了...可是还是忍不住说...斑竹的“的”字句再度现身了
(+_+都怪我们老师每天揪住我的“了”字句不放,搞得现在校枉过正...)
总之斑竹本来就翻的很好,可以正式一点当然还是更好嘛...
:其筹划也并非一帆风顺。

永久展览区...
斑竹下次去看要照下真的哟~~~







引用 contrary 2012-5-4 11:41
But its treatment had been static, like an icon.
但是这个主题的处理在达芬奇之前一直较为单调,带着模式化的形象
icon 圣像? treatment 画法会否好些

Leonardo’s portrait of grandmother, mother and child was full of movement and emotion.
列奥纳多对于外祖母,母亲和孩子三代人的描绘充满了动感和情绪。
列奥纳多画的外祖母、母亲和孩子动态十足、充满感情。

One can talk about the painting’s technical virtuosity, the forcefulness of its triangular composition, the way the dreamy jagged background contrasts with the scrubbland on which the figures rest.
我们可以讨论这幅画技巧的精湛,可以讨论它三角构图的力度,也可以讨论那模糊的崎岖背景是怎样和人物所在的灌木地形成对比的。
精湛的画技、有力的三角构图和模糊朦胧、山峰嶙峋的背景与人物所在灌木丛形成对比的手法,都是这幅作品的出彩之处。

But what has made viewers take it to their hearts is Leonardo’s evocation of a subject that is at once universal and not of this earthly world—the love and tension between generations and also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divine.
但这幅画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列奥纳多唤出了一个既普遍同时又脱俗的主题——几代人之间,以及人和神之间的爱和紧张感。
但拨动观者心弦的是列奥纳多唤起了一个既普遍又脱俗的主题——世代、人神之间的爱与紧张关系。

其中包括22幅手稿是从温莎堡内的英国皇室收藏借来的
其中包括22幅从温莎堡的英国皇室收藏借来的手稿

do not fret.  不要惊慌
惊慌太严重了吧,焦虑/发愁 之类吧
引用 echo.chan 2012-5-4 13:50
je331ca 发表于 2012-5-4 11:01
挑刺的来了~~~

他已经在那幅圣安妮的画上花了20个年头

PLMM,练习要做,论坛要踩,但也记得注意劳逸结合哟

对你的理解有些疑义,见下:

icon这里是“雕像”的意思吧?
所以感觉是: 此前画家对这一主题的处理偏向静态,人物塑造如同木讷雕像一般...而达芬奇笔下的三代人却是富有动态,有血有肉充满感情。

static蛮多个意思,showing little if any change/not active or moving,其中这两个意思在此文都说得过去,所以我认为“单调”也蛮不错;至于icon,我仍然认同nayilus,因为即使其他画家处理得单调,画作和雕像还是有很多精品流传于世,并不一定“木讷”,icon本身的意思,偏向标志化,模式化。

我觉得“这个主题的处理”...说的是同时期画家的处理

为什么是同期呢? had been 不是过去完成时吗?

试图抓住半骑着一只羊羔的耶稣
^^Jesus只能一次骑一只嘛...斑竹这里的量词可以虚化不翻\(^o^)/~
详细点儿说,“一”这个两次在中文里很多时候是虚化不翻的
引用 echo.chan 2012-5-4 14:08
本帖最后由 echo.chan 于 2012-5-4 14:37 编辑

A monumental Anne sits with her adult daughter perched on her lap.
高大的安妮坐在那儿,她那已经成人的女儿坐在她的腿上。
连续两个“坐”字,不知道能不能更换其中一个,比如把后面的换成“依偎”,“傍”,“赖”,“腻”

keep a grip on 抓住
我设想的画面是:孩子调皮,喜欢玩,母亲又喜欢看到孩子开心的玩,又担心可能带来的伤害,所以时刻留神,伸出双手,以防孩子摔倒之类。 这是经常见到的啦。另外,keep 而不是直接用grip,坚定了我的理解。

我们可以讨论这幅画技巧的精湛,可以讨论它三角构图的力度,也可以讨论那模糊的崎岖背景是怎样和人物所在的灌木地形成对比的。
1.我们---个人建议换为“人们”
2.can--可以---换成“可能”
3.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到这幅画,每个人欣赏的理由各一,但是.......这样的语气,引出后面的句子,文意更加通顺一些。


