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赏析 查看内容

[2012.09.22]北极海冰: 现在你可猜不透了

2012-9-24 14:26|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4308| 评论: 18|原作者: 终极奔跑者

摘要: 夏季北冰洋的海冰正在迅速消融
【导读】07年夏季的北极海冰消融让人心悸,可要同今年的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如此大规模的消融面前,科学家们的气候模型根本跟不上趟儿。虽说这其中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大自然的魔术还是让我们傻眼了。


北极海冰

现在你可猜不透了


夏季北冰洋的海冰正在迅速消融


Sep 22nd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2007年,北极海冰[sup][1][/sup]的夏季回退量远远大于历史观测值,这令气候学家们深感震惊。当年春季,北冰洋尚有近1500万平方公里(580万平方英里)的海冰覆盖——覆盖面积相当于俄罗斯国土面积的90%。到了9月中旬海冰覆盖达到最低点时,仅剩下417万平方公里。这差不多等于欧盟除去希腊后的面积。自1979年卫星能够观测北极区域以来,还没有类似07年夏季这样规模的融化发生。

可这样规模的融化,今年竟然又发生了。尽管07年之后的九月海冰覆盖区域较07年谷底时有所恢复,但近几年每年的最低海冰覆盖量均小于07年以前的最低记录。而今年,07年的最低记录不单单被打破,而且破得灰飞烟灭。早在8月26日,海冰覆盖面积就降到了417万平方公里以下。到了9月16日,也就是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所认定的最低点时,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见地图)。这相当于欧盟除去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和德国之后的面积。

从其它方面来说,2012年对北极是相当平常的一年,这让上述的一切显得更加不可思议。2007年的夏季天气伴随着温暖的偏南风盛行,多晴的天空让阳光肆意到极点,这些对冰的存留尤为不利。今年的天气离特殊情况还差得很远。不过事实上,在八月初,强劲的气旋侵蚀了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上大量的海冰[sup][2][/sup],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率都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观测值。

夏季海冰如此剧烈地收缩主要是因为温室暖效应在提升北极地区的温度。温度上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当空气更暖时,会有更多冰融化。同时这也会带来间接影响。其一可能是来自北大西洋暖而咸的海水会从巴伦支海冷而淡的上层海水下滑过。另一个影响可能是更暖的空气往往也更湿润。这样湿润的空气在夏季会夹卷更多的热量,冬季则会形成更多云,从而保持下垫面的温暖。

大变活“冰”的戏法


从理论上来说,气候模型应当可以梳理出是哪一个气候变暖的间接影响对海冰消融起了主要作用,也应当能表明有多少冰量的减退可以归结为自然变化的原因,又有多少减退应归结于因微弱变暖导致较大增温的反馈回路。最广为人知的反馈就是冰雪反照率反馈:当明亮而反照率高的冰面融化之后,更黑更暗的表面(“低反照率”)出露,较冰面吸收更多的热量,加速原先引发融化的进程。

可惜的是,现有的气候模型对北极地区的模拟似乎不是很在行。实际北极海冰的融化要比电脑程序计算的快得多。对于更多的热量是经由何种微妙途径输送到极北端的,这些模型似乎并没能把握住,而真正关键的可能正是这些微妙的途径。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难确定接下来夏季的海冰覆盖会以多快的速度收缩,但十有八九是要继续消融下去的。越来越暖的气候变化趋势意味着每年都将有更多的新成海冰于前一年冬天形成,而原始的海冰会越来越少。新成海冰往往又薄又脆,很容易在夏季的天气中分崩瓦解。并且,在一个更暖的地球上,能够让海冰增厚加固的寒冷环境越来越少,致使能够反转现有趋势的几率极低。

风型和长程自然气候的转变仍有可能延缓当前激烈的融退过程。但据美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马克·塞瑞兹表示,气候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机制阶段,最终绝大部分海冰将会先冻结形成、再融解消失,冻融交替,年年如此,整个夏季仅有极少的海冰能一直存留。在未来几十年内,9月的海冰覆盖低于100万平方公里可能会成为正常现象,这仅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之和。

现在的地球上,夏季的光照和洋流将更多能量输送到北极,这样的话,冬季,随着表层海水变冷,海冰重新凝结,那份能量中很大一部分将被重新释放。这一热量的释放可能会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可能是通过一支在平流层底环绕的急流来改变,也可能是通过其它形式改变。这些变化转而也会影响低纬度地区的天气。

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力求将西伯利亚北部伴随着多年夏季强烈海冰消融的广阔海域同其后西欧寒冷的冬季联系起来。研究人员一般认为热量释放对急流的作用可能会增加“阻塞”形势的频率,在阻塞型中,某区域的本应只停留数日的天气环境会阻滞维持数周甚至数月,引发干旱和高温热浪。

变完戏法就完了?


