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约翰逊 改变一切的日子 读罗伯特•卡罗的传记大作,看林登•约翰逊如何从达拉斯走向白宫 088 Books and arts - Lyndon Johnson.mp3 May 5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权力的交接:林登•约翰逊的那些年——卷四》 罗伯特•卡罗•诺夫(Robert Caro.Knopf)著 页数:736页 出版社:利海出版公司(Bodley Head) 价格:$35 网购:£30,点击 Amazon.com, Amazon.co.uk购买。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家乡德州遇刺身亡。这一日,外有当街痛哭的美国民众和紧张不安的世界,内有多位排斥副总统的总统顾问;林登•约翰逊所面临的,是一个百年难遇的艰巨挑战。 但世上若有谁对这一天早有准备,那便是这位曾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冷面天才——林登•约翰逊。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在其经典系列美国最复杂与最有吸引力的政客的第四卷(但并非最终卷)中写到,肯尼迪遇刺后的那几周也许是约翰逊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肯尼迪惨死激起了民众广范的同情,连约翰翰逊也沾了光。趁此机会,约翰逊运用他在国会的权力,不到两个月就将肯尼迪那被搁置的立法计划再度提上日程。计划里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权法案,这项法案永久禁止在酒店等公众场所歧视他人。 这些成就在1960年约翰逊接受副总统提名时看起来都遥不可及。《权力的交接》从1958年总统大选的预备阶段谈起,讲述了约翰逊在之后六年间的是非成败,情节跌宕起伏。作为一个传记作家,卡罗的出色之处在于他能够洞见约翰逊的所思所想,把握他的行事动机。本来民主党的总统候选的提名约翰逊志在必得,但他却因紧张过度败下阵来,这一段卡罗写得引人入胜。书中写到,约翰逊不肯积极竞选,当他想改变态度时却为时已晚;因为在他心底,对失败带来耻辱的恐惧绝不亚于对总统宝座的渴望,而不作任何努力,失败也就无从谈起。的确,他确实输给了肯尼迪这个当时被他讽为“身材矮小、骨瘦如柴、身患佝偻病”的家伙。 约翰逊之所以肯屈就第二把手,原因之一是:不论希望多么渺茫,他都可能有机会当上总统。实际上,卡罗写到,1960年约翰逊让他的工作人员去查了查有多少位总统是在任内去世的。结果是33位中有7位,还有几位在总统卸任后凭自身实力当选总统的前任副总统。 约翰逊想赌一把,但在跟随肯尼迪的将近三年里,其处境都困顿不堪。为了担任没有实权的副总统,他放弃了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这个手握大权的职位。约翰逊以为他可以扩大副总统的职权:正如卡罗所指,约翰逊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将德州和华盛顿的闲职变成拥有实权、可以玩弄权术的职位。 但肯尼迪家族却将他拒之门外。在华盛顿,人人都讥讽他为“玉米饼大叔”,卡米洛特的颓废派对邀请名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派对由“哈佛帮”举办,这是约翰逊给肯尼迪三父子起的名字)。阅读此书,令人心情愉快的一点是,卡罗用朴实无华、妙趣横生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副总统时期的约翰逊有许多外号,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 说他是“老来被阉的公牛”,比尔•莫耶斯 (Bill Moyers) 说他是“屈居小马圈的壮马”、约翰逊则说自己是“被阉的狗”。他渴望权力,但作为副总统却了无实权,这种痛苦读来让人心折。 直至1963年11月,约翰逊的处境似乎都特别糟糕。他之前的一个助手因涉嫌受贿而被调查,自己所经营的生意也开始遭到记者们的调查。华盛顿有些闲言闲语,说肯尼迪在1964年谋求连任时可能不会再跟他搭档。 但当肯尼迪总统被枪杀后,约翰逊却以超乎常人的冷静接任了总统一职。老助手霍勒斯•巴斯比(Horace Busby)总结了其中原因:“他回到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重掌大权。”而他确实大权在握了。他也犯了几个小错:在空军一号上打电话给前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鲍比(Bobby),向他询问宣誓就职的誓词和对举行就职仪式的时间有何建议。那件有失分寸的小事丝毫没有化解二人之间的仇恨——卡罗称之为“美国政治史上最深的世仇之一”。约翰逊对鲍比•肯尼迪的怨恨是很重要的副线,在全书的多个关键时刻都略占篇幅。 虽然约翰逊错过了肯尼迪在任时的很多重要会议,包括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举行的那些,但他很快便懂得该如何驾御国会,使之遵循肯尼迪定下的议程。约翰逊意识到保证总统班底顺利衔接的重要性,因此作出巨大努力去留住肯尼迪的一众顾问,即便是那些曾鄙视过他的也不例外。他也让那些在他任职期间熬出头的黑人领导看到了新希望,一个德州人竟这样全心全意地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事业奉献,他们为之一惊(也备受鼓舞)。当时因来自南方的参议员能够牵制国会,民权法案极有可能被否决,但约翰逊密谋策划,对他们连哄带骗、威胁恐吓,最后法案顺利通过。这可是连辩才十足的肯尼迪都办不到的事情。 本来这个系列只有三卷。下一卷是第五卷,从1964年讲起,应该是最后一卷了。现年76岁的卡罗已约翰逊去世时年长十多岁。第五卷将讲述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日子——那段为约翰逊的国内政绩蒙上阴影的时期,内容警醒人心。第五卷也会揭露这位前总统更为阴暗的一面——那些他在1963年的悲剧和权利交接的关键时刻几乎全都(也必须)收敛起来的性格。卡罗的许多忠实读者都十分期待第五卷的诞生。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ooks and arts |
vivijourney 发表于 2012-5-10 16:31
FEW have faced challenges as daunting as the one confronting Lyndon B. Johnson on November 22nd 1963 ...
林登•约翰逊面临的挑战,其严峻程度,非同一般。(我把“非同一般”用在这里是想照应“few",不过我觉得可能我太直译了)
Johnson had got Kennedy’s stalled programme of legislation moving again in less than two months.
move again版主在这里用的是“再度提上日程”,我查了一下,这个词语指把一件事情放在日程表上了,表示准备处理这件事情了,但是move表示已经开始实施了,有动作了。不知可否译成“不到两个月就再度推动肯尼迪那被搁置的立法计划。”?
An essential subplot, Johnson’s hatred of Bobby Kennedy flares at crucial moments through the book.
约翰逊对鲍比•肯尼迪的怨恨是很重要的副线,在全书的多个关键时刻都略占篇幅。
想请问版主,这里“flare“是如何处理的呢?我的想法是,在全书多个关键时刻都有提到约翰逊对鲍比的仇恨,但是我体会不出“略占篇幅”的意味,所以想知道版主是如何理解的
当时因来自南方的参议员掌控着国会 (我不确定压倒性优势和掌控是否都合适,嘻(ˇˍˇ) )
本来民主党的总统候选的提名约翰逊志在必得,但他却因紧张过度败下阵来
但却马失前蹄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1-16 00:03 , Processed in 0.0950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