Not everyone has been a mother, but each of us was once a child. The viewer, therefore, has an intuitive connection 直接的联系---直观的联系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ainting.
并不是所有人都当过---当上母亲了好难辞职的母亲,但我们都曾是个孩子。

The infant looks back to his mother, as if to reassure her, but he will not abandon the lamb.
.....但同时又表示自己----体贴的孩子,呵呵。他应该没有直接表示,建议去掉。小P孩嘛,就算真有这么体贴,让妈妈放心,手里也不会停下玩的东西不会放掉那头羊羔。.....耶稣是只拱祭?的羔羊,主的羔羊。
   
after seeing Leonardo’s versions in paint and charcoal, what follows feels like a tailing off.   
但是在看过列奥纳多的油画和炭笔画之后,(接着)看其它作品多少有点意兴阑珊的感觉----去掉。意兴阑珊已经包括这层意思了

最后想叹息一下,为自己完全不懂画
引用 je331ca 2012-5-4 18:53
echo.chan 发表于 2012-5-4 13:50
PLMM,练习要做,论坛要踩,但也记得注意劳逸结合哟

对你的理解有些疑义,见下:

PLMM,练习要做,论坛要踩,但也记得注意劳逸结合哟

吼吼,快要放假嘞,各种激动得瑟~蟹蟹Chan版啦^^...虽说我的“逸”还是占压倒性优势...

对你的理解有些疑义,见下:

icon这里是“雕像”的意思吧?
所以感觉是: 此前画家对这一主题的处理偏向静态,人物塑造如同木讷雕像一般...而达芬奇笔下的三代人却是富有动态,有血有肉充满感情。
static蛮多个意思,showing little if any change/not active or moving,其中这两个意思在此文都说得过去,所以我认为“单调”也蛮不错;至于icon,我仍然认同nayilus,因为即使其他画家处理得单调,画作和雕像还是有很多精品流传于世,并不一定“木讷”,icon本身的意思,偏向标志化,模式化。
虽说Static是好多意思,可是...感觉和下文有一种对比关系~斑竹的意思也正确啊,只是这里想突出强调一下前后的逻辑~^^
我的“木讷”的确是过了~咩哈哈,可是还是冥顽不灵滴坚持icon是塑像...或者说圣像...还是觉得是对比...


我觉得“这个主题的处理”...说的是同时期画家的处理
为什么是同期呢? had been 不是过去完成时吗?
呃是想说同时期——同时代...
那里是解释说明,译的时候不会加上自己的信息滴^^


试图抓住半骑着一只羊羔的耶稣
^^Jesus只能一次骑一只嘛...斑竹这里的量词可以虚化不翻\(^o^)/~详细点儿说,“一”这个两次在中文里很多时候是虚化不翻的
详细点儿说,“一”这个两次在中文里很多时候是虚化不翻的
是的是的^^一般不强调数量就略译了~

O(∩_∩)O,我比较木有悟性哈,理解不正确的,还请chan版继续指教
引用 nayilus 2012-5-5 03:50
echo.chan 发表于 2012-5-3 22:08
A monumental Anne sits with her adult daughter perched on her lap.
高大的安妮坐在那儿,她那已经成人 ...

chan版大驾,话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我听到有人说chan版像女侠了,看来实至名归啊

第一句非常好,原文就是用sit和perch相间,太粗心了。

第二句本来也是翻为“扶”的,后来觉得那只羊羔非常可怜,鬼使神差理解成玛丽亚让耶稣不要欺负羊羔,改成“抓”了,现在想想还是应该改回来。

第三句chan版的翻译不错,不过我还是保留上面contrary(现在应该叫con版?)的翻译。这里我感觉没有太明显的见仁见智意思,似乎作者是想说这些都是很明显的优点,但都不是最主要的。

后面几句都很好,全部接受,那个拱祭是我生掰的,现改为“牺牲”
引用 nayilus 2012-5-5 04:00
je331ca 发表于 2012-5-4 02:53
PLMM,练习要做,论坛要踩,但也记得注意劳逸结合哟

吼吼,快要放假嘞,各种激动得瑟~蟹蟹Chan版啦^^... ...


