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 下一个楷模 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政客都能从北欧四国吸取经验教训 Feb 2nd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时常在政府职能改革方面走在别人的前面。上世纪80年代,在撒切尔主义和私有化的推动下,英国脱颖而出;而弹丸之地的新加坡长期以来就是众多改革派心目中的榜样;如今,北欧国家可能会承担起相似的角色。 文中的北欧诸国主要是指以下四个国家: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这四个国家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他们的改革非常成功。作为一个资质平平收入一般的普通人,如果真有来世,你可能想投胎成为一名海盗。无论是从经济竞争力,还是从社会安全保障,亦或是从生活的幸福程度来说,北欧四国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避免了南欧的经济硬化症和美国的极端不平等。发展专家已经把成功的现代化称之为“到达丹麦”。这个一度只是自助家具和Abba乐队代名词的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天堂,创作出电视连续剧The Killing,拥有多次获评世界最佳称号的NOMA餐厅,以及风靡世界的电子游戏Angry Birds。 正如本周特别报道所指出的那样,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时机的巧合:北欧国家聪明地让债务危机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但是,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北欧模式盛行的第二个原因。如何对社会公共部门进行改革,从而让国家变得更高效、更灵活?北欧四国的答案给全世界的政客,尤其是那些债务缠身的西方国家的政客提供了一个借鉴。 从长袜子皮皮到私立学校【1】 在法国左派的眼中,他们的梦想是斯堪的纳维亚式的社会主义;对于美国的保守力量来说,他们担心奥巴马把美国带向“瑞典现代化模式”。因此,北欧四国的“小政府”思想对他们来说不羁是当头一棒。但是,他们这样想就落伍了。北欧国家确实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过量入为出的政策。在1993年时,瑞典的公共开支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67%。《长袜子皮皮》的作者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不得不支将其全部收入都用来缴税,即便如此仍然达不到要求。但是,量入为出的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1970年时,瑞典在世界富裕国家的排行榜上还排在第四位,但是到了1993年,她的排名跌到了第十四位。 从那以后,北欧国家开始转变思路,重点地倒向自由主义。在瑞典,政府部门占GDP的份额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这个比例不仅低于法国,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低于英国。政府下调了税率:目前的企业税为22%,远远低于美国。北欧国家把重点放在了平衡收支方面。当奥巴马还在为津贴改革同国会讨价还价的时候,瑞典早已对她的养老金体系进行了改革。美国的财政赤字为GDP的7%,而瑞典只有0.3%。 在公共服务方面,北欧国家同样务实。在他们看来,只要公共服务体系运转正常,谁提供服务都是一样。在丹麦和挪威,私营企业获准可以开办公共医院;在瑞典,教育券体系的存在允许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学校同公立学校进行竞争;在丹麦,同样的教育券允许人们对它进行充值。如果让米尔顿·弗里德曼来选择,他可能会放弃华盛顿而选择斯德哥尔摩,因为斯德哥尔摩更好地实践了他的理论。 所有的西方政客都无一例外地声称要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且还要促进技术的发展。相比之下,北欧国家的政客们有更多的理由来证明他们有资格这样说。在北欧,所有的学校和医院都得接受绩效考核,政府的运作被强制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进行:瑞典人有权查阅官方纪录;政客如果不骑自行车而去享受官方的豪华轿车,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会降低。北欧四国还在电子政务方面走在前列,Skype和Spotify都在这里安家落户:人们可以利用短信来纳税。 这听起来有点像“撒切尔主义”的增强版本。不过,通过证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有可能同大政府相结合,北欧国家还给信奉进步主义的左派提供了不少经验:在北欧国家,公共部门雇佣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30%。相比之下,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只有15%。他们都是坚定的自由贸易主义者,顶住了对市场进行干预的诱惑,甚至对标志性的企业都不实行保护主义:瑞典政府不仅未干预萨博的破产,而且还同意中国的吉利公司入主沃尔沃。但是,他们把重点放到了一些长期的项目上——在这方面,挪威是最明显的例子,她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总额已达到6000亿美元。除此之外,北欧国家还一直在想方设法缓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不利影响。例如,丹麦建立了一套“弹性保障”体系,这套体系让雇主解雇工人变得更加方便,但是雇主在解雇工人的同时还得为他们提供失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芬兰也为风险资本构建了一个网络。 瑞典式自助餐也有不好吃的部分 【2】 不过,北欧新模式并不完美。同本报的期望相比,北欧国家的公共开支在GDP中的比例仍旧过高,说实话,这种水平是难以持续的。同时,他们的税率依旧过高,促使企业家移居国外:伦敦住满了来自瑞典的高素质年轻人。另外,依靠福利生活的人太多,移民尤为严重。各国政府面临着消减开支的压力,随着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压力可能会促使他们进行更多的改革。同新加坡相比,北欧国家的政府仍旧臃肿,并且也没有把足够多得精力集中在按实际情况享受福利的方面。 尽管存在着以上种种不足,还是应当有更加多的国家向他们看齐。如同瑞典曾经历的那样,西方国家的大政府即将触及上限。欧盟的人口只占世界总数的7%,而社会开支却占了全球的一半。对此,安格拉·默克尔忧心忡忡。但是,北欧国家的成功给她提供了一些答案。不仅如此,欧盟各国还从北欧国家那里看到,他们也能获得真正的经济成功。在亚洲各国发展福利制度的过程中,他们也应该向北欧国家看齐:挪威是中国学习的重中之重。 北欧国家给人们提供的主要经验教训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这种新模式的实用性。政府大不是它受欢迎的原因,政府受欢迎是因为它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同加州的居民相比,瑞典人在缴纳税务时更加自愿,因为他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还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保健。北欧国家的改革成果远远超过了工会和商业游说组织的目标。事实就是事实,因为它就摆在那里。你可以把市场机制注入到福利制度中去,从而强化市场机制的表现力;你也可以把津贴项目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从而避免后代人以借债为生。但是,你必须要有根除腐败和特殊利益的意愿,你必须要做好准备,把陈腐的左派和右派的正统观念抛在一边,到各个政治派别中去搜寻有益的观点。在未来的数年中,世界将把时间花在对北欧模式进行研究上。 【注】 1.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1907—2002),女,瑞典人,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开创了瑞典儿童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使得她蜚声瑞典,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代表作还有《小飞人卡尔松》、《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等,她共为孩子们写了87部文学作品。 2.传说中,自助餐的真正起源,是八至十一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就是现在的瑞典所在地。那时的海盗们每次有所猎获的时候,就要由海盗头头出面,大宴群盗,以示庆贺。但海盗们不习惯当时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于是便独出心裁,发明了这种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因为这种食材好准备,又经济实惠,因此很快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七月天|
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2-5-25 18:17 , Processed in 0.07787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