迄今为止上述猜测都没有得到证实,并且现在也没有明确识别恶劣气候的模式。致力于该项研究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詹姆斯·欧弗兰指出,通常气候温和的地区在09-10和10-11年经历了不寻常的寒冷冬季,一些人将此与之前的强融冰过程联系起来;但经过类似的融化过程,11-12年和08-09年的冬季气候却与上述两年的大相径庭。

气候变化对北极渔业和贸易的影响可能容易估量,但低势的海冰并不意味着北极到处都是开阔的海域。今年八月,壳牌尝试在楚克其海钻取石油,却让浮冰抢先封住了去路。虽然从大陆的规模来说浮冰很小,但按人类工程的标准讲却相当庞大。北冰洋另一端的帕里海峡,作为西北航路的一部分前几年一直不冻,今年却完全无法逾越。

这些蹊跷的变化将让北极变得难以捉摸。但如果细节都是复杂巧妙的,大图景终会明确而清晰,清晰得像大洋那样一览无余。




——————————————————————————————————————
注释:
[1]海冰:
海洋中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需要注意的是北冰洋中的冰为海冰,不能称冰川或冰盖。冰川分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称之为大陆冰川,分布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冰盖是一块巨型的圆顶状冰,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覆盖少于50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一般常见于高原地区),覆盖面积超过50000平方公里的叫做冰原。一般指大陆冰川,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所以北冰洋中的冰仅能称海冰,不能说冰川或冰盖。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558760.htm

[2]
NASA的资料显示今年8月的北极气旋风暴造成了大量海冰脱落。“It seems that this storm has detached a large chunk of ice from the main sea ice pack.”
http://www.nasa.gov/topics/earth/features/arctic-storm.html

极地气旋致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
http://world.kankanews.com/keji/2012-09-22/1542813.shtml

[3] jet stream 急流
急流是指大气中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的水平长度达上万公里,宽数百公里,厚几公里。急流中心的 长轴称为急流轴,它近于水平分布。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或等于30米/秒,它的风速水平切变量级为每100公里5米/秒,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公里5-10米/秒。按急流出现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atmosphere/main/k13111.html

[4]
西北航路:自北大西洋通过加拿大北极岛至太平洋的航路。
北极冰的融化将使全球最具神化色彩的西北航路的船舶通行能力获得增加。该航路横越加拿大北部,是亚洲至欧洲最直接的海上航路。目前亚欧两条主要海上航线是穿越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或经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及苏伊士运河。而新航路将把航行时间从22天缩短到15天。
海冰融化总的趋势是西北航道畅通,与文中这里所述的是不同的。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0709/21/79157.shtml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终极奔跑者 2012-9-23 10:48

红色标记处译得不太有把握,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1、首先标题我是这么理解的。Now you don't 经常使用的在“Now you see it(them), now you don't.”这句话中。是形容魔术师变魔术时观众先前看得一清二楚后来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所以酌情译为“现在你猜不透了”。
2、“Until now”一处是联系上一段there had been no melt like it until now.中文译得不知是否合适。
3、“it has been smashed”(……一下就想到绿巨人有木有……)smash这里连同上句译得不太漂亮,有合适的建议还请交流。
4、第三段的 “It is ture that ……but……” 一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相关的气候学资料做了处理(将“不过”的转折意放在句首)。如果整理的逻辑关系有误的话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5、“the effect on the jet stream”里的“the effect”我理解成上文的热量释放的影响。结合上文热量的释放可能通过急流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其实急流也就是热量释放的影响,转变一下我觉得也大可理解为“热量释放造成的急流”
6、“Over and out”的小标题翻译全凭文意推断,可能理解上会有偏差。

