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中国 查看内容

[2012.05.21]外国人在中国

2012-5-23 08:17|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6079| 评论: 36|原作者: nayilus

摘要: 蛮夷再临门下
外国人在中国

蛮夷再临门下


May 21st 2012, 15:10 by R.G.

20120526_asp501.jpg

中国博客圈的焦点已经从陈光诚事件上转开了。(这位盲人活动家在四周多前进入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并于5月19日抵美)。不过陈事件并没有完全从大家的视野内消失。之前网上存在对美国的谴责,认为他们暗中策划协助陈光诚从软禁中出逃。而现在这些谴责已经转变成了一场针对国内外国人更广泛的争论。

自从19世纪大量外国人开始涌入中国以来,中国国内一直存在两种趋势,要么把所有和外国有关的事物都捧上天,要么就把其贬得一钱不值。在这两种趋势下,在中国的外国人或者被奉为神明,或者被视作蛮夷。最近几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很清楚地展露了这种矛盾。

首先,看看神明这一栏,5月初来自美国的一位语言学生在路上遇到一位在乞讨的老奶奶,于是小伙子给老奶奶买了点薯条,还坐下来和她聊了会天。这一幕正好被一位路人拍成照片放到了网上。很快这位年轻人就被视作为一个英雄典范,在中国博客群中掀起一阵自我反省的浪潮,很多人无助地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表现得更像这位外国小伙子。

而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位来自巴西的好撒玛利亚福利组织人士出手援助一位被抢劫的中国妇女。他结果遭到歹徒殴打,而旁观的中国群众则无人出手制止。仅几个月前,一位乌拉圭女子在杭州西湖救了一名落水的妇女。这两起事件都引发了类似的叹息,感慨中国已失去其道德指针,需要向外国人学习等等。(现在已下台的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之所以民望很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提倡重拾过去的毛泽东思想道德风尚。这好比是21世纪中国的一场“回归基本”运动。)

然后,就在中国定居的近100万外国人眼看都快受不起这种一波波的赞誉浪潮时,一位来自英国的无礼之徒打出了“蛮夷”牌(见上图)。5月8日优酷网站上贴出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很快也出现在外国的同类网站YouTube上)。该视频拍摄于北京市中心一条繁忙大街旁,其中显示了一位老外很明显正在试图性侵一位中国女子。在这段不同寻常的视频内多个中国人出手相救,直到那位骨瘦如柴的外国人晕倒在路中心。一位中国路人满怀忿恨地踢了他一脚,这一脚似乎暗示着中国人对外国人最近几个月(或者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不满。后来发现这位英国人曾在北京地铁性骚扰过年轻姑娘,而且还被照下来了。这些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贴出来。虽然政治敏感词语、照片和视频在中国网站上都几乎立刻就被删除,这类非政治性的帖子即使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还是允许发表的。(有几个英语网站方便外国人一睹中国网站流传的信息。)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则关于老外粗鲁行为的视频被曝光,这则视频拍摄于从沈阳到北京的列车上。一位口吐脏话的俄罗斯人把脚翘放在前排一位中国妇女的座位上方,当遭到抗议时他操着普通话破口大骂。当列车员出面惴惴不安地询问情况时(对待蛮夷要小心),这位道德沦丧的老外愚蠢地自夸自己是大提琴手。这点信息足够网上群众发动人肉搜索,很快就找出他是北京交响乐团的俄罗斯籍首席大提琴手奥列格·维捷尔尼科夫。他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道歉,不过之后还是被乐团停职。在所有这些问题发生的同时,中国官方开始进行一项新的整顿活动打击在中国非法居住的外籍人士。一些中国博客对此驱赶“洋垃圾”的行动表示赞赏。

但是所有的这些姿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最引人注目的主持人之一杨锐的网上长篇谩骂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杨锐做为央视英语台节目《今日话题》的主持人为公众所知。该节目邀请外籍人士参与讨论当今时事问题。5月16日杨锐在其微博上对反非法外籍人士的新活动表示大力支持。他提到公安部“要清扫洋垃圾:抓洋流氓,保护无知少女”。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他还管称中国驱逐出境的半岛电视台记者陈嘉韵为“泼妇”,并让任何妖魔化中国的人闭嘴滚蛋(见该言论的英文礼貌意译版)。

当然我们要指出大多数中国人对来访的外国人都表现得极为礼貌友好。但是最近的外交争执还是造成了一些中外关系上的紧张。如果是普通路人这样大肆叫嚣那听上去可能有点极端,也可能很正常。说到底美国商业电视节目也有一些相当排外的言论。但是这样的言论来自一名央视最高调的英语节目主持人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震惊。当然,和很多亚洲国家一样,现下有大量年轻外籍人士在中国国内飘荡,他们有时会惹人恼怒,有时会更糟。但是一位带头的公众人物如此排外还是很令人惊讶。杨锐之后的微博上也包括了对菲律宾和越南的南中国海政策的谴责。其中一篇博文结尾是这么写的“别折腾我,不然老子不客气!”

