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防御系统 真正的星球大战 大材小用的美国航天局应该做点实事 Feb 23rd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1908年,一颗城市街区大小的陨石以每秒15公里(9英里)的速度冲入大气层,把相当于整个伦敦大小的地方夷为平地。因为陨石的撞击地点在西伯利亚,所以没有被什么人注意到,注意到的人也没什么影响力。但是,假设它摧毁的是欧洲或者北美的一个城市,那么20世纪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会因此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后来确实又发生过一次,但威力小了一些。机缘巧合,这次又是西伯利亚。2月15日,一颗流星一头撞入了乌拉尔,导致超过1000人受伤。如果它落入德国,或者广东,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无独有偶,同一天内另一颗更大的小行星“2012 DA14”与地球擦肩而过,近地距离只有27000公里。以天文学标准来看,这只是毫厘之差。是时候认真想一想如何防止这样的事件发生了。我们应该建立小行星探测和预警系统,要么把它们炸掉,要么把它们推离轨道。这当然代价不菲,而且需要研发出新科技。但幸运的是,我们恰好就有这么一个机构,该机构既有钱又有才,只不过现在被大材小用,正等着我们赋予它新使命呢。 命中! 美国宇航局NASA已经成了一个奇妙的混合机构。它的一个身份是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之一,能把机器人探测器送上其他星球,能运行太空望远镜,并且已经资助了一些致力于寻找大型小行星的科研项目 — 尤其是那些一旦与地球轨道交叉,就能把人类文明送回中世纪的小行星。如果真的发现了这种“星球杀手”式的小行星,人类可以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做准备;发射一枚火箭或者一枚核弹,只需轻轻一推就足以使其改变轨道。 真正的问题是“城市杀手”式的小行星。这种小行星以目前的观测手段很难发现,却有足够的威力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寻找这种小行星就需要NASA的另一个身份发挥作用了。NASA的非科研身份曾经为我们带来阿波罗计划,但1972年该计划被终止后,NASA的这个身份就一直处于待业状态。NASA认为造几个航天飞机能给自己找点事干,但事实证明,又便宜又可靠的轨道飞行器根本就造不出来。后来他们又开始打国际空间站的主意,结果发现国际空间站不过是漂在天上的锡制罐头,对科研毫无帮助。最后他们开始造火箭,万一有一天各国政要决定要上火星了,他们必须所准备。 在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里,NASA的这部分职能早就该下岗再就业了。之所以还没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航空公司强大的游说能力。这些公司觉得NASA是把纳税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股东兜里的好办法。这种偷窃行为要是能干点实事可能就不会这么招人厌恶了。这好办啊。于是,NASA这部分预算的名义变成了防止地球遭受外来袭击,不过不是对付邪恶的外星人,而是充满随机性的宇宙。 有两样东西要提前准备好。一是要扩大天文望远镜系统,地面上也好,空间轨道上也好,只要能对威胁起到预警作用。二是应对威胁的方法,可以使用激光或是遥控爆破改变袭来物的轨道使它绕过地球,或者(如果前面的方法做不到)让它落在无人区。 这样的技术挑战绝对配得上动用NASA的工程师。一来可以让NASA的官僚们保住饭碗,二来可以保证资金继续流入航空公司的腰包。其花费大概也不会超过空间站(约1000亿美元)。而且,如果该计划起作用,不但会给美国带来好处,对全世界也大有裨益 — 这不正是这个发达国家经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声称自己应该做的吗。 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从月球返回时,他们在那留下了一块纪念牌:“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对美国和NASA来说,这可是证明自己会说到做到的绝好机会。 From the print edition: Leaders 来自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572203-something-useful-americas-underemployed-space-agency-do-real-star-war |
lc_lc_lc_ll 发表于 2013-2-28 16:19
1 By chance翻译成“巧合的是”会更顺一些
2 NASA, America’s space agency直接翻译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13:24 , Processed in 0.1101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