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文艺 查看内容

[2012.08.18] 帕特•巴克携新作迎来重生

2012-8-20 09:31|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1453| 评论: 7|原作者: 敛刃

摘要: 战争和那永不消散的伤痛
【导读】以一战题材而知名的英国女作家帕特•巴克推出新书《托比的房间》

新英国小说

迎来重生【注1】

战争和那永不消散的伤痛

Aug 18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regenerated.jpg
吠吧,咬吧

《托比的房间》,帕特•巴克著。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社出版。全书265页,售价16.99英镑。美国地区将由双日出版社于十月出版。Amazon.comAmazon.co.uk 有售。


帕特•巴克【注3】的十二部小说涵盖各种主题——从阿富汗和波斯尼亚地区的冲突到英格兰工人阶级的贫困,无所不包。然而给她带来最高知名度的还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作品。她那令人难忘的《重生》三部曲【注4】根据下列几位人物的经历而创作:两位英国战争诗人西格弗里德•萨松和威尔弗雷德•欧文,以及为他们治疗炮弹休克症(注:长期作战引起的精神疾患)的神经科医生。三部曲的最后一卷——《幽灵路》赢得了1995年的布克奖【注5】。

巴克于2007年重回战争题材,推出了《生命课程》【注6】。这部作品是关于三个学生之间的三角恋的。他们就读于伦敦的斯莱德艺术学院,师从亨利•唐克斯。唐克斯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既是外科医生也是艺术家【注7】。《托比的房间》是《生命课程》的新续集,极具可读性。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和前作有部分交集,但
也算得上是一部独立的小说作品。

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英国上流社会生活的所有主题:性和乱伦、社会阶级、不平等现象以及那经久不息的争论——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究竟是努力奋斗还是轻松地去施展个人魅力?与标题同名的主人公托比
在开篇几章内就死于一场战斗;读者如同时空旅行一样,从和平时期那青翠平整的草地来到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的战场。故事由托比的姐妹继续展开,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的生平和他究竟因何丧生。

巴克小说的魔力在于对书中人物那鲜明的刻画。“刀具碰到盘子,谨慎而很有涵养地轻轻作响”——仅仅这么一句描述,托比令人窒闷的家庭生活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巴克让人联想起几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一位女子检查着一个死去男子的胸腔,想起了国王学院礼拜堂的屋顶。这种写作手法和这部关于艺术家的小说相吻合。“撕裂的血肉;撕裂的土地,”一位伤者指出(他本人也是艺术家),“如果
不看别的,土地上的沟壑也算是一道风景了。”

一战【注8】影响了所有人——不论是在前线战壕里的士兵,还是在国内的民众,都难以幸免。然而,巴克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人自身心里的黑暗有多么令人窒息。战争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联系。一名男子负伤了,永远地成了跛子;而他朋友的父亲在家里床上奄奄一息,身边都是亲人。他很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呢?事后有人问他,人的痛苦是不是也有高下之别?他回答说:“你知道吗,我有时候的确这么认为。”


《托比的房间》讲述的故事如此悲伤,几乎没有人会感到开心。不过,这部小说读起来仍然令人振奋不已、手不释卷。巴克的书迷将希望她日后推出本系列的第三部续作,就像《重生》三部曲那样。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Books and arts


译者注:

1. 之所以把标题译为“迎来重生”,是因为“Regenerated”一词照应帕特•巴克著名的作品“Regeneration”(中译《重生》)。译者推测,本文作者之所以用“Regenerated”作为标题,既是指帕特•巴克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推出新作重回战争题材,又是指巴克的作品能够给经过伤痛的人加以治愈,让他们获得重生。

2. 图片下配的小字“Bark and bite”巧妙对应帕特•巴克的姓氏“Barker”。译者推测,配图者以“Bark and bite”喻指巴克推出新书。

3. 帕特•巴克(Pat Barker):英国女作家,生于1943年5月8日。她的作品大多以回忆、创伤、生存和恢复等为主题,侧重心灵愈疗,文风坦率平实。(译自英文维基百科)。

4. 《重生》三部曲(Regeneartion Trilogy)是 帕特•巴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于2012年被英国《观察家报》(The Obersever)提名为“十佳历史小说之一”。第一部《重生》(Regeneration)创作于1991年。第二部《窥孔》(The eye in the Door)创作于1993年。第三部《幽灵路》(The Ghost Road)创作于1995年(译自英文维基百科)。

