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中国 查看内容

[2012.06.27] 死了都要学

2012-6-29 17:00|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6257| 评论: 70|原作者: fengsw

摘要: 学中文
中文

死了都要学

Jun 27th 2012, 17:49 by R.L.G. | NEW YORK

今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又不厌其烦地推出了每年一更新的话题:一股“学普通话热”正在美国家庭之中蔓延开来。记者寻访并记录下了一些已经为了孩子学习普通话近乎痴迷的家庭:一位加州的律师不惜告假一年,拖家带口迁往中国成都,就是为了能够浸淫在一个“纯正的语言环境”之中;另一个家庭在2007年时举家搬往新加坡,唯一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让孩子在普通话环境中成长。其他的一些家长可能没有这么全心全意不顾一切为了孩子,但也找了相关的辅导班,让孩子能够潜心学习普通话。现在这样的课程正迅速从加州兴起,势头一路延伸至缅因州。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会请家教、通过Skype与远在北京的老师视频对话、专门找那些会说中文的保姆为孩子创造一切学习条件。一些父母已经在孩子的游戏室里准备好了各式中文配音的迪斯尼电影,还一早就在iPhone上下载好了相关应用,供孩子们与普通话亲密接触。

文章继续写到,普通话可是出了名的难懂难学。这门语言讲究四个声调,而能够熟练诵读又需要掌握逾千个汉字字符。根据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顺利掌握普通话需要学习者完成近2200个学时的课程,如果有条件生活在中文国家,学时长度则可减少至一半。同样是语言,西班牙语仅需花600至750个学时便可攻克大半。

我家楼上一邻居的孩子已经在纽约的一所中英双语学校上了好几年学了。在纽约,这样的公立双语学校也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也是好奇心使然,有一次我带他和我儿子一块儿上公园玩,在路上,我出了道简单的题目考了考这个八岁的小毛孩。

我:“house”用中文应该怎么说?

孩子:“呃,我忘了。”

我:那么“car”呢?

孩子:“嗯……这个么……”

我:那“I am American ”这句又怎么讲呢?

孩子:“我是中国人。”

我:“不是吧,我很确定这句话是‘I am Chinese’的意思。American应该是‘美国人’吧?”

孩子:“喔,好像是哦!”

我:“那‘he is my friend’又怎么说呢?”

孩子:“哦我知道!‘他是我的朋友。’”

终于,算是一次性回答对一个问题了。

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中文班里学习。他上的普通话班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后也要继续自觉操练,这样的话我估计每个孩子每天会花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中文。假设一学年上180天的课,那么上完两年(也可能是三年,我不确定)就意味着,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接受了大约900小时的汉语授课和语言接触。因为饿仍是幼子,想必他也不会具有比得上国务院外交官级别的成人智力水平熟记掌握语言。他还是个孩子,大脑对语言的接受还非常灵活,这可能也是他口音地道的一个原因。总的来说他算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只能表示我认同国务院的观点:学好普通话对于英语母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件分外困难的事,而能够做到真正渗入这个语言环境当中也的确至关重要。

我倒对那些已经有一些中文学习经验的人较为感兴趣。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提到了中文的声调和方块字都是学习的最大障碍,但我还有一个貌似是最核心的问题:到底是熟练掌握运用四个声调,吐音咬字标准、发言对话流畅更为关键,还是熟记上千个方块字符,首先攻克写作和阅读更为重要?

另外我还知道一个事儿——这孩子在汉语的阅读和书写上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这点从他们家墙上挂着他的许多书法作业上就不难猜出。然而这种做法科学吗?让年纪小的孩子更重视对话和拼音,效果是不是可能会更好?这个问题还是挺关键的,因为也就未来几年的功夫,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把汉语学习摆上日程,到时候分清学习内容的主次就会成为一件再重要不过的事了。
25

鲜花
2

握手
5

雷人
3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igmig 2012-6-28 19:31
本帖最后由 migmig 于 2012-6-28 19:34 编辑

with half of that time spent in a country where it's spoken,
如果有条件生活在中文国家,学时长度则可减少至一半

开始的理解与你同,
后来的理解是。其中有一半的时间在讲中文的国家进行。
现在,晕。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immersion in the language.
sole是修饰purpose的,不是修饰language的、
引用 migmig 2012-6-28 19:49
have gone to unusual lengths
我感觉是不遗余力的意思。
引用 amazon暴 2012-6-28 21:05
我发现经济学人的微博很推楼主的译文啊
引用 dreamspy 2012-6-28 21:08
很有意思呵
引用 fengsw 2012-6-28 21:21
migmig 发表于 2012-6-28 19:31
with half of that time spent in a country where it's spoken,
如果有条件生活在中文国家,学时长度则可 ...

