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速度并非一切 不必悲观,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后是一个更现代化的经济状态 Apr 20th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数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因为重视速度轻视平衡而广受批评,其经济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增长但缺乏考虑,迅猛向前但危机四伏。快速的发展使得渔村变为工业区,工业区又成了金融中心,但这样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过重的投资比重压缩了消费的增长,重工业又使得服务业难以发展,这就好像是说制造产品比服务于人更加重要。 但是这周,中国经济受到的批评稍有不同:增长不够快。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本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7%,略缓于先前季度,这显然不是预期的速度。考虑经济状态曾在1月和3月有过惊人的剧增,增长动力究竟缘何减弱尚不清楚。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放缓,前景较为黯淡的IMF几大经济体也不容乐观,中国股市对此持消极反应。 但是正如经济的快速的增长掩盖了潜在的压力,如今放缓的增长背后也有两股振奋人心的趋势,这可能给中国的未来带来不小的影响。消费的比重尽管仍旧较低,但在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中已经发挥了超过投资的作用。这一情况使得2011年以来的投资引导型经济增长形势得以转变。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三个季度以来,服务业在GDP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工业,上溯四个季度则几乎发挥相同作用——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尚未出现过的。 简而言之,中国正在适应现代的发展模式,变得更像一个西方经济体,即:消费者和服务者是经济主力。这两种积极的趋势可以相互促进,因为服务业比工业更利于吸纳劳动力,它的增长将促进工资乃至家庭收入的增加。工资袋鼓了,消费自然就得到动力,而消费支出反过来又利于服务业。正如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在经济生活中,“结果成为原因,原因变成结果”。 部分经济结果是由政治因素造成的。2008年,政府通过确立更为严苛的劳动法支持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劳动者的购买力。政府通过允许本币升值,将经济重心引向国内,由出口领域转向即产即销的服务领域。同时还为商业部门减轻财政负担,用较少的增值税代替了粗放的营业税。 慢下来可以更好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过于剧烈,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话,这样的结构性改善便无足轻重了。对于已经崩坏的经济体来说,结构再平衡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安慰。但是现在的减速尚未伤及就业市场。根据野村银行的报告,第一季度待业人群中人均职位空缺为1.1个单位,为2001年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值。城市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 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正在接近其极限的状态下运转。正如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超高速增长”如今已不切实际,更谈不上合乎预期。这届政府将规范影子银行(在中国主要是指“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译者注),继续限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坚决遏制政府支出上的浪费,比如伴随公款消费而来的送礼、拍马宴、茅台宴。 由于中国经济逐渐成熟,它的增长速度必将放缓。违反这一经济规律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和其他更严重的后果。总之,经济的快速增长绝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
眸眸momo 发表于 2013-4-26 17:21
Rather than chasing growth at any cost, his government has imposed regulations on shadow banking, pe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4 15:20 , Processed in 0.0669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