杨锐的言论产生的余波有三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其他中国博客对于他很明显的排外态度持有相当的保留。1989年事件之后的二十年间,中国国内很大程度上被日益增强的排外情绪所笼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享受着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开始把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作在国际上仗势欺人的角色。(西方还有人记得1999年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事件吗?所有的中国人都记得。)但是在过去几年里,这方面的辩论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偏激。这是因为越来越多更年轻、更都市化的中国人开始把自己对于党的看法和自己的国家自豪感区分开来。这是认为爱国和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可以共存的一代。(西方人士到现在都还没学会这一点,例如,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反战抗议者经常被批评为“不爱国”。)这标志着中国的巨大变化。这是一场虽然偶尔会变得过于激烈,或带上民族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深具启发性的辩论。杨锐的言论挑起的交流组成了这场辩论中的一部份。

第二点也许影响更加深远,而且更让人担心。当然对杨锐和类似人士的言论存在有大量反对呼声,但是也有一大批人支持这些言论。现在最让人害怕的是这种支持可能会增加。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一般公众可以比政府更激进,确实,民众中常有政府过于软弱的谴责声。在30年来不惜代价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之后,中国终于变得可以在国际上更有自信,但恰恰是在此时中国经济开始减速。放慢的增长速度肯定会加剧社会问题。而国内的怨声载道又可能会诱使中国政府将大众的愤怒转嫁到古老的敌人“外国势力”身上以发泄民众的不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特别擅于这样使用日本,但美国也是另一个“最佳目标”。杨锐觉得自己身为这样一位高调电视主持人却可以点燃具有如此煽动性的话题,这一点本身就说明了北京官员圈子内现在盛行的观念。

杨锐和他的批评者们所点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在中国的时事讨论上以及最终在政策问题上扮演的巨大角色。中文互联网在创造更精明练达、更见多识广和更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意识上已经有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互联网也可以轻易点燃民族主义怒火。由于政府审查依然能够对网络交通施加某些限制,不论是好是坏,这些审查机构因此依然保留有操纵公众情绪的强大能力。

考虑到目前的敏感氛围,也许现在没有更大的网上怒火——例如支持或反对薄党的辩论——反而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或者说陈前往美国进展这么顺利也同样令人惊讶。有一件事很清楚:在平静温和的表面之下,人们的怒火在积累翻腾。就好像博客可以抱怨的事物还不够多一样,新的排外精神又在这锅怒火里注入了一剂危险元素。连杨锐本人似乎都觉察到了这一点,在之后的一篇博文内,他提到虽然“扫洋垃圾必要”,中国人“也要警惕排外情绪,警惕义和拳运动的变异。”而同一时间,各大中国城市内的老外们正在急切地确认自己的相关证件齐备。
21

鲜花

握手

雷人
2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igmig 2012-5-23 08:28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
我查了下,好像原文是这样的,句子本身好像不通顺。
通顺的说法: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他们找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
引用 contrary 2012-5-23 09:36
THE Chinese blogosphere has moved on very quickly from the case of Chen Guangcheng.
中国博客圈的焦点已经从陈光诚事件上转开了。
quickly 强势漏词

wondering helplessly why the Chinese people cannot be more like this foreigner.
很多人无助地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表现得更像这位外国小伙子。
我觉得茫然比无助好;表现得更像,似乎在说现在有点像但还不够像,但其实我觉得是现在完全不像,不知有否曲解
很多人茫然地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向这位外国小伙子学习。

China losing its moral compass 感慨中国已失去其道德指针
道德沦丧?

In the extraordinary footage  在这段不同寻常的视频内
extraordinary取不同寻常时通常都是说好东西的,令人震惊

at least up to the point when the (clearly inebriated) man then passed out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直到那位骨瘦如柴的外国人晕倒在路中心
(clearly inebriated) ?

