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日报 查看内容

[2012.5.18]铭记彼得大卫(彼得作品精选)

2012-5-18 07:54|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3693| 评论: 9|原作者: aubreychen

摘要: 彼得在经济学人的28年里,什么都写过。
铭记彼得大卫

作品精选

May 17th 2012, 13:08 by The Economist online
2012年5月17日,13:08由TE在线所写



彼得在经济学人的28年里,什么都写过。不过虽然他写英国和美国政治专栏(badgehot和lexington),也写过关于科学以及商业的故事和领袖,他的同事还是认为他首先是一名中东专家。他写的14篇专题报道内容各异,从伊斯兰教到银行,从加拿大到南非。这些专题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写大学的,这看来很合适,因为他这个人本身就堪称一所大学.

下面这些是我们认为他最好的几篇文章

2010年8月彼得写关于反对党的,内容从金里奇和其他人到纽约市里被提议的科尔瓦多中心。

“咱不知道这位前任民主党众议院院长是不是想当总统,但是他肯定想当个聪明人。这就让人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声明逻辑如此混乱,内容如此刻薄,说什么“只要在沙特阿拉伯没有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在爆炸地点附近就不准有清真寺”又坑爹? 为什么把恰巧是伊斯兰教徒的美国人的权力交给一个恰巧是伊斯兰教的外国?对金先生来说,就好像是一个美国伊斯兰教徒首先先是一个伊斯兰教徒,然后才是一名美国人。这种想法肯定能和基地组织不谋而合。

金先生还反对这座中心的名字。费萨尔阿訇说他选科尔多瓦这个名儿是为了纪念那段除伊斯兰教徒、犹太人和基督徒建立的艺术、文化、科学之绿洲之外的欧洲全部陷入黑暗时代的时期。但是金先生眼中看到的却只有“蓄意的侮辱”,看到是一个提醒那段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西班牙的时期。金先生这样和本拉登有和不同,即使事件已经过去几个世纪了,他明显是重提旧账,说说当年欧洲和中东宗教战争胜利和失败的是非。

2009年1月份,彼得在社论里发表的一篇关于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世纪战争”的文章

“加沙地区,其中一天,一轮以色列炮击后,就有40名平民身亡,其中包括很多小孩。而这周,屠夫决心要将新鲜的毒药倒进那满满的仇恨之井。(没来得及看原文,估计是新仇加旧恨的意思)但是这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战争,不会有什么简单的解决办法,也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搞定的。那些选择认为一方是恐怖分子或者认为另一方是殖民主义的同学不过是只看到了自己的偏见。问题的根本,实际上是两拨人为同一块地的斗争。这不是那种敌人们在一条战线上相互争夺直到大家都累了的那种纷争。这比那更加棘手,因为双方各自周期性地声称另一方连人都不是——至少不是有权在中东建国的人。

在1999年9月彼得写的一篇关于阿兰克拉克之死的白志浩专栏(阿兰克拉克是一名英国政治家,日记作家以及无关道德主义者)

作为一名浪漫爱国主义者,一名老兵,一名严肃的军事历史学家,阿兰克拉克对成为国防部长的渴望程度不亚于小盆友对火车玩具的向往。阿兰对玛格丽特撒切尔(铁娘们儿)那对可爱脚裸大有性趣,而撒切尔也喜欢阿兰。但是即使这样,撒切尔也不敢冒险把核弹按钮交给这个习惯性喝醉的酒鬼。阿兰曾坦言希特勒诗歌军事天才,并把自己的爱犬命名为爱娃·布劳恩(希特勒的妞)。他还曾经主张让英国突击队一夜杀掉几百名爱尔兰共和军恐怖分子来解决爱尔兰“问题”

克拉克先生的疯狂想法和不自已的政治错误(他管非洲叫手鼓大陆)让他无缘高层。不过他在底下干得也不咋样。一辈子干青年就业部长的工作让他烦到不行(把他烦傻了)

2007年三月彼得写战后伊拉克的必然结局

用新保守主义的话说就是好心办坏事。但是光这样说是不够的。部分责任就在他们的“好心”上。华盛顿有太多人念念不忘要证明一个意识形态问题:美国的价值观是普世的,是可以毫不费力让全世界人马上接受的。(不管这个想法对不对)把一只美军丢到阿拉伯世界的中心总是一场赌博吧。得极度严肃对待并认真策划吧。但是灌木丛和拉姆斯菲尔德两位先生却不管不顾,派出去的兵力不够一半,也没对后果做合适考虑。(messrs是为了messers的缘故么??)

