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浩专栏 贝弗里奇的孩子们
诚然,英国人不太喜欢工作,但是他们更厌恶懒惰 1904年,一群知名份子齐聚伦敦东区,探讨学生饥饿问题,这些孩子肚子太饿,都无法正常学习了。当时,尚还年轻的社会改革家威廉•贝弗里奇提议:‘咱们应该免费供应粥,牛奶以及糖浆作为孩子们的早餐。’慈善界的大佬们不禁目瞪口呆,他们担心,如果政府免费供应食品,家庭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将遭受冲击。面对此种呼声,威廉 贝弗里奇转而提议推行强制措施,即:严惩那些让孩子饿肚子的父母。 大概又过了40年,威廉•贝弗里奇已身居政府要职,负责把英国建立成一个“全面福利国家”的理论构建。那个时候,二战硝烟四起,战火纷飞,贝弗里奇却依旧为人民的温饱问题操心,仍旧为单职工家庭是否能买得起新鲜牛奶而忧心,贝弗里奇与同僚开会讨论的重点仍旧是呼吁政府发放救济金,至少维持人民的生计,在扶弱济贫的同时,也绝不助长不劳而获之风(他们同时还关注人民的住房租金问题,以及缘何工薪阶层女性比男性的服装支出更多)。 “强制措施”因而卷土重来。对于装病以逃脱责任之人,贝弗里奇建议施以强制“修理”。威廉•贝弗里奇传记的作者何塞哈里斯记录,贝弗里奇不相信任何关于英国人职业道德的论断,在他看来,推崇“努力工作与“辛勤劳动”的理想化概念,不过是上层阶级玩的一个把戏而已,目的在于借下层阶级之手,振兴国家工业。贝弗里奇辩论道,‘穷人在道义上没义务非要出去工作,而建立一个“崇尚劳动,嘉奖劳动”的社会制度,是政府官员的责任。 镜头迅速切换到2010年,要是还在世的话,贝弗里奇肯定会大为惊讶:自己一手创建的福利国家制度怎么沦落成这个样子了。如今,无数英国人“受益于”税务优惠,房津贴以及失业补贴,这样一来有没有工作在人们看来也就无所谓了。就业与养老金大臣邓肯 史密斯于本月初披露:过去的十年里,工作岗位激增。但是有将近140万英国人,十年里仍有九年都在享受失业补贴。从英国人的视角看来,史密斯的宗教信仰异乎寻常,他曾宣称:‘工党执政期间,由于本国人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工作,外国移民“横刀夺爱”,抢走了无数就业机会,这真是罪孽啊。’他计划推行“通用信贷”,以代替之前零零总总的各项福利开支。之前公民一旦找到工作,享受的津贴就相对减少了,但是现在政府上扬这一部分的补贴利率,如此一来,人们工作后依旧可以享有数目相当可观的补贴。史密斯想让英国人明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毕竟还是好处良多的。 即使现代福利国家制度复杂费解,而且也与其创始者的初衷格格不入,但是就政治改革环境而言,现在跟当年还是颇为相似的。上月,英国财政部长乔治奥斯本对外公布了家庭福利补贴的上限,即:工薪家庭纯收入的中间水平。奥斯本说,英国人眼中的公平竞争不能容忍有人堕落地选择啃救济金,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邓肯 史密斯宣布严惩不劳而获,依靠救济金度日之人(最严重的可能会取消三年的福利救济补助)。继而,学生的早餐问题又重上谈判桌,工党领导的威尔士地区11月17号宣布:虽然削减其他方面的福利开支之外,但仍旧保留小学的“早餐供应制”(威尔士与苏格兰一样,是英国的政治独立区,当地政府为其居民免费供应部分商品,而这在英格兰是从未有过的)。威尔士的保守党人士对此不满抱怨,‘为孩子准备早餐是家长们的责任。’ 许多发达国家都为大把的福利开支而发愁,但是英国是个例外(至少在西欧众国中是个例外)。欧洲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强硬地认为懒惰是导致贫困的罪魁祸首,这种态度在西欧众国中实属“首屈一指”,英国还爱把国民的懒惰归罪到外国移民头上,这在27个欧盟盟国中也是“首屈一指”。然而对于懒惰的原因,法国人认为“追逐利益”难逃干系;德国人认为糟糕的政策是始作俑者。此项调查同时披露,在英国人看来,增加福利救济补助对扶贫来说毫无益处,这在欧盟众国中仍算是“首屈一指”。英国人更愿意给穷人培训和工作的机会。 论及 “顽强的个人主义”,不出所料,英国的立场照例徘徊于“欧美”之间,游离于“大西洋”之中。新一轮的欧洲佩尤全球态度调查问及:成功是否远非我们自己可以掌控。对此,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受访者大多宿命论般地予以肯定。但是英国却有55%的受访者不这么认为,虽然美国略胜一筹:68%的受访者否定这一论断。 谈到英国人的职业道德问题,情景就黯淡隐晦多了。要问英国人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这些大不列颠人也就仅仅达到了欧盟平均水平而已。每隔几年,国际社会调查就换汤不换药地提出同样的问题:工作是否纯粹为了赚钱?若不是冲着钱去的,人们依旧能从工作中收获快乐么?包括英国在内的13个国家接受了此项调查,而其中英国人(尤其是英国男性)对工作的承诺投入最低。 英国的冷漠面孔不难看出:他们憎恨懒惰,逃避工作之人,但同时又对工作抱有偏见。这样说来,联合政府出台的福利改革政策之所以饱含惩戒意味,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大卫 卡梅伦的“大社会”意识论要怎么办才好呢?终究,这些都要依靠英国人骨子里潜藏着的大把精力来实现,他们已准备好让英国改头换面,改良现有的公共服务了(喀麦隆理论家:保守党国会议员杰西 诺曼称上述论断为“大胆猜想”)。 英国人太复杂了,可能也就只能这么解释了。他们一边崇尚个人至上,一边又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由于民族心理使然,英国人对认真踏实也颇为反感。
062 Britain - Bagehot.mp3 |
tchch143 发表于 2010-11-22 14:14
As world war raged outside, he found himself debating fresh milk
他不自觉的发现自己常常要争论新鲜牛 ...
tchch143 发表于 2010-11-22 14:25
The aim of his committee’s discussions—which also looked at housing rents, and why working-class w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6 10:38 , Processed in 0.0749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