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欧元区 默克尔的备忘录 Aug 11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作为德国总理,或者说,事实上的欧元区一把手,安吉拉.默克尔一直坚称自己想要把欧元区以现有形式完整地保全下来。但是随着欧元危机的加剧、德国(为了保全欧元区)所需的潜在成本水涨船高,考虑B方案对于默克尔来说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定。几位亲信起草了一份仅供默克尔参考的绝密文件,这份概述一种应急方案的备忘录是这样写的。 TO: Angela Merkel FROM: ??? SUBJECT: Plan B 收件人:安吉拉.默克尔 寄件人:??? 主题:B计划 THE CURRENT IMPASSE 当前的僵局 I. 自从两年前欧元危机大幕拉开,您便说:德国将会捍卫欧元这个单一货币,因为基于您本人的信念——欧元的存在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工商界和政界同样对此表示赞同。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德国已经通过国家财政向各项救助基金慷慨解囊,德国央行也通过欧洲央行间接承担了风险。与此同时,您还在尽力减少这些做法对德国纳税人造成的经济负担:对于接受救助的国家,您坚持要求它们采取严格的紧缩计划;在更广阔的欧元范围内,您反对债务共同化的呼声(那样做意味着德国将为整个欧元区做担保),同时要求对欧元区所有国家的预算采取更深层次的中央控制。 II. 实话实说,这些方案失灵了:希腊灾难不断;爱尔兰和葡萄牙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七月份爱尔兰能够在公开市场融到资金就是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就可能偏离正道;更糟糕的是,您曾经寄予厚望的针对西班牙银行业的局部救助现在看起来还远远不够,它很可能需要一个全面救助 ;并且西班牙的疲软目前正在影响意大利:您曾经一直在幕后呼吁罢黜贝卢斯科尼,当意大利人醒悟过来并且这样做了之后,马里奥.蒙蒂上台并且一直走在正确的路线上,而西班牙目前的糟糕形势正在侵蚀他的所有杰出工作;同时Hollande当前的所做的工作还远不足以把法国带回正轨,并且他仍在践行法国惯用的那套伎俩:一面要求德国付出更多,一面在您所做的集中欧洲级别控制的努力上支吾不前;欧洲央行主席马里奥.德拉吉虽然在当前稍微缓解了下局势,但是他的方案很可能轻易失败。 III. 这样的形势可谓(使欧元区)处在一种危险的不稳定状态之中:如果资本逃离欧元区边缘经济体的步伐加快,整个银行系统很可能遭遇挤兑,最终欧洲央行,间接来说,德国和德国央行,将深陷价值万亿欧元存款的漩涡之中;以希腊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内政已经变得一团糟,我国在南欧的声望因此也受到负面影响——我们的援助正被越来越多地视为一种新型的德国“霸权”;就连我国国内的情况也在恶化中——社会对于援助边缘经济体、乃至欧元自身的激烈反对限制了您的行动能力;国内的激烈反对还不算什么,来自荷兰、芬兰的倒戈更加糟糕。 详解B计划 IV. 所以我们有理由去考虑另二套战略。这一份应急方案的目的绝不是17国欧元区的彻底解体——那不符合德国国家利益,二战以来我们通过欧洲一体化而艰难赢得的尊重将付之东流。我国经济也将难以避免地遭到破坏:以奥地利和荷兰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已经完美适应了欧元,(欧元区彻底解体)将为我国与他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中重新带来货币风险。B计划试图通过“手术”来拯救欧元:与其徒劳地寄希望于这些病入膏肓的国家可以在欧元区重拾健康,不如直接除掉他们。 VI. 我们在此提出两个选择:第一,远远没有履行多个救助协议所定义务的希腊退出欧元区——总有一天您会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国会议员将不会再批准任何一笔救助资金流入雅典。如果此举迫使希腊离开欧元区,那就由它去吧。第二,我们考虑针对希腊以外其他那些没有通过欧元测试的国家一个更大范围的退出。考虑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接受过救助的国家和正在申请救助的国家,因为它们和希腊一样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易遭海外资本外逃:这意味着它们如果不离开欧元区,将很难在一个适度的时间段得到治愈。 