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中国经济现状 一路骑行,繁华似锦 中国经济不像看上去那么不稳定,西蒙·考克斯评论道,但仍亟待变革。 096 Special report - Pedalling prosperity.mp3 May 26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1886年,一位英国探险家,托马斯·史蒂文斯(见右图),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自行车旅程。他从中国南方广州的花船上出发,一路向北,一直骑行到千里之外(620英里)的九江宝塔。他既为沿途的风光所折服(广州的郊外当时是一片美妙的田园),也深深厌恶所见的肮脏穷困(他看到一个镇子上的居民们“疾病缠身,衣衫褴褛”)。托马斯的造访同样在当地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心驰神往者有之,畏惧害怕者有之,有时也会招致愤怒的回应。沿途某处,一位“灵魂深受伤害”的暴民向他掷石子,石子擦伤了他,还打坏了自行车好多根辐条。 一个世纪之后,自行车对中国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自行车王国”所拥有的双轮脚踏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现在,很多自行车正为汽车所取代——这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显著迹象之一。但即使在今天,在中国的灵魂之役中,自行车仍然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的贫困人口在迅速减少,自行车成了一项重要的运输工具,后座上会高高地堆着回收垃圾。随着城里人的规模快速扩张,自行车代表了他们想要甩在身后的一切。正如中国的拜金女们所说的:“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面对中国繁荣背后越来越多的问题——污染、交通不畅和一群大腹便便的官员,一些政府的空想家们把回归使用自行车当作解决的答案。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希望政府官员每周能有一天骑车上下班,尽管这只是在通勤距离小于3公里的情况下的要求。 虽然自行车作为中国社会标志的光环渐渐褪去,但借以比喻中国经济仍让人心中一动。自行车——特别是重载货的时候——只有保持前进才会稳定。同样的话有时也用来形容中国经济。失去了前进的势头,中国经济就会毁于一旦。而因为经济增长是执政党名正言顺的唯一根源,所以到那时,不仅仅只有经济会摇摆不定。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的劳动力规模膨胀,增加了1亿4千5百万人。很多人不远旅途从农村的穷乡僻壤来到沿海的生产车间。与此同时,据亚洲生产力组织研究,中国劳动力生产力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同样的出口,过去1990年需要100个人完成,到2008年不超过20个人就可以。所有这些都意味着,8-10%的年增长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需要。 但这样的增长压力在逐步减缓。去年中国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队伍所占比例有所回落。很快他们的人数就会开始收缩。少数留在乡村的都是老弱者。因为失去了人口增长的势头,中国已经不再需要为赶上人口增长而如此高速发展。政府甚至也不再把每年8%的增长率看作必须完成的指标。今年3月份,政府设下了7.5%的年增长目标,这一目标与五年计划(2010-2015)期间7%的平均增长率相符。中国一直习惯于超越这些“目标”,“目标”是其渴望的下限而非上限。尽管如此,下调的增长指标也是一种迹象,暗示着现在中央领导层把冒失的两位数增长看作是国家稳定的威胁,而不是稳定的保证。 大小轮理论 史蒂文斯于1886年跨越中国东南部的旅途之所以非同寻常,不仅仅在于他的骑行路线,同样也在于他所骑的车型:一辆“高轮车”或者说“大小轮车”,车前部有一个超大的轮子,后部有一个很小的轮子。这种装置的自行车在中国并不广为人知。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因为它给出了中国飞转的经济最恰如其分的比喻。 “大小轮车”前轮的大轮径把车带得更远更快,超越了先前的任何东西,很像中国的经济,其成长快过先前时期,增长时间也更长。如果要给保持中国经济前进的大前轮冠名的话,很多外国评论员会认为是出口。在中国之外,人们看到的只是货架上的中国商品和沿海工厂中消失的工作岗位。他们并未看到中国建造的城市和国内充盈的购物通道。但是,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被夸大,这种需求也并未缩减。 引领中国经济的是投资,而非出口。在能源设施、机械装置、厂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占到中国2011年GDP的48%。家庭消费,按理应当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的宗旨和目的,只占到GDP的1/3(见表一)。后者很像垫后的小后轮。 对中国的投资,过多的份额来自国有企业。近年来,基建风投在省级或市级机关的监控下,无须考虑其资产负债情况,也投资了相当大的份额。这一投资往往缺乏策略。19世纪80年代,据史蒂文斯描述,当时的中国表现出对“个人权利和经济土壤审慎而正直的尊崇”。他踏着车走过的路线打了许多烦人的弯弯儿,为的是避免侵犯任何个人财产或践踏上施了肥的田地。而现如今,中国的路横冲直撞。2006到2010年,地方政府开发了高达2万2千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以进行新的发展,这些土地相当于一个新泽西州的大小。中国的城市面积扩张得比人口增长还快。快速的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成就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这造成的沉痛代价就是耗尽了自然资源,破坏了环境,严重践踏了财产权益。 投资和消费间的不平衡使得中国经济看上去不那么稳定。18世纪80年代,一部由汉学家Amir Moghaddass Esfehani出品的卡通表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国人在“大小轮车”上失去平衡,摔了个脸着地。少数评论员的声音表示,中国的经济面临崩溃。4月,中国工业出口的增长速度降至自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住宅建设仅同比增长4%。形势一片动荡。 但是,中国的经济不会崩溃。就像高轮子的大小轮自行车能在颠簸的道路上安然前行一样,这种经济模式善于消化吸收任何发展中国家前进中的障碍。国家对资本分配的影响是造成大量浪费的源头之一,但在个体信心低靡之际,它仍能保障投资高涨。而且,尽管中国受抑制的银行体系效率低下,但因为庞大的存款群体中,大多数人无处可存,所以这一体系仍然富有坚韧活力。 没有那么快 大小轮自行车最终会过时,会被更为熟知的车型所取代。这一跨越可能由链条驱动的发明带来,这种驱动中每踏一下都会注入更多活力。在适当的时候,中国高速运转的增长模式也会过时。随着国家劳动力的萎缩和资本的积累,储蓄率将会下降,新的投资机遇将会更加扑朔迷离。中国将必须从自己的投入中汲取到更多的活力,尤其要提升资本的生产率。这要求中国拥有一个更成熟的金融体系,而这个体系要基于储蓄者和投资者间有一套更综合的联系纽带的基础之上。 其他的创新也是必须的。自20世纪90年代下岗裁员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蜕变得更加强大——过于强大。但国家的社会安全网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当国家对工业生产力的投资减少的时候,它还须加大在社保,包括医疗、退休金、住房和扶贫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就相当于提供了雨天保护一样,有助于刺激消费。 让前进的车轮持续运转 要超越大小轮的发展模式,所需要的发明创造不仅仅是链条式驱动。新的更小的轮子也需要充气轮胎,以带给自行车主更舒适的旅途。随着那些保障就业率、降低社会不安的强大投资消失后,中国也需要一条保护其公民不受前方颠簸伤害的新路子。 |
light-keen 发表于 2012-5-29 15:22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ign demand to China’s growth has always been exaggerated, and it is no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00:42 , Processed in 0.0809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