@悠悠万事97 如果汤版有时间的话还请指点一下


引用 悠悠万事97 2012-9-23 20:48
终极奔跑者 发表于 2012-9-23 10:48
红色标记处译得不太有把握,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1、首先标题我是这么理解的。Now you don't 经常使用的在 ...

over and out:
原意是“通话完毕”
你可想一下电影里拿报话机通话的警察或军人,over是说他说完了,等别人说;但加上out就是“我说完了,你也甭讲了”。
引用 悠悠万事97 2012-9-24 00:03
there had been no melt like it. Until now. 还没有类似07年夏季这样规模的融化发生。今时却也不同往日。
原文以上两句必须放在一起考虑:There had been no melt like it,until now.
意思就是:一直没有类似07年夏季这样规模的融化发生,现在发生了。

it has been smashed. 而且破得灰飞烟灭。
理解是对的。这里是说,“不但被打破了[只要破一点就算破],而且被破得惨不忍睹”

3.41m km2  314万
341万

It is true—but不过事实上,而
的确,[退一步说]但是[加强语气]

cyclone 气旋
飓风

both before the storm and after it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率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观测值。
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率都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观测值。
建议加一“都”字以强调both

广为认知
广为人知

It seems these are not capturing the subtletyies of the ways in which more heat is getting to the far north, 对于更多的热量是经由何种微妙途径输送到极北端的,这些模型似乎并没能把握住,
这些模型似乎并没能把握住更多热量向极北地区传输方式的精微之处,

September ice cover of less than 1m km2 could be normal within decades. 在未来几十年内,9月的海冰覆盖将长期低于100万平方公里,
在未来几十年内,9月的海冰覆盖低于100万平方公里可能会成为正常现象,

A world in which sunshine and ocean currents push a lot more energy into the Arctic in the summer will be one where much of that energy comes back out in the winter, as the surface waters cool and the ice freezes back. 在夏季,光照和洋流将更多的能量输送到北冰洋,在冬季,随着表层海水变冷,海冰重新凝结,大部分能量将重返全球其它地方。
在一个夏季的光照和洋流将更多能量输送到北极的世界里,在冬季,随着表层海水变冷,海冰重新凝结,那部分能量中很大一部分将被重新释放。[因此北极更不容易结冰]

that the effect on the jet stream热量释放造成的急流
jet stream is a very strong wind that blows high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eather.
           (c)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因此:对急流的作用

normally temperate places saw unusually cold winters in 2009-10 and 2010-11, 09-10和 10-11年的正常情况下,温带经历了罕见的寒冷冬季,
通常气候温和的地区在09-10和 10-11年经历了不寻常的寒冷冬季,

But low levels of ice但低势的海冰
但水平的海冰[感觉说的是结冰地区较小]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ocean the Parry Channel, 楚克其海另一端的帕里海峡,
北冰洋另一端的帕里海峡,

But if the details are tricky, 但如果细节都是复杂巧妙的,
但如果细节难以认清,

the big picture is clear.大图景终会明确而清晰,
总形势却很清晰
引用 终极奔跑者 2012-9-24 12:12
悠悠万事97 发表于 2012-9-24 00:03
there had been no melt like it. Until now. 还没有类似07年夏季这样规模的融化发生。今时却也不同往日。
...


非常感谢汤版的建议!

1、改过了,比原译意思明确了。
2、感觉译得差不多这个就没改。
3、惭愧惭愧,没好好检查。
4、我把“不过”的转折提前是因为我觉得此段前面的意思是说“2012年是很平常的一年”,在文章说气旋侵蚀的时候,转折意其实已经有了,所以提前。(我不知道这个理解对不对,所以“的确、但是”的翻译暂时不接受)
5 这里cyclone没有翻成飓风是有别的考虑。

cyclone 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气旋,俗称台风。也就是说台风本身是气旋的一种。
        飓风指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也就是说飓风也就气旋的一种,只是发生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

