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中国 查看内容

[2012.07.21]中国医改

2012-7-21 19:34|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5115| 评论: 29|原作者: mtje

摘要: 这期的《经济学人》发表了两篇审视中国医疗系统的文章。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将如承担医疗费用。
中国医改

深渊何惧,英雄敢渡津


这期的《经济学人》发表了两篇审视中国医疗系统的文章。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将如承担医疗费用。
033 China - Health-care reform.mp3
Jul 21st 2012 | BEIJING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过去中国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提起中国糟糕的医疗体系时非常激动。他在卫生部机关报头版上发表了一首词,第一句是这样:“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但是大部分人(对医改的态度)并不像陈先生那样乐观。中国医疗改革的最新阶段将会十分艰难,这是因为医院和医生们将不能从销售药物上获取利益。“风雷”可能会让医改的好势头荡然无存。

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她的医疗费用便日益高涨了起来。患者的负担比例从1978年的20%上升到了2001年的近60%。国有企业曾经为此负起了大部分重任,但最终国有企业分崩离析。2000年时,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国家对医疗系统的财政投入的公平性进行了评估,而中国仅位列倒数第4。卫生保健问题成为当今最能触动中国社会的话题。在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患者负担比例的确有所下降,但是最新的改革措施将加速重塑医疗系统。

改革实际上是从2009年开始的,当时政府承诺在接下来的3年里将向医疗系统投入12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了新建立起来的社区医疗中心及为之配备的医生上,而且还要让过1.72亿的中国人民享受医疗保险的补助。截至2011年底,95%的市民都有了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而在2003年时这一比例仅有三分之一(尽管最近一份英国期刊《柳叶刀》报道说,中国居民自己承担医疗费用的巨大比例从2003年至2011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些措施地缓解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实际上医院仍用销售药品的收入来养活员工。北京大学的戈登·刘说,医院有大约40%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另外40%到50%来自提供诊断和治疗这样的服务收费。而只有不到10%是直接来自政府投入。

6月25日,卫生部在中国2000多个县中选择311个来进行改革试点,以期医院从药品销售上“断奶”。本月一些大城市医院也加入到试点行列之中,包括北京友谊医院(一座苏联援建的医院)和南方城市深圳的所有公立医院。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说,这些医院已经开始向中国医院改革深水区进军,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友谊医院大厅里的横幅和标语向人们宣告了新变化:没有药品加价(医院通常要加价15%)和门诊费用,没有挂号费。实际上,医院引入了另一项名为“医疗服务”的费用。这是一次重大的创新。通常中国医生们月收入只能几百美元,这与西方国家的医生和中国私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在绝大部分中国的医院里,药品销售的分成大大提高了医生们的收入。在友谊医院里,新的收费项目将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患者们可以选择不同水平的医生,其门诊花费普通医生为42元,专家则为100元。

这样做是为了不再刺激医生开出大处方和进行昂贵的检查。无论患者是否有医疗保险,这种作法都导致医疗花费不断提高。(据最新一斯的《柳叶刀》研究显示,2010年时参保的民众仍然要承担60%至70%的门诊费用和超过一半的住院费用。)

友谊医院的价目表显示,医保将承担医疗服务费中的40元,即看普通门诊时患者只需支付2元。在医院的药房里,一个巨大的数字屏幕像股市一样不停地滚动提示新旧药品的价格对比:头孢曲松(一种抗生素) 57.13元,原价65.69;喜疗妥软膏(用于擦伤)31.52元,原价27.41元。

但一些患者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一位65岁的妇女说,尽管自己已经参保,但去年她为了治疗各种小病便的自费花费为1万元(1570美元)。这相当于她5个月的退休金。她担心新的医疗体系并不比以前便宜多少。她的复杂病情可不是普通医生便能治的,另外她还要看不同的专科医生。她说医院的药房里并不是总有她要的药,这迫使她选择非医保用药(自费药品)。

官方媒体说,禁止药品加价使得医院今年将损失2百万元的收入。而政府承诺会承担这一部分费用。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改革充满了担忧。医生不仅担心自己会失去药品加价带来的直接利益,而且还会失去来自医药公司的回扣。

北京大学的刘先生认为医生们的“灰色收入”比他们的正式公交要高多了,甚至要高于来自药品加价的收入。政府官员一直想要将这种暗箱操作纳入改革。然而,他们又不愿意为医生涨工资,这尤其是因为他们担心其他政府人员会立即要求涨工资。