When the train’s conductor arrives and sheepishly asks what’s going on
当列车员出面惴惴不安地询问情况时
惴惴不安 似乎有点过头

这位道德沦丧的老外愚蠢地自夸自己是大提琴手。
沦丧用来形容一个人好像有点大了,道德败坏

He also urged Chinese people to “learn to recognise the foreign spies who find a Chinese girl to shack up with while they make a living compiling intelligence reports”.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要学会“识别那些在搜集情报的同时找个中国女人同居的洋间谍”。

But for a leading public figure 但是一位带头的公众人物
杰出公众人物

on Mr Yang’s microblog have included barbs for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对菲律宾和越南的南中国海政策的谴责
barbs这里用谴责似乎太正经了,冷嘲热讽?
引用 zczy8899qw1 2012-5-23 10:01
真令人愤怒啊
引用 join_soon 2012-5-23 11:13
migmig 发表于 2012-5-23 08:28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
我查了下,好像原文是这样的,句子本 ...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Yang Rui. Mr Yang is well known as the host of “Dialogue”,
-----my goodness, I knew he is a bad bad person. It seems that I do have the knack to tell whether a person is a good person or not. This guy is disgusting. I knew it long time ago.
引用 denis2587 2012-5-23 11:29
Around the same time, a good Samaritan from Brazil came to the rescue of a Chinese woman who was being mugged. He was beaten up himself while a Chinese crowd stood watching.
...好心的陌生路人,出自聖經馬太福音
引用 vivijourney 2012-5-23 11:30
Instead the accusations about the Americans scheming to assist Mr Chen in his escape from house arrest have been folded into a broader debate about foreigners in China.
之前网上存在对美国的谴责,认为他们暗中策划协助陈光诚从软禁中出逃。而现在这些谴责已经转变成了一场针对国内外国人更广泛的争论。
由于前面一句出现了“美国”,所以后一句的“国内”容易让人误以为指代的是“美国”。
之前网上存在对美国的谴责,认为他们暗中策划协助陈光诚从软禁中出逃。而现在这些谴责已经转变成了一场针对在华外国人更广泛的争论。

他结果遭到歹徒殴打,而旁观的中国群众则无人出手制止。
结果他遭到歹徒殴打,而旁观的中国群众则无人出手制止。

Then, just as the nearly 1m foreigners living in China could bear the adulation no longer,
然后,就在中国定居的近100万外国人眼看都快受不起这种一波波的赞誉浪潮时
想请教一下:living的意思中有这一个:in or at to reside or dwell  ⇒ to live in London   所以译成“定居”挺合适的,但是那100万都是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吗?有短期的吧。。。

虽然政治敏感词语、照片和视频在中国网站上都几乎立刻就被删除,这类非政治性的帖子即使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还是允许发表的
虽然政治敏感词语、照片和视频在中国网站上都几乎立刻就被删除,这类非政治性的帖子即使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还是允许发表的。

Some Chinese bloggers have praised it as a move to kick out “foreign trash”.
一些中国博客对此驱赶“洋垃圾”的行动表示赞赏。
bloggers译成“博主”要好点。

明天继续。(*^__^*) 嘻。



引用 echo.chan 2012-5-23 11:46
In the extraordinary footage various Chinese people try to intervene, at least up to the point when the (clearly inebriated) man then passed out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其中显示了一位老外很明显正在试图性侵一位中国女子。在这段不同寻常的视频内多个中国人出手相救,直到那位骨瘦如柴的外国人晕倒在路中心
try to intervene,还没有出手,只是磨拳霍霍。
另,你是不是把inebriated看成“骨瘦如柴”?


一位中国路人满怀忿恨地踢了他一脚
原文没看到"满怀忿恨“,此外接下来的一句也有,重复意思

后来发现这位英国人曾在北京地铁性骚扰过年轻姑娘
必须把”几个“翻译出来,是women,太恶劣了,是女人都得学几招poyang神功才行

这位道德沦丧的老外愚蠢地自夸自己是大提琴手
自夸---自称,表明。一个职业本身也没什么好夸口的

他还管称中国驱逐出境的半岛电视台记者陈嘉韵为“泼妇”
不通,少了一个”被“字?

high-profile 高调?
  1. 谓调弦使紧,发出高音。   2. 高雅的曲调。   3. 指诗文的高格调。   4. 指高尚的品格。   5. 提高调门;强调。   6. 比喻脱离实际或不去实行的论调。 高调是张扬,是将事情放大化,是炫耀自己所拥有的本事,将其让人觉得特意抬高自己。低调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低调是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低调并不是不把事情做好,而是不把做好的事情炫耀出来。   7. 声调或口吻太高,说话不着边际、脱离实际,吹牛皮。
不太对