VI. 我们考量这两个选择的主要标准是基于相关历史案例和法律框架(我们清楚您很看重德国必须每时每刻被外界视为守法国家这一点)的成本收益分析。我们还大致研究了其中(成员国退出欧元区)涉及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您在国内和欧盟领导人中间所面临的诸多政治局限也自然而然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谨慎是您的座右铭,而我们也已经强调了采取B计划后一旦失败可能带来的风险。 成员国可以退出欧元区吗? VII. 我们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从法律和实际情况上来讲,一个乃至更多国家可以(或者被强制)离开欧元区吗?就法律原则上来讲,不可以——因为一旦某个国家加入欧元区,兑换回他们曾经使用过的货币理应是“不可逆转的”:就像那首歌中所唱的那样,这栋“加州旅馆”你永远不能离开。事实上,欧洲央行于2009年发布的一篇法律意见稿曾指出,因为欧盟各条约未能考虑到成员国离开欧元区这种可能性,一旦某个国家选择退出欧元区,它将同时需要离开欧盟。这样一来,该国将同时失去欧盟共同市场的准入权和宝贵的区域担保基金支持,由此产生的经济影响将更加恶化。 VIII. 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法律上不可能”的说法是夸大其辞。由于新协议可以轻易代替过去通过的条约,欧盟法律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禁止救助行为,但是仅您本人就已经授权了两项协议来为救助活动开绿灯。它们是:暂时的救助基金和永久的欧盟稳定机制(我国的宪法法庭仍在考虑它的合法与否)。同样,退出欧元区必须和离开欧盟绑定在一起这项理论上的规则,在我们看来也是有方法解决的。 IX. 那么(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现实障碍呢?这里头主要有两个:第一,设计、印刷和分配一种全新货币将要耗费数月时间,该国将因此现金流短缺;第二,一个国家正在退出或被踢出欧元区的消息不可能密不透风,此举可能引发的大规模银行挤兑甚至连欧洲央行也将束手无策。那样的话,欧元区将遭遇彻底并混乱的(而非计划中处于掌握之中的)解体。 X.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现实难题也是有可能的。确实,当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货币联盟于1993年解体,新货币的发行在六个月之后才姗姗来迟;并且它们能够将当时国内流通的纸币或标记为捷克元、或标记为斯洛伐克元——对于希腊这样严重依赖游客在本国消费的欧元(以维持经济)的国家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当代经济体和过去相比已经没有那么依赖现金了。我们认为,通过更多使用升级后的电子结算(可能将同时清算一部分黑市交易),以及使用流通中的欧元进行小额交易,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坚持几个月的时间。Roger Bootle是这个想法的始作俑者。作为Capital Economics咨询公司的首脑,他最近赢得了英国商人Wolfson爵士举办的一场竞赛,题目便是一个或者更多国家如何离开欧元区。 XI. 更有理由担忧的是银行挤兑(风险),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难题也能被克服。最明显的方法是,直到退出决定开始实施的那周末前对其进行彻底保密。要实际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您需要在欧盟委员会会议举办之前说服其他欧洲领导人(接受提案),而且消息肯定将会外泄。但即使提前走漏了风声,正在退出欧元区的那个国家可以立即延长银行假期并且执行资本控制(在欧盟法律下一般是非法的,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存在跳出条款允许最多六个月的资本控制)。这样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 希腊单独退出欧元区 XII. 假设阻挠成员国退出欧元区的法律和实际障碍都能被克服,第一个要离开的自然是希腊。从表面上来看,希腊一国退出比稍大规模的解体要安全得多。