摸着石头过河

在基层医院进行的各种“医药分开”试验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鼓励。来自紧邻北京的河北省的调查报告显示,医院管理者担心地方政府不会负担医药分开带来的收入损失,最终导致医院经营困难。报告说:“对公立医院的改革竟然无从喝彩。”报告还说,没有明确的政府财政担保,医生的抵触会变强,改革也难以取得成功。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恒鹏指出的,311个入选试点县取得的进步尚未给全国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医生们担心在中国那些最贫困的县里,政府会更加不愿意弥补他们的损失。但是官员们说,他们希望在县级水平上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他们计划到2015年时所有公立医院都将推行改革。(改革者们受到了李克强的鼓舞,他负责中国的医疗改革,并且几乎肯定地会成为下一任政府总理。)诗人部长陈先生如是说:“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China



[1] 陈竺:水调歌头,(序)昨日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明日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深为改革开放前沿都市党委、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这一重大善举所感动,更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出现的喜人形势而鼓舞。遥望南天,心潮澎湃,谨录拙句,以志贺意。
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最爱鹏城胜景,雨后天尤晴。胸存社稷疾苦,魂牵民生国运,良策暖人心。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厚德重塑杏林,仁术赖真情。喜望神舟揽月,笑谈蛟龙缚鲸,人间舞清影。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


5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igmig 2012-7-21 09:02
Gordon Liu of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刘国恩
引用 adam405 2012-7-21 09:22
本帖最后由 adam405 于 2012-7-21 09:28 编辑

though a recent study in the Lancet, a British journal, fou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suffering “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ses barely changed between 2003 and 2011

below is original text from the Lancet

A study examining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NCMS by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wed that while NCM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utpatient use in the east and west, it had no effect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or incidence of catastrophic expenditure (defined as out-of-pocket health-care payment greater than 10% or 20% of a household's to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 suppose the translation of "catastrophic" can be better.
引用 join_soon 2012-7-21 12:36
[1] 陈竺:水调歌头,(序)昨日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电视电话会及工作座谈会,明日将赴武汉出席全国推进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欣闻7月1日起深圳全市公立医院革除“以药补医”,启动综合改革,建立全新补偿、运行、监管机制,深为改革开放前沿都市党委、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这一重大善举所感动,更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出现的喜人形势而鼓舞。遥望南天,心潮澎湃,谨录拙句,以志贺意

From this, and it is sufficient only by it, I predict that this guy will bring everybody bad luck. You can mark my word!! Man, he is such a stupid person, it is so so obvious.
引用 join_soon 2012-7-21 13:49
The health-insurance in U.S. is also a big mess, the problem in U.S. is that the doctors-lawyers-insurance special interest complex is almost killing U.S.

I hope Obama will turn the tide and save U.S. from this evil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 hope China will not get into a similar trap, or, even more evil group: government-doctors-pharmaceuticals.

A lot of people say that doctors are good. No, nobody is good when they have power and no check-and-balance. U.S. is an example. I am not saying doctors in U.S. are all bad, actually, most of them, as individuals are good, however, as a special interest group, they are very bad, they are shamelessly burying a great nation called U.S..

I hope docto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hina will not bury a to-be-great nation called China!


  
引用 netizen1 2012-7-22 09:18
翻译不错。
引用 Aviva酱 2012-7-22 13:21
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最爱鹏城胜景,雨后天尤晴。胸存社稷疾苦,魂牵民生国运,良策暖人心。深渊何所惧,英雄敢渡津。
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厚德重塑杏林,仁术赖真情。喜望神舟揽月,笑谈蛟龙缚鲸,人间舞清影。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

槽点~
引用 thorny0713 2012-7-22 17:12
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她的医疗费用便日益高涨了起来。
这个“她的”指代似乎不正确。中国并不用看医生,而是“患者的”医疗费用直线上升~
“高涨了起来”似乎也不符合汉语习惯。“了起来”也没有表达出soar的含义,而且有些多余~

172m more
这里的more是more than 172m还是another 172m呢?

这些措施地缓解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在缓解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方面,这些措施并么有起到多少作用


famous specialist
“特诊”

she will need to see several different specialists
这里的specilist是不是译为“专家”更好?她病情复杂,又more than ordinary doctors,花的费用有很多...