别折腾我,不然老子不客气!”
别惹我!
引用 yannanchen 2012-5-23 11:47
a good Samaritan from Brazil came to the rescue of a Chinese 一位来自巴西的好撒玛利亚福利组织人士出手援助一位被抢劫的中国妇

评论: a good Samaritan, 这就是一个好心人, 而不是福利组织人士,
引用 aubreychen 2012-5-23 13:00
本帖最后由 aubreychen 于 2012-5-24 20:50 编辑

OK...it's an interesting article....
With which this mess had been entwined into?
oh..it's interest..
By which we should untwine this mess?
oh.. it's interest again...
think about it, which is the first group of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show some good will between the vendettas.
there is no wonder why bussinessmen are the main concern for the economy,a kind of knowledge studying about rational people.
it's a merriest time at which we are living,
for no matter how many stupid things you have done,
there are always, always some saying or doing that is ridiculous enough to comfort your vanity.
it's a maddest time at which we are living,
for no matter how many thoughts you have put on these,
there is no, absolutely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enough for my silly talking, let's talk about more serious thing...
I actully blame foreign government, for dispatching this kind of spies, and as a true patriot, if they dare to replace them for some girls, i am willing to sacrifice myself to shag..no.no.i mean, shack up with them...alas..it is truely sad for me to have only one life to give for my country(damn birth control)..

引用 xiesai1206 2012-5-23 14:40
He also urged Chinese people to “learn to recognise the foreign spies who find a Chinese girl to shack up with while they make a living compiling intelligence reports”.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
他也敦促中国人民要学会“识别那些在搜集情报的同时找个中国女人同居的洋间谍”。
他也告诫中国人民要“学会识别那些找个中国女人同居,却以搜集情报为业的洋间谍”。
引用 nonchalant 2012-5-23 17:31
wondering helplessly why the Chinese people cannot be more like this foreigner.
很多人在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表现得更像这位外国小伙子,但大家依感茫然.

这样好吗?
引用 nayilus 2012-5-24 03:02
本帖最后由 nayilus 于 2012-5-23 11:04 编辑
echo.chan 发表于 2012-5-22 19:46
In the extraordinary footage various Chinese people try to intervene, at least up to the point when ...


第一句有点模糊,因为如果只是"try to",怎么会"to the point of"老外昏倒?关键在intervene这个词很模糊,你解围是intervene,你把流氓打死了也是intervene,所以后面加了个“at least up to the point”,看视频感觉是已经出手了。

inebriated 大窘,怎么会记岔的……

满怀忿恨是从anger译出来的,和后面一句重了,改掉。

boast 感觉还是有自夸自己很有水平,是提琴手的感觉,看视频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暂保留。

high profile是指很受公众瞩目,能见度很高的人物,可能我对“高调”的理解有误。

最后一句因为是引号,直接引用原译文,不加修改。

其它都没问题,多谢chan版出手指正。
引用 vivijourney 2012-5-24 10:25
Subsequent messages on Mr Yang’s microblog have included barbs for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over their polic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杨锐之后的微博上也包括了对菲律宾和越南的南中国海政策冷嘲热讽。
1.杨锐之后的微博是指他发的那条微博后的评论么?还是在他之后不少人发了相关微博?这里不是很懂。。。觉得可能是指那些评论吧。。。不知道对不对
2.对杨锐微博的评论中出现了菲律宾和越南的南中国海政策的冷嘲热讽。  这样行不?

First, the extent to which other Chinese microbloggers have pushed back at his apparent xenophobia.
首先,其他中国博客对于他很明显的排外态度持有相当的保留。
microbloggers 译成“微博用户”要好点点

This is a generation that sees Chinese patriotism as being compatible with criticism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这是认为爱国和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可以共存的一代。
1.他们是认为爱国和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可以共存的一代。
2.他们这一代认为爱国和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可以共存。
仅供参考。

杨锐的言论挑起的交流组成了这场辩论中的一部份。
杨锐的言论挑起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这场辩论。

Complaints at home, in turn, might temp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hannel popular anger towards that old bugbear, “outside forces”, to vent these frustrations.
而国内的怨声载道又可能会诱使中国政府将大众的愤怒转嫁到古老的敌人“外国势力”身上以发泄民众的不满。
而国内的怨声载道又可能会诱使中国政府将大众的愤怒转嫁到古老的敌人——“外国势力”——身上以泄/平民愤。

