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彈劾 魯戈冷静下台 為什麼巴拉圭國會發動政變推翻總統?現在情況如何? Jun 30th 2012 | SÃO PAULO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街道上,本週仍可以聽見群眾高唱《Lugo, Presidente》頌歌。但是,要求魯戈(Fernando Lugo,如圖)恢復總統職位的抗議人潮可能不敵各大商場的逛街人潮。很多巴拉圭民眾對於最近兩天在國會大廈深色玻璃裡面發生的一切,似乎感到困惑更甚於憤怒。 六月廿一日,眾議院以七十六票贊成、一票反對通過彈劾左派出身的前主教魯戈。第二天,開始慌亂的魯戈總統只有兩個小時在參議院替自己辯護,最後參議院還是以卅九票贊成、四票反對迅速通過彈劾案。六月廿二日下午,他出現在電視上,還開玩笑說他的侄兒會來幫忙清理總統辦公室內的私人物品。副總統也是過去的盟友佛朗哥(Federico Franco),不久就配掛總統彩帶出現在攝影機前。 佛朗哥堅稱,魯戈遭彈劾下台的過程嚴格遵照巴拉圭憲法。當然,彈劾過程遵循法律條文,而且壓倒性的表決結果更難以反駁。但從下台的快速可以看出,至少這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密謀。 魯戈在2008年當選總統,被外界視為巴拉圭朝民主發展邁出的一大步。這是巴拉圭史上第一次權力和平轉移給反對黨,也象徵著保守派紅黨數十年的貪腐統治劃下句點。但是生性羞赧,有時甚至手足無措的魯戈,並不受外界看好是帶領巴拉圭走向現代化的領袖。就在他就職總統後不久,幾名女士先後站出來表示,當他還在擔任神父時就已經是多達四個小孩的父親,其中一位小孩的母親當年還不滿十六歲。魯戈承認其中兩個小孩,這些醜聞讓他失去了很多支持者的尊敬。 魯戈無法(或沒有能力)實現分配土地的競選承諾,更令支持者感到失望。佛朗哥隸屬的自由黨一直是搖擺不定的盟友。紅黨更是頑強的政敵,他們指控魯戈在面對激進農民團體占領土地,以及巴拉圭人民軍游擊隊的犯罪行為,表現太過軟弱。歸咎原因,主要是魯戈任期的大部分時間因必須對抗淋巴癌而顯得疲憊不堪。 魯戈過去曾歷經週期性出現的軍事政變謠言。最近,他否決了一項提供各個政黨明年四月大選五千萬美元選舉經費的法案後,各種謠言紛紛出爐,其中最令人難以置信,就是他打算延後選舉繼續執政。魯戈為數眾多的政敵終於在六月十五日等到了一直在尋覓趕他下台的機會,當天十一位農民和六名警察在鄰近巴西邊境的森林保留區驅逐一群無地農民抗議者時遭到殺害。 這場警民衝突的詳細發生過程頗多爭議。那塊土地的所有人(但有些人持相反意見)是前紅黨參議員富商Blas Riquelme。魯戈支持者表示這位富商花錢請來的持槍殺手挑起了這場屠殺。總統下令進行調查。他也撤換了自由黨籍的內政部長,由紅黨出身的前司法部長取而代之。紅黨藉由訴諸佛朗哥一直覬覦總統大位的野心,找到了分裂自由黨與左派人士聯合政府的機會。 拉美國家最偏激的民粹政府(由委內瑞拉、阿根廷領導)表示,他們不會承認佛朗哥的政府。委內瑞拉表示將停止運送優惠價格的石油。在這些外國支持者的慫恿下,魯戈放棄了原先的消極態度,並發動抗議要求復職。他點名紅黨的準總統候選人卡特斯(Horacio Cartes)是這次陰謀的幕後主使人。卡特斯出身商人,也是爭議頗多的人物。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洩密電報(從2007年至2010年),報告聲稱他和他的銀行負責替走私毒梟「在巴拉圭的八成洗錢」。巴西國會的調查報告指他涉及香菸走私。卡特斯以「笑死人的胡說八道」反駁這些指控。 魯戈的命運可能取決於巴西總統羅瑟芙的回應。巴西是巴拉圭最大的貿易夥伴,巴西向兩國共同分享的水電大壩Itaipu採購電力,占巴拉圭出口第二位。數十萬巴西居民仰賴巴拉圭的最大出口黃豆維生。巴西雖然口頭上「譴責」讓魯戈下台的方式,但表示不會施以經濟制裁。佛朗哥也表示願意修好,提供保證他不會碰觸巴西的利益。 佛朗哥政府將面對強大壓力,而這些壓力將在巴拉圭的南美共市夥伴(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六月廿八日在阿根廷的門多薩高峰會後更為清楚明確。南美國家聯盟的各國領導人隨後也將加入一起開會。佛朗哥政府已被禁止參加。另外,美洲國家組織(OAS)決定派特使團前往亞松森。 佛朗哥的支持者主戰。巴拉圭派駐美洲國家組織的大使本週表示他的國家會很高興脫離南美共市,南美共市帶給巴拉圭的影響已經令人失望。他甚至將南美共市的威脅比喻為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三國聯盟在1860年代發動有計畫滅種巴拉圭的三聯戰爭。但至少這一次,魯戈和他的政敵都不需要流血。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The Americas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3 21:07 , Processed in 0.08429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