引用 jll_8002 2012-7-22 23:17
但去年她为了治疗各种小病便的自费花费为1万元(1570美元)。
"小病便"??
引用 misty511 2012-7-23 08:48
look at 哪有了解的意思?
“Wind and thunder move across the country, health reform brings good tidings  这个翻译很赞
引用 vegeLisa 2012-7-23 11:16
第一句就有问题,那句诗是关于医改的,而不是医疗体制~~
引用 vegeLisa 2012-7-23 11:17
inspire是个积极的词汇,而体现为“非常激动”就有点模糊了~
引用 sophia1105 2012-7-23 14:43
thorny0713 发表于 2012-7-22 17:12
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她的医疗费用便日益高涨了起来。
这个“她的”指代似乎不正确。中国 ...

这些措施在解决公众不满的根本原因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那个fundamental cause 应该翻出来
172m more,这里的more是是another 172m
specialist 这边既然能够清楚的知道具体某个职位,应该是专科医生,翻成专家太笼统
引用 vegeLisa 2012-7-23 15:05
国有企业曾经为此负起了大部分重任,但最终国有企业分崩离析。
改为“曾经为此负起了大部分重任的国有企业分崩离析。”会不会好些?

various experiments...have provided little encouragement
当little后接不可数名词时,它指“很少,几乎没有”,相当于否定。所以应该是“没带来什么鼓励”,而不是肯定的“带来一些小小的鼓励”。

cripple是削弱、降低的意思,不是“不断提高”~

医生们担心在中国那些最贫困的县里
改为“在最贫困的县里工作的医生最担心”会不会好些?因为in the poorest counties是修饰医生,而不是worry。
引用 thorny0713 2012-7-23 15:33
sophia1105 发表于 2012-7-23 14:43
这些措施在解决公众不满的根本原因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那个fundamental cause 应该翻出来
172m more,这 ...

如果这里的more是another,那么应该是原文译者翻译的有偏差~

至于specialist,我没有清楚地知道或者看到是属于哪一个科类。而且,逻辑上,专家更能体现more than ordinary doctors和高费用~毕竟专科医生并不全都是专家~
引用 libantou 2012-7-23 21:57
"how China pays the bills" 译为:在中国人们是如何支付医疗费用的  怎么样?
引用 Nightingale 2012-7-23 22:13
第一次来好好学习一下
引用 youruoruwo 2012-7-25 10:29
Various experiments with yiyao fenkai, or “hospital and medicine separation”, at lower-level hospitals have provided little encouragement. 在基层医院进行的各种“医药分开”试验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鼓励。
不管是从句子单独看,还是从下文应该解释为“没有任何鼓励”吧
引用 kexiaoe 2012-7-25 13:53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将如承担医疗费用。
应该是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将如何承担医疗费用
引用 kexiaoe 2012-7-25 13:55
http://web.gxmu.edu.cn/gxmuks/wgx/content.asp?id=216
中国医改进程(1979-2009)
1979年:医改初露端倪
1979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医改元年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放开搞活,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
结果: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三级医疗网加速破败,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年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根据这个文件,卫生部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此后,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诸如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很快被有心人发明出来,并且像雨後春笋般地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
出现医生开大处方、多用高新仪器检查,医院乱收费,以及医院和药商间的药品回扣,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红包”,虚假广告等现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在这次医改中,对医院进行了改革,但相应的资金支持有限,致使不少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大搞创收。1997年的医改,同时提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此后社区医疗机构逐渐发展起来。
随后启动三医联动:医疗保障制度、医院管理体制、药品管理体制
2007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4日表示,1997年的医改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操作上出了问题。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年
2000年2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内容,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江苏宿迁市人民医院的“全卖光”医改模式,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关注和激烈的争论。这一时期,对此事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且十分激烈,“政府主导”与“全面市场化”两派的意见相持不下。

2004年:各路投资商跃跃欲试年
2004年,时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吴明江,在全国政协举办的一次医改研讨会上说,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家要大踏步后退,政府只举办部分公立医院;2004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公开披露《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正在制定,意见的中心思想是医院改革要走产权改革的道路,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  
2004年中国医疗机构投融资论坛向媒体透露,有数百亿元民营和外资即将介入中国的近百家医院改制工作。而此前他们之所以没有大动作,一是因为政策尚未明晰,不确定因素不少;二是对宿迁这类中小城市拍卖的中小医院不大感兴趣,利润不够丰厚。