可一个直接的难题是希腊人不想离开欧元区,所以我们只好把他们强制驱逐出去。有两个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第一,切断流入希腊的救助资金,这样的话,希腊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必须要发行债券,这些债券实质上将以欧元平行货币的形式开始流通,并以低于欧元的价格进行交易;第二,欧洲央行和它的结算系统不再为希腊银行提供再融资服务。第一种方法需要时间,并且将带来一定程度的货币混乱,因而最终我们会偏好一个更利落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将强制推动退出进程——由于失去了欧洲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希腊银行将面临破产。 XIII. 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即使希腊最终平稳(而非剧烈地)退出欧元区,为了完成整套程序,到达某个阶段后希腊政府必然要选择于某个休市的周末引入新的德拉克马。合乎国内法律的所有以欧元计价的资产、债务和合同,包括银行存款和贷款,都将以1:1的汇率由德拉克马重新计价。难题在于,重新开市的那一刻,德拉克马将迅速贬值, 幅度很可能超过50%。 XIV. 如果这轮贬值可以避免失控的恶性通货膨胀,希腊很有可能立即从持续衰退的困境中走出来,并重获失去的竞争力,随之而来的净贸易可以迅速提振疲软的希腊经济。而继续留在欧元区的话,它只能通过几年时间缓慢挤压国内成本。 但是,希腊实现转危为安对于我国将有什么意义呢? XV. 第一,不只在德国,此举肯定会大受欢迎。对于那些选民们同样厌恶毫无生机的希腊的欧盟国家来说,您的做法可能很容易赢得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支持。第二,关键的是,将希腊驱逐出欧元区将会止住对该国的救助支出,也将阻止希腊成为我国纳税人永远的负担。第三,几乎同样重要的是,此举将对其他欧盟成员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公开无视救助条件必将受到惩罚。 XVI. 有好处就有坏处:就战略角度来讲,即使离开欧元区,希腊政治更加恶化乃至成为东地中海地区一个永远的灾星的危险仍然存在。为了避免这一点,通过允许希腊留在欧盟以表诚意必不可少。所以,我们认为实际上仍需要第三笔大概不超过500亿欧元(6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虽然其将会被称为援助方案)来为诸如基础药物这些东西买单。我国将为其赞助1/3,约合170亿欧元。 XVII. 这只是个开头。停止对希腊的救助在另一方面意味着全额收回对希腊贷款这一幻想化为泡影。德国和其他欧盟债权国将因希腊的牵连而蒙受巨额损失:第一,我们已经在希腊身上花了将近1300亿欧元;第二,欧洲央行仍然持有价值约400亿欧元的希腊政府债券;第三,希腊银行还托欠欧洲央行约1000亿欧元Target2债务——在Target2支付机制下,当地银行直接向欧洲央行借款以弥补那部分逃离希腊的存款。这样加起来欧元区对希腊的债务敞口超过2700亿欧元,约合欧元区GDP的3%。(这里没有包括由于我们在IMF所持股份而产生的间接敞口。IMF已经向希腊提供了大约200亿欧元贷款,但是它通常可以收回自己向他国提供的贷款。) XVIII. 我们应该可以收回这2700亿欧元中的一部分,但是绝不要轻易指望任何一笔还款(的发生):退出欧元区所带来的货币贬值将增加以德拉克马为单位的希腊欧元负债程度。这样的后果将会促使希腊政府尽一切努力将它的负债(在离开欧元区前)转化为德拉克马,此举会给债权国带来严重损失;进一步的账目金额减值也可能随之跟进。理智地想想,我们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回来。假设其他接受救助的国家无力承担其中的任何一笔坏账,德国将承担欧盟1/3的损失——900亿欧元,而不是名义上的略大于1/4。再加上援助方案,德国总支出将接近1100亿欧元。紧接着德国纳税人还可能需要为德国的银行慷慨解囊,拿出100亿欧元供它们注销希腊贷款。假设政府负担由此产生的损失的一半,德国总共的花费将达到1200亿欧元,也就是我国GDP的4.5%。 XIX. 如果这一数字准确的话,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花费相比其留在欧元区内德国将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付出成本的现值要少得多。