真太可惜了。大部分伊拉克人为萨达姆倒台而欢呼。成百万人排队投票。要是美国当初更加谦逊、更加诚实、更加大胆的去做这项既危险又相当争议的事业(解放伊拉克),现在伊拉克又会是什么模样。因为灌木丛政府的过失犯罪,现在没人会知道。

彼得在2000年4月写得一篇关于英国著名谋杀的白志浩专栏

“自始至终,这个故事就带着一抹艾伦·坡(侦探小说家)的感觉。在诺福克都是些孤立的农舍可以让福瑞德巴瑞斯和他的同伙们入室盗窃。命运的捉弄却让他们偏偏进入了“荒凉山庄”。恰巧山庄的主人托尼马丁不是你想象中的老农。怎么说呢,这个人吧,有那么一点很像窃贼。事件发生的当晚,也可能是大部分晚上都这样,托尼马丁没脱衣服,靴子也没脱,手里拿着非法持有的连发猎枪躺在床上。他让罗特韦尔犬呆在花园里,并在自己屋子周围设下陷阱——抓人的陷阱。哥不是神经病,但是也经不住好奇在想,当他听到福瑞德一伙破门,拿着自己那杆大枪朝着设了陷阱的楼梯走的时候,脑子里是不是有个声音在说:“就是今天了吧”

1991年1月彼得写为第一次海湾战争辩护的社论文章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再好的战争也是坏的,再坏的和平也是好的。他说对了一半。在日内瓦失败后,不幸地,这周海湾僵局正逐渐滑向战争。没人会对此感到高兴。所有的战争的结果都是人们死亡、受伤、被恐怖吓疯。而今次的恐怖可能还将包括弹道导弹、化学武器甚至核弹(如果伊拉克蠢到想要动以色列的话)那么有没有什么理由大到让屠杀正当化呢。

答案是有滴。确实战争没有好的,但是有时坏的和平比战争还要糟。让萨达姆侯赛因在科威特逍遥的和平就是三重糟糕。因为这将意味着牺牲一个高尚的原则:没有国家有权利统治和吞并另一个国家。这也意味着要摒弃了一个巨大利益:保障对海湾石油的使用权,因为全世界的繁荣对其越来越依赖。最后,因为前这两个方面,(这样的和平)还意味着接受一个根本不是和平的和平,因为它只是更大爆发前的平静罢了。

彼得2010年8月写关于美国人如何度假的莱克星敦专栏

但是不管是富有还是花样多都好像不能让美国人像欧洲人那样容易在度假时放松时完全没有愧疚感。美国人度假,总会有清教徒人格跳出来吵着说每年假期要有13天来进行自我修养。孩纸们被送去露营来学习大自然,要么是过于认真的老爸们教导钓鱼或萤火虫。让假期本应放松的假期变得硬邦邦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和历史交流:著名建筑股、战场、路标都很受欢迎并且可获利的景点。迪斯尼自己都不信,它能光凭着贩卖逃避现实繁荣起来。因此它提议在华盛顿外建米国历史主题公园(这计划被因当地居民反对而终止)。还有,最算是教育型假期没戏了,总还是可以去朝圣的。