@echo.chan @je331ca

重点看这一句

But its treatment had been static, like an icon.

had been 没什么问题,就是此前,关键是static和icon

我一开始翻想到的就是icon的本来意思,和chan版说的一样,感觉就是刻版模式化印象,那么static也就变成单调了。

但是后来@contrary 提醒,我才发现这里主题是圣母三代,又用icon,所以有很强的“神像”的意思,结合下文的“full of movement and emotion”,这么一来我觉得这里static就是静态的意思,没有生气,像是教堂里到处可见的玛丽亚或耶稣神像(注意不是雕像,雕像还是可以很有活力的)。

其实我觉得“静态”和“单调”意思上有共通,所以这里static应该是两者都可以翻,只是后半句的icon决定用“神像”这一层意思。   
引用 林木木 2012-5-5 08:33
本帖最后由 林木木 于 2012-5-5 08:38 编辑

1.列奥纳多唤出了一个既普遍又脱俗的主题
版主要不要考虑“塑造主题”?

2.因此这幅画的观众和画中人之间存在一种直观的联系。
“观众”多是观看节目、表演和比赛的人,
因此观者和画中人之间存在一种直观的联系。

3. Mary has the disturbed expression of a mother worried over her wilful little boy.
玛丽亚则流露出一个为自己任性的小男孩担忧的母亲才有的不安表情。
和所有担心自己任性儿子的母亲一样,玛丽亚的表情透露着不安
想问这里的a可不可以看做泛指?

4.展览的前半部陈列了一些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笔记本、素描和绘画手稿,传达了列奥纳多在为这幅画构图时的想法,其中包括22幅从温莎堡内的英国皇室收藏借来手稿。
展览的前半部陈列了一些文献材料,包括笔记本、素描和绘画手稿(有22份借于温莎堡内的英国皇室收藏)。它们传达了列奥纳多在为这幅画构图时的想法。

5.虽然这些作品中也有很不错的杰作
很不错和杰重复了撒~

都是些骨头,版主见谅撒~
引用 contrary 2012-5-5 09:47
本帖最后由 contrary 于 2012-5-5 09:57 编辑
nayilus 发表于 2012-5-5 04:00
@echo.chan @je331ca

重点看这一句


神像跟圣像不一样,前者是泛指,后者是特指东正教的神,而且圣像貌似=圣像画,是一个画种。

http://en.wikipedia.org/wiki/ICON

奉上几幅圣像画:




GOOGLE图片了一下圣像画后 ,强烈感觉static不如译呆板生硬、千篇一律算了...
引用 stsuda 2012-5-5 19:45
有机会一定要去卢浮宫看看
引用 zxjmj 2012-5-5 20:28
可以评论么?
引用 zxjmj 2012-5-5 20:29
我是来看你们翻译的精彩文章的!呵呵 英语水平有限!呵呵 顺便学习学习英语哦!
引用 小笨笨 2012-5-13 11:40
A monumental Anne sits with her adult daughter perched on her lap. Mary reaches out trying to keep a grip on Jesus who is half-straddling a lamb. One can talk about the painting’s technical virtuosity, the forcefulness of its triangular composition, the way the dreamy jagged background contrasts with the scrubbland on which the figures rest. These elements all contribute to the work’s greatness. But what has made viewers take it to their hearts is Leonardo’s evocation of a subject that is at once universal and not of this earthly world—the love and tension between generations and also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divine.

高大的安妮坐在那儿,她那已经成人的女儿依偎在她的腿上。玛丽亚则身体前倾,试图扶住半骑着羊羔的耶稣。精湛的画技、有力的三角构图和模糊朦胧、山峰嶙峋的背景与人物所在灌木丛形成对比的手法,都是这幅作品令人称道之处,这些元素都对这幅不朽巨作有所贡献。但这幅画拨动观者心弦的是列奥纳多唤出了一个既普遍又脱俗的主题——几代人之间,以及人和神之间的爱和紧张感。

对画作的分析这块,斑竹翻得好!赞
引用 1838787356 2012-5-18 17:54
加油啊,很好的文章啊

查看全部评论(19)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4-20 07:19 , Processed in 6.7815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