我能查到的资料显示,8月份的气旋生成于阿拉斯加沿岸,但问题是这个沿岸是处于北太平洋东部的沿岸呢,还是北冰洋的沿岸我没有查到明确资料,所以暂时没有定为“飓风”。

6、已改
7、已改
8、我感觉意思差不多,就不改了
9、提议的意思更准确,改过。
10、这层意思我原译没译出来,参考建议改动了一下,可能不是和原文逐字对应的,但是读起来感觉好些。
11、暂时改了过来,
定义我明白,就根据定义的话, “jet stream”“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eather.”
不按照原文把“on”译出来是因为原理没有弄清。暂时改过但是这里想表达的原理还是不太清楚。
12、原来如此,改过
13、“低势”确实有造词之嫌,但是“水平”这个也不是太好。
14、嗯,已改
15、最后两处如果按照建议就要译成“但如果细节难以认清,总形势却很清晰”这里的逻辑关系我不是很明白……
暂时没有改

引用 格桑maerd 2012-9-24 20:35
到了9月16日,也就是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所认定的最低点时,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见地图)。
这个应该是说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了,然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认定这为最低点,句子有点点逻辑问题。
引用 格桑maerd 2012-9-24 21:17
终极奔跑者 发表于 2012-9-23 10:48
红色标记处译得不太有把握,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1、首先标题我是这么理解的。Now you don't 经常使用的在 ...


4.It is true that...but...   it's true说明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句的逻辑应该是虽然不可否认这个风暴破也有破坏海冰,但是风暴前和风暴后的海冰损失率都一样低于2007年的观测值。如果是风暴的缘故,那么风暴前不可能也低于观测值。风暴前和风暴后都低于观测值说明这个风暴的破坏是次要的,可能海冰这样消融有着别的原因。
引用 格桑maerd 2012-9-24 21:32
how much to feedback loops in which a little warming leads to a lot more.
又有多少减退应归结于因微弱变暖导致较大增温的反馈回路。
有多少减退归结为自然因素,又有多少海冰覆盖面积减退是因为微弱变暖而导致的大量冰消融。
a little warming leads to a lot more (melting).
引用 格桑maerd 2012-9-24 22:19
终极奔跑者 发表于 2012-9-23 10:48
红色标记处译得不太有把握,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1、首先标题我是这么理解的。Now you don't 经常使用的在 ...

3. 07年的记录不单单被打破,而且不复存在。也觉得这一句译得不是特别好,求高人指点。
引用 终极奔跑者 2012-9-25 09:07
悠悠万事97 发表于 2012-9-24 00:03
there had been no melt like it. Until now. 还没有类似07年夏季这样规模的融化发生。今时却也不同往日。
...

“indeed……but”一处我才弄明白,已经改过,谢谢!
引用 youruoruwo 2012-9-25 11:47
不过事实上,在八月初,强劲的气旋侵蚀了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上大量的海冰[sup][2][/sup],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率都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观测值

的确,在八月初,强劲的气旋侵蚀了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上大量的海冰[sup][2][/sup],然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率都远远超过了2007年的观测值

暖而咸的海水
直接翻成温暖的海水就可以了。

现有的气候模型对北极地区的模拟似乎不是很在行
现有的气候模型对北极地区的情况似乎不是很适用

对于更多的热量是经由何种微妙途径输送到极北端的,这些模型似乎并没能把握住,而真正关键的可能正是这些微妙的途径。
这些模型似乎并没能把握住更多热量到达极北端的途径的微妙之处,然而真正关键的可能正是这些微妙之处。
引用 终极奔跑者 2012-9-25 23:18
youruoruwo 发表于 2012-9-25 11:47
不过事实上,在八月初,强劲的气旋侵蚀了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上大量的海冰,而风暴前和风暴后的冰量损失 ...

1、之前已改过,可能你看的是首页文而不是论坛文。
2、已改
3、建议很好,已改
4、嗯,这个我还是保留意见,感觉没有大的提升。
感谢你的意见!
引用 寒依 2012-9-26 14:23
哪一个气候变暖的间接影响对海冰消融起了()主要作用,也()应当能表明(显示)有多少冰量的减退可以归结为(于)自然变化的原因,又有多少减退应归结于因微弱变暖导致较大(大量)融化的反馈回路(循环?)。
引用 gangangwen 2012-10-3 23:03
第一段
“回退量”这个词没见过,找了度娘好像也没这里的意思嘛,regular漏译。译成“周期性融化的程度”还好点似乎。