彼得自2000年以来专题报道的文章:
Waking from its sleep: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Arab world (July 23rd 2009)
The revolution strikes back: A special report on Iran (July 21st 2007)
Peace, order and rocky government: A survey of Canada (December 3rd 2005)
In the name of Islam: A survey of Islam and the West (September 13th 2003)
*These long-form stories began to appear on Economist.com in 2000. To confuse readers, we used to call them "surveys". Peter wrote rather a lot of them that unfortunately we cannot link to.  For the record, they were: "Undoing Britain?: A survey of Britain" (1999), "After Zionism: A survey of Israel" (1998), "The knowledge factory: A survey of universities" (1997), "Back on top?: A survey of American business" (1995), "At ease in Zion: A survey of Israel" (1994), "Recalled to life: A survey of internatinal banking" (1994), "The final lap: A survey of South Africa" (1993), "Out of joint: A survey of the Middle East" (1991), "Squeezed: A survey of the Arab world" (1990) and "Tribes with flags: A survey of the Arab East" (1988).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ubreychen 2012-5-18 02:10
这篇文章段段精彩,是彼得28年作品的段落摘选。可惜俺的翻译实在太烂.望大家多多帮忙
引用 nayilus 2012-5-18 02:58
OMG, Lexington要换人写了?!我一直觉得Lexington是TE里文笔最有趣的文章之一。哀悼啊
引用 shadoweing 2012-5-18 10:17
楼主辛苦了哦,深夜赶工,周末得好好休息呢~
以下有几点,不太清楚的,和楼主讨论下~嘻嘻~

Like Mr bin Laden, Mr Gingrich is apparently still relitigating the victories and defeats of religious wars fought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centuries ago. He should rejoin the modern world, before he does real harm

relitigating ~突然觉得,这个重提旧账有点生口的,可以不可以用,重返旧账,重提往事呐~我推举第二个,因为,您后头的关于说的内容。

楼主漏译了,一句话呐。。 He should rejoin the modern world, before he does real harm~
还是将其放在前面的段落里头了呐~求指教呢~
引用 je331ca 2012-5-18 11:46
mark一下下支持aubrey版
偶还在欠Con君斑竹的文...所以...
尽快火速~

话说这位就是前几天车祸去世的那位吗...好可怜...

引用 jerichokk 2012-5-19 21:07
nayilus 发表于 2012-5-18 02:58
OMG, Lexington要换人写了?!我一直觉得Lexington是TE里文笔最有趣的文章之一。哀悼啊 ...

我也觉得是, 美国版有很多文章都是骗稿费的, Lexington是每次都让我大开眼界的, 锁定的读者群档次也是特别不一样的
另外同样牛逼的是楼主的译笔, 是第一次因为译得太好所以决定回个贴, 太吸引了所以挑错方面没看得很仔细
懒得另外回帖了就写在下面好了

2010年8月彼得写关于反对党的,内容从金里奇和其他人到纽约市里被提议的科尔瓦多中心。
关于来自金里奇等人的对科尔多瓦中心的反对意见

为什么把恰巧是伊斯兰教徒的美国人的权力交给一个恰巧是伊斯兰教的外国?
为什么要以恰巧是伊斯兰教徒的美国人的权利来威胁一个恰巧是伊斯兰教的外国在相关政策上让步?

派出去的兵力不够一半...(messrs是为了messers的缘故么??)
不到所需的一半...不是, 是因为那是两个人, 是Mr.的复数

每年假期要有13天来进行自我修养
每年那13天假期应该拿来进行自我修养
引用 je331ca 2012-5-25 23:31
嘻嘻垫脑好了~~~说过要来的,回来补人品~~~

aubrey版翻的很好啊...超级轻松欢乐有木有~~~

回归正题,很喜欢这篇文,呃确切的说是牺牲的大叔的文,好可怜好可惜,RIP~~~~

真的回归正题了:

Peter on the opposition, from Newt Gingrich and others, to the proposed Cordoba centre in New York, from August 2010:
不是“被提议的”,是“计划的”——计划建设的...
btw,为虾米是“科尔瓦多”呢???