The Chinese-language internet has already had a crucial effect in creating a more sophisticated, informed and critical public awareness.
中文互联网在创造更精明练达、更见多识广和更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意识上已经有了关键性的影响。
意识不能“见多识广”。。。。。不过我也实在想不出informed怎样处理好一点了,我自己再想想,嘻。

Bearing in mind the sensitive atmosphere of the moment, perhaps it is amazing that there hasn’t been more online anger—for or against Bo Xilai and the princelings, for instance.
考虑到目前的敏感氛围,也许现在没有更大的网上怒火——例如支持或反对薄党的辩论——反而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
考虑到目前的敏感氛围,让人惊讶的是,网上并无掀起轩然大波,例如支持或反对薄党的辩论。
(个人意见,嘻嘻)

新的排外精神又在这锅怒火里注入了一剂危险元素
新的排外精神又往这团怒火注入了一剂危险元素

Meanwhile, young Westerners in Chinese cities are urgently making sure their papers are in order.
而同一时间,各大中国城市内的老外们正在急切地确认自己的相关证件齐备。
而同一时间,中国各大城市的老外们正在急切地确认自己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备。





引用 nonchalant 2012-5-24 17:35
nonchalant 发表于 2012-5-23 17:31
wondering helplessly why the Chinese people cannot be more like this foreigner.
很多人在想为什么中国 ...

咱们不拘泥于HELPLESS的意思,把后半句翻成"但依然无解",好不好?
引用 追梦园 2012-5-25 00:16
真不错
引用 aboylikeyou 2012-5-25 00:22
don’t try to mess with us or it’ll be no more Mr Nice Guy
别折腾,不然老子不客气   

The dialogue provoked by Mr Yang’s comments has contributed to a debate that is fundamentally enlightening, albeit sometimes overheated and nationalistic.
这是一场虽然偶尔会变得过于激烈,或带上民族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深具启发性的辩论。杨锐的言论挑起的交流组成了这场辩论中的一部份。

这场由杨锐的言论引发的辩论虽然偶尔会显得过于激烈,或带上民族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深具启发性。


The Chinese-language internet has already had a crucial effect in creating a more sophisticated, informed and critical public awareness.

中文互联网在创造更精明练达、更见多识广和更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意识上已经有了关键性的影响。

中文互联网对更精明练达、更见多识广和更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 nayilus 2012-5-26 03:31
vivijourney 发表于 2012-5-23 18:25
Subsequent messages on Mr Yang’s microblog have included barbs for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over ...

第一句感觉是后来写的其它博文,不是评论。messages也可以指博文本身

第二句本来应改为博主,照你的改。

The dialogue provoked by Mr Yang’s comments has contributed to a debate

这里的debate是近来国内的一个趋势,对杨锐发言的讨论组成了这场辩论的一部分(contribute to),不是引发原因

其它都没有问题。
引用 nayilus 2012-5-26 03:35
aboylikeyou 发表于 2012-5-24 08:22
don’t try to mess with us or it’ll be no more Mr Nice Guy
别折腾我,不然老子不客气   

第一句是杨锐原微薄文引用,没做修改,文中的英文译为us是作了意译的。

第二句见18楼,这里辩论并不等同于杨锐的言论引发的交流

第三句可以。
引用 yannanchen 2012-5-26 05:25
Instead the accusations about the Americans scheming to assist Mr Chen in his escape from house arrest have been folded into a broader debate about foreigners in China.

a very special use of the verb to fold

fold 1 (fld)
v. fold·ed, fold·ing, folds
v.tr.
1. To bend over or double up so that one part lies on another part: fold a sheet of paper.
2. To make compact by doubling or bending over parts: folded the laundry; folded the chairs for stacking.
3. To bring from an extended to a closed position: The hawk folded its wings.
4. To bring from a compact to an extended position; unfold: folded the ironing board down from the wall; folded out the map to see where we were.
5. To place together and intertwine: fold one's arms.
6. To envelop or clasp; enfold: folded his children to his breast; folded the check into the letter.
7. To blend (a light ingredient) into a heavier mixture with a series of gentle turns: folded the beaten egg whites into the batter.
8.
a. Informal To discontinue operating; close: They had to fold the company a year after they started it.
b. Games To withdraw (one's hand) in defeat, as by laying cards face down on a table.
9. Geology To form bends in (a stratum of rock).


查看全部评论(36)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5-8 08:28 , Processed in 0.0936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