第二段
“尽管07年之后的九月海冰覆盖区域较07年谷底时有所恢复,但近几年每年的最低海冰覆盖量均小于07年以前的最低记录。”
中文有歧义。这句话的意思是,07年创了一个新低,从08年至今则介于07年的低点与07年之前的次低点之间。中文给人的感觉是:07年以后的几年有所上升,然后到了近几年又下降了。试译“九月海冰覆盖面积于2007年触及低点,这一数字到去年为止虽然有所反弹,但仍然低于之前的次低点。”

“而今年,07年的最低记录不单单被打破,而且破得灰飞烟灭。”
“破得灰飞烟灭”搭配有问题。试译“在横盘整理了数年之后,今年终于向下加速击穿了2007年的低点,刷新了历史最低数据。

“到了9月16日,也就是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所认定的最低点,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
英语的September 16th充当定语从句mark的主语。到了中文里面,译为同位语了,去掉定语就是“9月16日是最低点”,显然存在语病。文意是9月16日创下最低点,最低点是341万平方公里。试译“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认定,海冰覆盖面积于9月16日跌至最低点341万平方公里。”

第三段
“从其它方面来说,2012年对北极是相当平常的一年,这让上述的一切显得更加不可思议。”
“从其它方面来说”和后面句子搭配有问题。试译“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2012年的北极气候与往年没什么两样——这使得海冰覆盖面积的减少更加异乎寻常。”

“今年的天气离特殊情况还差得很远。”
直译不符合中文习惯。试译“相比之下,今年的天气正常了许多。”

第四段
"温暖的海水"改为“高盐的暖流”

“冷而淡的上层海水”改为“低盐的上层寒流”

“滑过”改为“流过”

“更暖的空气往往也更湿润”比较级没必要译出。试译“暖气流所夹带的水汽”

“保持下垫面的温暖”改为“使云系下的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第五段
"微弱变暖导致较大融化",“微弱”太弱了。试译“气候缓慢变暖导致冰块极速融化”。前面那个“因”删去。

“当明亮而反照率高的冰面融化之后,更黑更暗的表面(‘低反照率’)出露,较冰面吸收更多的热量,加速原先引发融化的进程。”
这句话是说:一旦冰块表面融化以后,表面的水相对于冰块更bright、reflective,从而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加速融化速度。(这个过程的重点是,融化的水必须覆盖在冰层表面,冰其实并没有“露”出来,只是原本你看不到的里层冰,现在变成外层冰看得见了)。试译“冰块表面的融水相较于冰块,因其更为明亮、光的反射率更高而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从而又有更多的冰块化成水,原本里层的冰块到了外层。因此融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第九段
“现在的地球上,夏季的光照和洋流将更多能量输送到北极,这样的话,冬季,随着表层海水变冷,海冰重新凝结,那份能量中很大一部分将被重新释放。”
后半句逻辑紊乱。其实是out(副词)指代out the Arctic(介宾短语)。试译“如今,夏季的光照和洋流将更多能量输送到北极。到了冬季,随着表层海水变冷,海冰重新凝结,那份能量中很大一部分又会送回北极之外”

第十段
"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力求将西伯利亚北部伴随着多年夏季强烈海冰消融的广阔海域同其后西欧寒冷的冬季联系起来。"
太长了,层次太多。various groups of researchers,没说“各领域”。试译“近些年,随着夏季海冰的加速消融,西伯利亚北部已出现广阔的无冰海域。众多研究团队力求将其同近期西欧愈发寒冷的冬季联系起来。”

“研究人员一般认为热量释放对急流的作用可能会增加‘阻塞’形势的频率,在阻塞型中,某区域的本应只停留数日的天气环境会阻滞维持数周甚至数月,引发干旱和高温热浪。”
太长了,层次太多。“在阻塞型中”可以转译为“这时”。试译“研究人员一般认为,热量释放对急流的影响会使‘阻滞’情形发生得更为频繁。这时,原本通常只会停留数日的天气,会停滞数周甚至数月,从而引发干旱和高温热浪。”(一般认为generally已经软化语气,might可以不译;停滞自然是停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因此region可以不译;weather condition实际和weather没什么区别,condition可以不译。这句句子已经够长了,能简则简吧。)