但一旦市场对欧元成员国身份不再“不可逆转”这一现实反应恶劣,希腊的退出有相当大的风险演变为一场灾难,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堪比2008年下半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所引发的市场崩盘,随后引发一场规模不亚于2008-09年经济低迷的新一轮衰退。在恐慌情绪下,您将承受莫大的压力(巴拉克.奥巴马会立即向您致电)去推行债务共同化。而您所一直极力要求的(债务共同化的)交换条件——在欧盟级别推行财政控制,却将被搁置。最终您可能不得不去做您一直坚持反对的要求——为欧元开一张空白支票。 XX. 考虑到德国可能将为希腊的退出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是不是B计划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呢?还不一定。另一个可能的结论是希腊一国退出这个表面上更安全的计划在实际操作上却是个更危险的选择。如果德国仅为应付一个国家的退出就将做出如此大的妥协,那么付出相同的代价来进行一场更彻底的手术,对欧元危机真正对症下药可能更有道理。欧元区十七个成员国中已经总共有五国接受援助或者申请救助资金,证明他们还没有能力达到单一货币所要求的苛刻条件。这五国中除希腊之外的四个: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目前也挣扎在离开欧元区的考虑范围之内。对它们自身、欧元和德国来说,被逐出欧元区可能都是件好事,因为余下的欧元区更有机会取得成功。 XXI. 这四国经济的不利处境不只源于公共债务(希腊的问题是典型,葡萄牙次之),还同样归因于私人债务(尤其是在塞浦路斯、爱尔兰和西班牙)。但是根本来讲,它们和希腊一样,拥有的海外资产不足以抵偿海外债务。2011年,所有欧元区国家中只有这五国净外债(海外债务超过本国持有的海外资产的部分)占GDP的比率都在80%至100%之间(见图2)。与它们相反,意大利的净外债只占GDP的21%(低于美国的27%)。 XXII. 这五国的外债水平远远超过曾遭遇“急刹车”(外国投资者和银行停止向它们发放贷款并且尝试撤资)的发展中经济体。不用说,市场对它们早已失去信心。尽管救助资金能够保护这五国的政府,但信心的丧失仍然在持续侵蚀这些边缘经济体的发展——外国存款撤出,外来投资者拒绝购买它们的债务。欧洲央行的资金确实在填补这个缺口,可令人担忧的是,各银行由于需要履行接受欧洲央行资金所连带的责任,只得在向公司和家庭的贷款商开刀。这样的紧缩使得经济形势更加不易,重新使公共财政恢复秩序也变得难上加难。 XXIII. 除了难以负担的外债压力,这五个经济体都在尝试通过痛苦地内部贬值(一年接着一年削减国内成本)来重拾经济竞争力,但是只有爱尔兰在单位劳工成本上实现了显著的削减(之前爱尔兰劳工成本的上升幅度是五国中最大的)。至于其他的四国,很难再找到别的国家比它们在内部贬值上做的更糟的了。南欧的劳工市场一直臭名昭著的一点就是牺牲圈外人(临时工和失业人员)以保护圈内人(永久雇员)。这种死板的规矩意味着一个公司只能通过停止招募新员工和裁掉临时工而无法借助降低工资来削减劳工成本。 XXIV. 它们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像在马拉松比赛中一样,下半程最为艰难。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极高的危险级别:爱尔兰和葡萄牙15%、西班牙25%劳动力失业。虽然爱尔兰一直维持了一个小额的收支盈余而且赤字在逐渐收窄(塞浦路斯和希腊的赤字依然高企),但若不是这些边缘经济体已经如此萧条乃至大幅削减进口需求,情况会更加糟糕。 XXV. 这些事实都在表明不应该只有希腊一国离开欧元区。和希腊一样,如果能够采取可靠的政策避免失控的通货膨胀,其他四个接受救助的国家都将能够通过货币贬值迅速提示经济竞争力。而且如果在希腊问题上政治能够战胜法律:允许它留在欧盟且准入欧盟共同市场,所有的这五国都应该适用。 XXVI. 这样的举动必然会让市场大为震惊,因此做出在欧元区余下的成员国范围内推进债务共同化以及建立银行业联盟这两项重磅承诺是在第一时间保护意大利和法国(不受市场冲击)的基础。此时做出这两项承诺对于德国来说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个倒退,因为原则上一个更可靠的货币联盟将不太需要成员国之间分担压力。事实上,这轮大规模解体最重要的潜在收益在于它将通过重塑市场对一个更苗条却更强壮的单一货币区域的信心来彻底终结欧元危机。 XXVII. 此外,这种做法还起到了阻止救助基金变成永久性转移支付的作用,由此可能避免更大的潜在代价。