5. 曼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常称为布克奖(Booker Prize),当代英语小说界的重要奖项。只授与大英国协或爱尔兰的作家。每年颁发一次,与诺贝尔奖一样,只颁予仍在世的人。通常获布克奖的作家皆会得到国际的推崇与肯定(来源:维基百科

6. 《生命课程》(Life Class)是帕特•巴克于2007年推出的小说,故事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初期,主人公为斯莱德艺术学院(the Slade School of Art)的三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志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前线医院提供援助(译自英文维基百科)。

7. 亨利•唐克斯(Henry Donks)为现实存在的人物,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艺术教育者。更多资料可参见其人英文维基百科

8.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WWⅠ、Great War;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丧生,2000万左右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其中又以西线最为惨烈(来源:维基百科)。
文中此处的 the great war 虽未大写,但就是特指一战。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幸福、_找不到 2012-8-17 16:13
小刺 仅供参考~

1 但它也可以成为一部独立的小说作品
但也算得上一部独立的小说作品

2 与标题同名的主人公托比在书的前面部分就死于一场战斗
在开篇几章

3 从和平时期那整洁、青翠的草地来到战场上,到处都是被压坏的树篱和面目全非的尸体
从和平时期青翠平整的草地来到满目疮痍的战场
满目疮痍; 充满视野的全是创伤。比喻到处都是遭受破坏的景象
lz如果觉得body没有译到位可以加上尸横遍野

4 “If you take the other features away, the wound becomes a landscape.”
“如果把其他的特征不计在内,土地上的沟壑将只不过是一道风景罢了。”
如果不看其他的,这伤也算得上一道风景了'

引用 waterynight 2012-8-19 18:51
好译作
最后一段“几乎没有人会感到开心”是不是有些歧义呢,好像读者看了会不开心似的。
不知能否意译为“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没什么皆大欢喜的结局”,后面加转折“不过”也很自然。
这个译法也不是特别满意,希望抛砖引玉。
引用 敛刃 2012-8-19 19:26
waterynight 发表于 2012-8-19 18:51
好译作
最后一段“几乎没有人会感到开心”是不是有些歧义呢,好像读者看了会不开心似的。
不知能否意译为 ...

For such a sorrowful tale, where almost no one is happy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没什么皆大欢喜的结局

由于巴克的书大多是一战题材的,各种死亡啊什么的,觉得“皆大欢喜”是不是不太合适。各位坛友谁有更好的译法请跟帖指教
引用 _易雪_ 2012-8-19 19:56
For such a sorrowful tale, where almost no one is happy
《托比的房间》讲述的故事如此悲伤,几乎没有人会感到开心

这么说会有两种感觉,一个是读者看着悲伤,另一个是里面的人物很悲伤

《托比的房间》讲述的故事如此悲伤,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开心的
引用 敛刃 2012-8-19 20:00
_易雪_ 发表于 2012-8-19 19:56
For such a sorrowful tale, where almost no one is happy
《托比的房间》讲述的故事如此悲伤,几乎没有人 ...

For such a sorrowful tale, where almost no one is happy, “Toby’s Room” is nevertheless an enthralling and uplifting read.
结合后面半句的 neverthelss、 enthralling and uplifting,我觉得这里的 no one is happy 是指读者不会开心,而不是书里面的人物。毕竟这是和战争和死亡相关的书。所以应该是读者看着悲伤
引用 敛刃 2012-8-19 20:07
_易雪_ 发表于 2012-8-19 19:56
For such a sorrowful tale, where almost no one is happy
《托比的房间》讲述的故事如此悲伤,几乎没有人 ...

嗯 where 的确是修饰 tale 的,我觉得这里的 where 类似于 when you read it,表示读者阅读时的状况。 还是读者不开心的可能性略大,也是个人意见~
引用 waterynight 2012-8-20 19:07
敛刃 发表于 2012-8-19 20:07
嗯 where 的确是修饰 tale 的,我觉得这里的 where 类似于 when you read it,表示读者阅读时的状况。 还 ...

这里的where不是应该做in which解吗,还是书中人物不开心啊。如果是读者不开心,后面一句话不就矛盾了嘛

查看全部评论(7)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3-29 23:11 , Processed in 0.10594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