嗯啊 刚开始还没注意,看多了发现好像的确
两种都读得通

我一直觉得介词是最搞最搞的了
用法可以很活
引用 mtje 2012-6-28 21:58
建议在标题中加入Mandarin-普通话,起到明确文章核心的作用
引用 daisy163 2012-6-28 22:03
引用 fengsw 2012-6-28 22:25
mtje 发表于 2012-6-28 21:58
建议在标题中加入Mandarin-普通话,起到明确文章核心的作用

关于题目的译法,我也想过很多
总想译出那么点奋不顾身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感觉
所以一霎那想到的就是死了都要爱
把核心动词换一换,就有了这样的标题

尽管仍然觉得会牵强
但还是想以朗朗上口响亮为先

你觉得呢?
引用 bianca490 2012-6-28 22:34
看完觉得楼主的中文功底非常好,如果单看中文译文的话非常地道,丝毫没有“翻译腔”,可是再对照英文看,总有个疑问,是不是楼主添词之类的用的太多了,虽然连贯,个人觉得会不会涉及到忠实的问题。因为整篇文章都是如此,所以就举几个例子:
1.offers a useful update to the annual  又不厌其烦地推出了每年一更新的话题。 这句不厌其烦从何看出?
2.not to mention the iPhone apps  还一早就在iPhone上下载好了相关应用。not to mention 是译成了?
3.whereas Spanish can be learned in 600 to 750 class hours.西班牙语仅需花600至750个学时便可攻克大半。攻克大半?前面既然说是以掌握汉语来做对比的,那这边不是也应该说掌握吗?为什么说是攻克大半?

就举这些吧,没有说译的不好的意思,就是我有个疑问,这样添词到底好不好?可能是我太死板还是怎样?求解
引用 mtje 2012-6-28 22:50
fengsw 发表于 2012-6-28 22:25
关于题目的译法,我也想过很多
总想译出那么点奋不顾身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感觉
所以一霎那想到的就是死了都 ...

译文如果没有微博推的话,有谁会注意?文章的标题就是要吸引人。死了都要学,既无主语,也无宾语。
引用 fengsw 2012-6-28 23:06
bianca490 发表于 2012-6-28 22:34
看完觉得楼主的中文功底非常好,如果单看中文译文的话非常地道,丝毫没有“翻译腔”,可是再对照英文看,总 ...

谢谢你的意见
的确如你所言我有时候会有些天马行空
但后来还是被一些想法说服:
文化差异决定很多东西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生硬死板的内容读起来会觉得别扭,翻的时候也不痛快

如果真要一字一句分毫无差,那可能翻译的趣味也就没有了

有些作者的原意,我们可以细细揣摩
比如作者运用了annual这个词,暗示这是一个年年都要报的老选题
我们可以联想,做新闻媒体这一行
如果每年都要对一个现象进行报道,说明这已经是一种老生常谈
年年有,年年做,记者编辑对选题的关心和重视可见一斑;

比如在英文里有很多连词可能会表逻辑,表关系
not to mention,可能是作者为了表达更丰富,对and进行替换的一种方式(我的理解)
同时又增强了语气色彩
直译“更不要说”,后面接什么类型的词都觉得怪怪的;

比如对于learned这个没有修饰程度的动词,
解释的空间就比较大
之前对中文形容是用泛泛的掌握,因为这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只能学到这么一个水平
可是我们不肯定,美国人对西语的学习能力通过700个学时左右就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
因此鉴于不想重复使用词汇的初衷。。
我还是选择了攻克大半比较宽泛的形容
对于美国人来说,西语一定会比中文好学不止一点点

当然的确,有时候太过自由主义也会存在问题
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欢迎拍砖,谢谢指出!
引用 zhenghq5 2012-6-29 00:21
同意10楼的观点,个人觉得新闻翻译“信”还是应该在第一位的。当然编译的就不考虑了。(个人观点而已)

另外指出几点我觉得翻译值得讨论的地方:
1,learning Mandarin is very hard for a native English-speaker, and true immersion is pretty important.
学好普通话对于英语母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件分外困难的事,而能够做到真正渗入这个语言环境当中也的确至关重要。
后半句应该说的是浸淫(楼主在上面用过的词)在一个说汉语的环境中相当重要,而不是“能够做到真正渗入这个语言环境当中也的确至关重要”。感觉楼主是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可是翻译出来的中文会有歧义。

2,but I have a hunch one problem is rather bigger than the other.
但我还有一个貌似是最核心的问题。
楼主是不是将“hunch"的意思用”貌似“表达的?但是总感觉不够准确哦。另外,“ rather bigger than the other”是不是表示“最核心”呢,有待商榷。

