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 深渊何惧,英雄敢渡津 这期的《经济学人》发表了两篇审视中国医疗系统的文章。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将如承担医疗费用。 ![]() Jul 21st 2012 | BEIJING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过去中国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提起中国糟糕的医疗体系时非常激动。他在卫生部机关报头版上发表了一首词,第一句是这样:“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但是大部分人(对医改的态度)并不像陈先生那样乐观。中国医疗改革的最新阶段将会十分艰难,这是因为医院和医生们将不能从销售药物上获取利益。“风雷”可能会让医改的好势头荡然无存。 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她的医疗费用便日益高涨了起来。患者的负担比例从1978年的20%上升到了2001年的近60%。国有企业曾经为此负起了大部分重任,但最终国有企业分崩离析。2000年时,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国家对医疗系统的财政投入的公平性进行了评估,而中国仅位列倒数第4。卫生保健问题成为当今最能触动中国社会的话题。在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患者负担比例的确有所下降,但是最新的改革措施将加速重塑医疗系统。 ![]() 改革实际上是从2009年开始的,当时政府承诺在接下来的3年里将向医疗系统投入12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了新建立起来的社区医疗中心及为之配备的医生上,而且还要让过1.72亿的中国人民享受医疗保险的补助。截至2011年底,95%的市民都有了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而在2003年时这一比例仅有三分之一(尽管最近一份英国期刊《柳叶刀》报道说,中国居民自己承担医疗费用的巨大比例从2003年至2011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些措施地缓解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实际上医院仍用销售药品的收入来养活员工。北京大学的戈登·刘说,医院有大约40%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另外40%到50%来自提供诊断和治疗这样的服务收费。而只有不到10%是直接来自政府投入。 6月25日,卫生部在中国2000多个县中选择311个来进行改革试点,以期医院从药品销售上“断奶”。本月一些大城市医院也加入到试点行列之中,包括北京友谊医院(一座苏联援建的医院)和南方城市深圳的所有公立医院。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说,这些医院已经开始向中国医院改革深水区进军,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友谊医院大厅里的横幅和标语向人们宣告了新变化:没有药品加价(医院通常要加价15%)和门诊费用,没有挂号费。实际上,医院引入了另一项名为“医疗服务”的费用。这是一次重大的创新。通常中国医生们月收入只能几百美元,这与西方国家的医生和中国私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在绝大部分中国的医院里,药品销售的分成大大提高了医生们的收入。在友谊医院里,新的收费项目将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患者们可以选择不同水平的医生,其门诊花费普通医生为42元,专家则为100元。 这样做是为了不再刺激医生开出大处方和进行昂贵的检查。无论患者是否有医疗保险,这种作法都导致医疗花费不断提高。(据最新一斯的《柳叶刀》研究显示,2010年时参保的民众仍然要承担60%至70%的门诊费用和超过一半的住院费用。) 友谊医院的价目表显示,医保将承担医疗服务费中的40元,即看普通门诊时患者只需支付2元。在医院的药房里,一个巨大的数字屏幕像股市一样不停地滚动提示新旧药品的价格对比:头孢曲松(一种抗生素) 57.13元,原价65.69;喜疗妥软膏(用于擦伤)31.52元,原价27.41元。 但一些患者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一位65岁的妇女说,尽管自己已经参保,但去年她为了治疗各种小病便的自费花费为1万元(1570美元)。这相当于她5个月的退休金。她担心新的医疗体系并不比以前便宜多少。她的复杂病情可不是普通医生便能治的,另外她还要看不同的专科医生。她说医院的药房里并不是总有她要的药,这迫使她选择非医保用药(自费药品)。 官方媒体说,禁止药品加价使得医院今年将损失2百万元的收入。而政府承诺会承担这一部分费用。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改革充满了担忧。医生不仅担心自己会失去药品加价带来的直接利益,而且还会失去来自医药公司的回扣。 北京大学的刘先生认为医生们的“灰色收入”比他们的正式公交要高多了,甚至要高于来自药品加价的收入。政府官员一直想要将这种暗箱操作纳入改革。然而,他们又不愿意为医生涨工资,这尤其是因为他们担心其他政府人员会立即要求涨工资。 摸着石头过河 在基层医院进行的各种“医药分开”试验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鼓励。来自紧邻北京的河北省的调查报告显示,医院管理者担心地方政府不会负担医药分开带来的收入损失,最终导致医院经营困难。报告说:“对公立医院的改革竟然无从喝彩。”报告还说,没有明确的政府财政担保,医生的抵触会变强,改革也难以取得成功。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恒鹏指出的,311个入选试点县取得的进步尚未给全国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医生们担心在中国那些最贫困的县里,政府会更加不愿意弥补他们的损失。但是官员们说,他们希望在县级水平上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他们计划到2015年时所有公立医院都将推行改革。(改革者们受到了李克强的鼓舞,他负责中国的医疗改革,并且几乎肯定地会成为下一任政府总理。)诗人部长陈先生如是说:“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China [1] 陈竺:水调歌头,(序)昨日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明日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深为改革开放前沿都市党委、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这一重大善举所感动,更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出现的喜人形势而鼓舞。遥望南天,心潮澎湃,谨录拙句,以志贺意。 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最爱鹏城胜景,雨后天尤晴。胸存社稷疾苦,魂牵民生国运,良策暖人心。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厚德重塑杏林,仁术赖真情。喜望神舟揽月,笑谈蛟龙缚鲸,人间舞清影。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 |
[1] 陈竺:水调歌头,(序)昨日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明日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深为改革开放前沿都市党委、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这一重大善举所感动,更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出现的喜人形势而鼓舞。遥望南天,心潮澎湃,谨录拙句,以志贺意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4-15 18:33 , Processed in 0.0901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