2005年:医疗改革“风云变幻”年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又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发布研究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的结论,这份报告迅速引发了一场关于“医改是否成功”的全民辩论。
2005年8月10日,新华社又公开发表了 2005年7月1日,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中央六部门联合主办的形势报告会上作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专题报告全文,这个报告也称此前的医改问题多多,不能算成功。
这三则新闻的发布,在社会上引发了关於医改的激烈争论和大讨论,并且关注热度持续升温,所以,这是医改风云变幻的一年。

此时,我国医改面临多重问题
倡导效率,注重经济效益,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公平性下降
医改方向不明确,缺乏整体设计
卫生事业定位不清,公益性淡化,一定福利的公益性事业?医疗卫生是私人消费品?
政府越位、错位、缺位:向下放权(地方政府——筹资主体——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向外放权(医院——创收)
卫生资源浪费与不足,人满为患与效率低下并存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破裂

我国推进新一轮医改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5年8月13日,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对公立医院监管不力,并称要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2005年9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发布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医疗改革没有使最应该获得帮助的群体受益。
2005年10月7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以“我们从未表态说过改革不成功,我们也不同意改革不成功的说法”回应“医改是否成功”的辩论。
2006年9月,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11家国家部委(后增添到16部委)组成的多部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负责研究医改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组成“双组长”格局。
医改协调小组成立后,随即组成4个专题小组,就医院体制改革、医保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卫生投入机制四个方面,分赴20多个省市专题调研。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利益博奕第一阶段
医改4大核心部委发改委、卫生部、社保部、财政部在医改协调小组内部展开了激烈论战,尤其是卫生部和社保部。
卫生部倾斜于“补供方”,就是加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增加医疗服务工作者收入,同时保持医疗机构平价运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倾斜于“补需方”,就是政府出钱,补贴民众参加公立医疗保险,从而推进全民医疗保险的实现。
卫生部认为要关注基本医疗提供,希望投入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主张从大病入手。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作为医改政策的目标
200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讨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问题。

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利益博奕第二阶段
2007年1月,中央决定,将医改方案起草权暂时从4大核心部委手中剥离。医改方案起草进入第二阶段。
2007年3月23日,医改协调小组委托6家国内外机构进行新医改方案独立平行设计。他们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麦肯锡和世界银行。
2007年的5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又加入新医改方案的设计队伍中。
2007年6月,清华大学成为“第九套方案”的递交者。

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利益博奕第三阶段
2007年6月,医改协调小组召开闭门会议,多套医改方案 “过堂” ,医改方案起草进入第三阶段。此后,医改核心部委开始减少对其他部委的批评,转而通过自己负责的项目“扩大地盘”。
2007年7月,社保部一直主张的城镇居民医保试点获批启动,全民医保框架初步形成。至此,卫生部主导的重建社区、试行收支两条线、医药统购统销政策,与社保部的全民医保政策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具体到医改方案的起草,各家起草各家负责之处。
2007年9月28日,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2007年6月29日,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
2007年10月13日,卫生部部长陈竺称,医改方案将融合8套方案。
2007年10月17日,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医改方案框架已经确定。
2007年11月30日,马凯约请高强、谢旭人等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等医改方案中仍存在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协商。
2008年1月14日、15日,吴仪副总理两次主持座谈会,分别听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对工作小组关于医改方案的建议意见。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工作小组关于医改方案的汇报,根据与会国务院领导的意见,对医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4月11日和15日,温家宝总理两次主持召开医改工作座谈会,听取医务工作者、学者、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负责人、教师、城镇居民、农民、农民工等群众代表的建议。

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利益博奕第四阶段
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小组根据会议意见对文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医改协调小组通过新华网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发改委消息,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共收到反馈意见35260条。
由于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上篇幅较长,著名央视名嘴白岩松曾公开批评医改方案“专、绕、涩、大、空” ,将之称为“看病难”、“看病贵”之后的“看懂难”。
据统计,全文共使用“完善”53处、“加强”45处、“提高”36处、“逐步”33处、“深化”23处、“健全”21处、“推进”18处,“鼓励”15处,“积极”15处、“探索”14处、“比较”10处,字眼摸棱两可,凸显了较大的模糊性空间,方案可操作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09年3月17日,正式公布这两个文件,经统计,全文共修改226处。
2009年4月8日,李克强出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发改委副主任任国家医改办公室主任。

查看全部评论(29)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5-9 06:37 , Processed in 0.5756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