再统一后乃至当今的德国正是一个鲜明的例子:IMF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德国相对贫穷的各州已经对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这点好处产生了依赖感。德国公众最担心的正是相同的后果在欧元区重现。例如说,一个基于加拿大模式的转移支付联盟将意图使现有欧元区各成员国财政收入变得更加平均。要使欧元区最贫穷的政府(包括希腊和西班牙)达到接近中等收入但仍低于平均水平(比如爱尔兰)的程度,可能需要每年向其转移2500亿欧元(其中的800亿欧元将来自德国,约占GDP的3%)。 XXVIII. 但就短期来看,五国同时退出欧元区所产生的代价将明显高于希腊单独退出。尽管希腊之外的四国情况并不像希腊那样糟糕,但它们的平稳退出或许也将需要一部分额外的援助——假设附加1000亿欧元,德国将提供其中的330亿。欧元区有能力能够负担由官方贷款产生的额外债务敞口,因为对这四国的救助资金中的每一笔都比对希腊的那笔要少很多。总计欧元区各国政府向这四国做出的救助承诺接近2000亿欧元(等于希腊救助计划),但是实际上已经拨付的款项尚不足其中的一半。最大的风险敞口还在欧元系统内部。据估计,在过去两年里,为了平复市场情绪,欧洲央行还吃进了额外800亿欧元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债券。欧洲央行还持有Target2机制下其他四国约6000亿欧元债权。 XXIX. 将这些数字加起来所得出的五国全部离开欧元区的总成本将达到1.15万亿欧元,德国将承担其中3850亿欧元,占GDP的15%。额外的银行救助花费将使这个数字上升到4960亿欧元,合德国GDP的19%。这样一来,德国政府公债占GDP比重将从2011年的81%上升到100%,3A信用评级也将岌岌可危,而德国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在这五个经济体中持有的超过2000亿欧元债权也将蒙受巨大损失。 XXX. 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最大风险在于推进债务共同化和银行业联盟的努力最终可能尚不足以稳定余下的欧元区,从而导致一轮彻底的解体,引发剧烈衰退,造成毁灭性的经济后果。市场总是在问,“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答案轻易脱口而出:意大利。就它的净外债情况和掌控之下的基本预算(支付利息之前)来看,意大利没有必要离开欧元区。但是,和希腊类似,意大利无法很好地与单一货币共存:它的公债负担欧元区第二高(仅次于希腊),达到GDP的120%;并且经济再度陷入衰退。过去的十年间经济增长不堪入目(贝卢斯科尼是个经济灾难),单位劳工成本却大幅飙升。一旦退出欧元区的五国应用汇率更低的新货币,重塑意大利竞争力的工作将难上加难。 XXXI. 由于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紧密的贸易、财政联系,市场越害怕意大利,对法国的担忧就将同时水涨船高。考虑到这一点,德国将很难在欧盟委员会获得对于这项激进计划的支持。协调一个维持欧元区完整的方案似乎面临难以克服的政治障碍,但达成有计划地驱逐五个成员国的协议甚至比前者更加困难。 结论 XXXII. 在这两个选择中,我们判断一轮稍大规模的解体相比希腊单独离开欧元区更具经济意义。但是我们同时要强调一旦前者在实施过程中误入歧途,连带的经济和财政代价也将更加高昂,并且贯彻执行这项重大决定将比协调希腊一国的退出困难得多。最后,这两个选择有一个相似的弊端:即使它们成功生效,所产生的很多收益也都只能在很久以后方能体会得到(不再需要向欧盟边缘国家进行转移支付);但是它们的成本无一例外都落在了现在,落到了您和您的政府头上。 一份附在这份备忘录上的便条指出(由一名默克尔的助手撰写),默克尔在读到它之后认真想了很久如何回复。她是一名千锤百炼的科学家、久经沙场的政客和天性谨慎的人。深入思考过后她虽然肯定了B计划相较她当前战略的优势,但是至少在此刻她仍然不愿意冒这个险。她要求销毁这份备忘录,誓言在她任下欧元区不会分裂。但是默克尔那位接受吩咐的助手认为应该保存B计划以备不时只需。他将文件抽出碎纸机另为保管。没有人需要知道德国政府一直乐于思考看似不可能的方案。直到,这份备忘录流出。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riefing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3 15:59 , Processed in 0.0838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