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专栏 信贷观察 一本新书指出:投资者应当关注信贷周期,而不是经济增长 Mar 16th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千禧年开始之际,投资者信心满满,认为股票市场高回报的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永远存在下去。不仅美国的股票价格处于估值的历史高点,而且一些出版物,如《道指36000点》、《道指100000点》等书籍也在向投资者鼓吹: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唉!可是事实证明,21世纪头十年是让投资者极度失望的十年。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重大股灾,一次是在2000年-2002年间,另一次是在2007年-2008年;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养老金计划的年均收益率仅为可怜的0.1%。 信贷分析师托马斯·奥布里在其新书中指出,投资者一直都因“经济增长推高投资收益”这一信条而误入歧途。但相关研究显示,不仅经济难以预测,而且GDP增长与投资回报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其原因有三:第一,多数上市公司都是跨国公司;第二,经济增长常常伴随着新股的发行,因此增长的收益不可能全都落实到现有股东身上;第三,正如近几年的情况那样,当GDP萎靡不振时,利润的增长确确实实有可能比以前更快。 相反,投资者应当关注信贷周期。奥布里的分析脱胎于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早在1898年出版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所提出的思想。后来,该理论又被奥地利学派继承。其具体内容如下:在均衡的条件下,资本的回报(即商业利润)应当等同于资本的成本(即借贷成本)。如果回报高于成本,就会存在大量的信贷需求,随之而来的将是经济过热;如果回报低于成本,随着公司纷纷倒闭,经济会陷入衰退。 奥布里对此又做了一些补充。他认为,尽管企业清楚它们的资金成本,但是它们不知道资本的未来回报是多少。结果,“实际回报与预期回报之间的差异常常让企业家感到惊讶,而这正是经济具有动态特征的原因。” 在这种分析的启发下,奥布里建议,投资者应当监控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他把这种差额称之为“维克塞尔差异”。如果两者之间的差额存在并且不断扩大,股票价格就会上涨,经济体会承担更多的债务;如果差额持续缩小,股票价格就会下跌。 这种分析方法难在如何估算这两个数字。为此,奥布里用企业已投入资本(既包括债务也包括股票)的回报来代替资本回报,用五年期国债收益率的5年移动平均值来代替资本成本。其中的第二个标准几乎完美无缺。因为,即使在财政危机期间,也很少有企业能以比政府还要低的成本筹措到资金。但是,5年移动平均值正是那种起作用的趋势变化,同时国债收益率至少也是一种与其相一致的衡量标准。 奥布里把他的模型放到1986年-2011年之间进行了回归验证,当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扩大时,就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当差额缩小时,就转战政府债券。按照这个模型所提供的方法,如果在1986年-2011年间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扣除通胀因素后,其年均收益率为8.7%,比分别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都要高。 即便投资者按照该模型在1996年-1999年间转投国债,从而错过科技类股票的大幅上涨,该模型依旧会有杰出的表现。在最近的这场危机,该模型表现得更为出色:如果投资者按照该模型在2007年和2008年转投国债,就会躲过当时的股灾;如果投资者随后又因2009年和2010年的大涨而及时撤回到股票市场的话,就能大赚一笔。 关于这一点,投资者有必要保持一丝谨慎。只要接受分析的数据的时间跨度足够长,那么就总有可能找到一种能够在过去的时间里提供超额回报的模型。然而,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当投资者试图将此类模型应用于实践时,模型总是失灵。至于今年,奥布里称他的模型看好美国股票。相比之下,英国市场则没有多少前途。 即便奥布里的模型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那么这至少也说明他的方向还是正确的。他的理论契合了由查尔斯·金德伯格提出的“疯狂、恐慌和崩溃”的经典泡沫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乐观的企业和消费者在繁荣期间承担了更多的债务,仅仅是为了让银行在泡沫期间停止放贷,因此“疯狂和恐慌的周期是信贷供应顺周期变化的结果”。任何一位在1978年就拜读过金德伯格书籍的投资者至少能对已经过去的二十年做出提前预警。 |
orangesisu 发表于 2013-3-19 17:26
楼主翻得很棒~!\(^o^)/~ 我来鸡蛋里挑挑骨头~~呼呼~ 各位大神~欢迎拍砖(*^__^*) ~~
1, …investors have ...
Should the gap be positive and growing,
如果差额为正并持续增长
But it is the change in trend that matters, and the government-bond yield is at least a consistent measure.
但重要的是数据走向的变化,以及(相对于其它资本成本收益率来说)政府债券收益至少是一个稳定的衡量标准。
Mr Aubrey backtested his model between 1986 and 2011, switching into equities when the gap was widening and into government bonds when it was narrowing. The approach would have earned an 8.7% average real return from American assets between 1986 and 2011, more than either equities or bonds would have earned on their own.
奥布里用1986到2011年间的数据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测试,当(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增大时,投资股票;反之,则投政府债券。按照这个模式,在1986-2011间,他能从美国资产中赚取年均8.7%的实际投资回报,高于分别投资股票和债券所获得的投资回报。
This outperformance occurred even though the model would have switched investors into government bonds from 1996 to 1999, missing the dotcom boom.
即便是这个模型可能会在1996年-1999年期间建议投资者转投政府债券,这一骄人业绩也依然能得以展现——免遭互联网泡沫的冲击。
Even if that turns out to be wrong, at least he is look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即使这个模型最终被证实是错的,至少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看。
orangesisu 发表于 2013-3-19 17:26
楼主翻得很棒~!\(^o^)/~ 我来鸡蛋里挑挑骨头~~呼呼~ 各位大神~欢迎拍砖(*^__^*) ~~
1, …investors have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2-21 22:50 , Processed in 0.0872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