The former Republican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may or may not have presidential pretensions, but he certainly has intellectual ones
咱不知道这位前任民主党众议院院长是不是想当总统,但是他肯定想当个聪明人
感觉是“他一定有足智多谋的手下”???

Why hold the rights of Americans who happen to be Muslim hostage to the policy of a foreign country that happens also to be Muslim?
为什么把恰巧是伊斯兰教徒的美国人的权力
肿么偶看到的是“人质”...:P有点不懂哈~~~


Like Mr bin Laden
金先生这样和本拉登有和不同
O(∩_∩)O“那个字~~~~”
like 没什么不同^^

At heart, this is a struggle of two peoples for the same patch of land. It is not the sort of dispute in which enemies push back and forth over a line until they grow tired. It is much less tractable than that, because it is also about the periodic claim of each side that the other is not a people at all—at least not a people deserving sovereign statehood in the Middle East."
问题的根本,实际上是两拨人为同一块地的斗争。这不是那种敌人们在一条战线上相互争夺直到大家都累了的那种纷争。这比那更加棘手,因为双方各自周期性地声称另一方连人都不是——至少不是有权在中东建国的人。
ppl当可数名词的时候是“民族”吧...
“两个民族关于一片土地的战争”“都称不上民族”?

As a romantic nationalist, former soldier and serious
作为一名浪漫爱国主义者,一名兵,一名严肃
他可以蛮年轻就退了嘛~~~
“退役士兵”?

阿兰曾坦言希特勒诗歌军事天才
O(∩_∩)O

一只美军丢到阿拉伯世界的中心总是一场赌博
O(∩_∩)O
虽然他们有时的确不人道但是...一只(一只神马

出的兵力
O(∩_∩)O

呃骚瑞啊我就是有这种恶癖好看到人家typo一定要纠,其实偶知道au版也是很急翻出来的~~~

Peter's Bagehot column on a famous murder case in Britain, from April 2000 :
彼得在2000年4月写得一篇关于英国著名谋杀的白志浩专栏
谋杀

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
再好的战争也是坏的,再坏的和平也是好的

这句翻的真好

算是教育型假期没戏了
就算...

真的很赞,这么长的文,翻的超到位呢~~~鼓掌鼓掌鼓掌


DURING his 28 years at The Economist Peter wrote on everything. His colleagues thought of him as a Middle East specialist above all, but he also wrote columns on British and in American politics, as well as stories and leaders on science and business. The 14 special reports he wrote ranged from Islam to banking and from Canada to South Africa. They included one on universities, which seems appropriate since he might have been mistaken for one.
他写的14篇专题报道内容各异,从伊斯兰教到银行,从加拿大到南非。这些专题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写大学的,这看来很合适,因为他这个人本身就堪称一所大学.

这里有点拿不准想问下斑竹@nayilus ...be mistaken for one就是他会被“当做一所大学”吗?读起来有点...费解...










引用 nayilus 2012-5-26 03:18
je331ca 发表于 2012-5-25 07:31
嘻嘻垫脑好了~~~说过要来的,回来补人品~~~

aubrey版翻的很好啊...超级轻松欢乐有木有~~~

没错,读起来不顺一是因为人被比作大学很少见。
另外一般是用作mistake A for B,A被错认为B。这样写就是
(most people)might have mistaken him for one university.
为了强调这句话的普遍真实性,把主语去掉,改成被动
he might have been mistaken for one.
读起来确实不顺,自己写文章避免这种形式。
引用 nayilus 2012-5-26 04:19
一直没时间看

junior employment minister
是“就业次长”junior minister 次长

Bagehot is no psychologist,
哥不是神经病??

taught to fish or light fires
后半句是生火……
引用 jerichokk 2012-5-26 04:48
je331ca 发表于 2012-5-25 23:31
嘻嘻垫脑好了~~~说过要来的,回来补人品~~~

aubrey版翻的很好啊...超级轻松欢乐有木有~~~

Pretension是雄心、自视为之类的意思 人质那句是你断句断错了

查看全部评论(9)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2 03:25 , Processed in 0.09211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