第十二段
"低势",我认为,这里level不是海拔或者高度的意思,而是数量的意思。

第十三段
“但如果细节都是复杂巧妙的,大图景终会明确而清晰,清晰得像大洋那样一览无余。”
这里其实逻辑上不存在条件状语,反倒有让步的意思。建议把“但如果”译为“然而即使”(即把if译为even if)。另外,条件句的主从句都是一般现在时,因此主句的the big picture is clear已是目前的客观事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解释现象,但现象已经是很明显的了(现象就是big picture,解释就是details)。试译“然而即使仍有众多未解之谜,北极冰面的照片已很清晰——如同那澄澈的海水一般。”(这句话的big picture是双关。第一关是指现象,与之前的details对应;第二关是地图,与本文所附的那张北极地图对应)


以上。
引用 终极奔跑者 2012-10-4 00:44
gangangwen 发表于 2012-10-3 23:03
第一段
“回退量”这个词没见过,找了度娘好像也没这里的意思嘛,regular漏译。译成“周期性融化的程度”还 ...

1、retreat
这里原先参考的是
李栓科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南极研究》 1995.04
的中英文摘要
里面的rate of retreat对照的是“后退速率”,当时想如果翻成夏季后退量(程度)略显生硬就自作主张改了一下。“回退量”这个词确实是我造出来的。抱歉。
regular当时想夏季本身带有周期性的意思所以没译,并非漏译。

2、提得很对,有歧义,
参考你的提议改过。

“而今年……”一句,
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修改。试译中“今年……击穿……低点”略有问题。

“到了……”
我的句子缩后是“到了9月16日,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
同英文原句By Sept 16th, which marked the low point, it(the coverage)was down to 3.41m km2的主干意思还是一致的。未改。

3、试译调整得很好!
考虑到这里要和上段连读,我还是将more的意思前置到句首。

4、修改建议很好,改过。

5、删去“因”。
关于“反照率”相关理论问题,
反照率=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
“……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具有较高的反照率,使入射的太阳辐射能量仅有很少部分被冰雪
覆盖区域所吸收……当全球变暖引起地表积雪面积减少而暴露更广阔的地表,使地表反照率降低,增强了辐射加热……”
引用自
寒旱所蒋熹的 冰雪反照率研究进展 的引言部分有简要的介绍,其中提到的理论和本文类似(不过他在引言里也是二次引用的)《冰川冻土》 2006年10月
如果我的理解有错误的话可以再讨论。

10、语序调整很好!改过。

12、原来如此!多谢点拨!

13、有道理,我觉得是较为合理的理解。改过。

非常感谢你的提议,
总体上来说很多语序调整十分必要也十分合理。很多理解很有启发!
有些地方大家的理解很一致,可能表述上略有差异。

引用 gangangwen 2012-10-4 01:14
终极奔跑者 发表于 2012-10-4 00:44
1、retreat
这里原先参考的是
李栓科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南极研究》 1995.04

“到了9月16日,也就是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所认定的最低点,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
在看这句话

英语是By Sept 16th, which marked the low point, it(the coverage)was down to 3.41m km2
你的翻译是:到了9月16日,也就是最低点,覆盖面积跌至341万平方公里。

懂我的意思了吗?你这个插入语“也就是最低点”修饰的是“9月16日”。但“9月16日”本身不是最低点,而是最低点发生的时间。最低点恰恰是其后的“341万平方公里”。
引用 gangangwen 2012-10-4 01:18
终极奔跑者 发表于 2012-10-4 00:44
1、retreat
这里原先参考的是
李栓科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南极研究》 1995.04

关于第五点。有一点你可能没理解。“吸收热量”不是说温度上升。相反,如果全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如果“反射”热量,温度上升。反射得越多,温度上升的越多。
引用 f136701065 2012-10-4 01:28
可以回复吧
引用 gangangwen 2012-10-4 01:49
看了一些资料。有些搞。
http://www.pep.com.cn/czwl/jszx/ ... 20100824_717226.htm
这个是黑色与白色的热效应,这个理论很简单的。黑的温度低,白的温度高。
但是又看了http://hi.baidu.com/oxrfvbafhldmnpe/item/ebe767042e3b0f12cc34eaf9
这里里面似乎又说,吸热越多,温度越高。

有些搞不懂。。。

查看全部评论(18)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3 10:13 , Processed in 0.0775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