3,getting the pedagogy right will be crucial.
到时候分清学习内容的主次就会成为一件再重要不过的事了。
个人觉得pedagogy在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毕竟前面用的是“answers",复数哦,所以指的应该不是仅仅最后一点。

引用 wharton323 2012-6-29 10:33
TODAY'S Wall Street Journal offers a useful update to the annual "Americans are rushing to teach their kids Mandarin" story.
原译:今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又不厌其烦地推出了每年一更新的话题:一股“学普通话热”正在美国家庭之中蔓延开来。
楼主在11楼谈了annual的一字的翻译心得。

有些作者的原意,我们可以细细揣摩
比如作者运用了annual这个词,暗示这是一个年年都要报的老选题
我们可以联想,做新闻媒体这一行
如果每年都要对一个现象进行报道,说明这已经是一种老生常谈
年年有,年年做,记者编辑对选题的关心和重视可见一斑;

评:这是一句很容易理解的句子,不应该有歧义,更不应该出理楼主那样的译文。但是,
1)在读到“暗示”而“联想”、到推断“说明”和“可见一斑”的“细细揣摩”过程中,楼主给害了。
其原因要么是楼主吃不准原文含意,要么是为了刻意追求“哗众取宠”效果。
2)看来useful不是楼主漏译,而是“细细揣摩”后的结果,故意不译。既然是“译文”,忠于原文是首要条件。
3)且不谈翻译,就学习/理解而言,依靠“节外生枝”,“添油加醋”来理解,不是正道。
引用 wharton323 2012-6-29 10:36
The Mandarin program is strictly speaking an after-school, voluntary one, but all kids go after school and study the language for 2.5 hours per day, I believe.
原译:他上的普通话班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后也要继续自觉操练,这样的话我估计每个孩子每天会花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中文。

评:理解错了。如果译员重视原文中but一字,便不会错了。原意:
严格地说,该课程只是课外自愿报读的,但我相信所有孩子每天还是在放学后去。。。
引用 fengsw 2012-6-29 12:04
wharton323 发表于 2012-6-29 10:33
TODAY'S Wall Street Journal offers a useful update to the annual "Americans are rushing to teach the ...

首先谢谢你的批注。

我所做的“联想”和“细细揣摩”,其实是基于我对媒体这一行的理解
不知道你的情况,不过鄙人好说也在纸媒里有过一段从业经历
所以有些选题,比如入夏,比如入梅,比如电力缺口,比如食品安全
都是每年,有时候每季、每月都会有同样的内容
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记者跟到后面,自己都烦
所以这个“不厌其烦”,我从自己的经验理解,也不是这么“添油加醋”吧

如果坚持要把useful体现
那要怎么说呢,“华尔街日报又对了每年老生常谈的话题做出了有用的更新”?
因为没有看到你的译文,所以也不知道你的想法。
欢迎继续点评。
引用 fengsw 2012-6-29 12:09
wharton323 发表于 2012-6-29 10:36
The Mandarin program is strictly speaking an after-school, voluntary one, but all kids go after scho ...

谢谢修正。
的确是我的译文有问题。
我把strictly和speaking分开看了

应该是原句中加上个逗号这样的理解方式
The Mandarin program is strictly speaking, an after-school, voluntary one, but all kids go after school and study the language for 2.5 hours per day, I believe.

引用 wharton323 2012-6-29 13:50
fengsw 发表于 2012-6-29 12:04
首先谢谢你的批注。

我所做的“联想”和“细细揣摩”,其实是基于我对媒体这一行的理解

因为原文不含有“不厌其烦”意思,所以我说这是“添油加醋”。至于useful的译法,直译,“有用/有益”。
试译:
今天,XX报对其年度一次的XXX内容作出了有益的更新。
引用 bianca490 2012-6-29 15:20
有意思,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讨论下,可以邀请论坛里权威些的,比如悠悠万事,yannanchen这些来点评看看,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的
引用 celendia 2012-6-29 16:02
Mandarin competence takes 2,200 class hours, with half of that time spent in a country where it's spoken, according to the U.S. State Department's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whereas Spanish can be learned in 600 to 750 class hours.
根据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顺利掌握普通话需要学习者完成近2200个学时的课程,如果有条件生活在中文国家,学时长度则可减少至一半。
根据和显示会一起使用吗?我们一般是不是都说“根据。。。,”或者“。。。显示”
Mandarin competence强调的是熟练掌握,而不单是顺利掌握吧
with half of that time spent in a country where it's spoken, 同意上面migmig的点评,应该是指其中一半的时间需要在说中文的国家学习

The Journal mentions both the tones and characters as difficulties,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提到了中文的声调和方块字都是学习的最大障碍
学习的难点和最大障碍是不是还是有些区别的啊。。。

查看全部评论(70)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2-21 20:22 , Processed in 0.0761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