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创始人孙正义
他还在不断前进 一个日本少见的白手起家的商业领袖希望通过电信业为日本注入活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11月25日文章 写于日本东京 “他们都是商场上的失败者。当你碰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给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批评政府;他们甚至还抱怨天气!”。孙正义,日本软件银行公司(Softbank,简称软银)的创始人和老板,日本第三大电信集团的控制人,对于那些在呆滞的日本产业巨头中工作的不愿意冒险的经理人总是缺乏耐心。像他这样的创业型企业家“从来不会抱怨商场多么残酷,也不会以困难多么巨大作为借口——我们总是在战斗。”
日本(的投资环境)并不适合创业家。就像日本的社会一样,日本的商业界十分珍视融洽(的商业氛围),实际操作中这意味对于亏损公司的支持,而这让那些更新更有效率的竞争者难以胜出。尽管有零星的企业破产,但这种封闭式的民族气质还是一直在延续。这样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创业率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只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和欧洲的一半。 孙先生的直言不讳和进取精神在日本国内都算是罕见的。他与美国一些高科技巨头的老板保持有良好关系,比方说比尔盖茨、史蒂芬乔布斯(他与孙正义是很长时间的好友和商业排挡),在这方面,日本国内无人出其右。(但同时),他的鲁莽使他在日本商业圈内并不受欢迎,而这与他大约80亿美元的身价很不想符合。 他本来是一个局外人。尽管他的家族已经在日本定居超过两个世代,但他拥有韩国和中国的血统,这使他不得不吃到一些闭门羹。16岁的时候他搬到了美国,在那里完成高中学业之后他去了伯克利大学读书,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整个伯克利大学都卷入了硅谷革命的浪潮中。孙先生说他曾经发誓必须每天想出一个和计算机相关的商业点子,这种执着在他取得一个翻译系统的专利权并因此获利大约一百万美元的时候收到了回报。 他在80年代创办了软银,一开始这是一个软件经销商。但它很快入股了一些美国IT公司,成为它们进军日本市场的媒介。当雅虎还只是一个小企业的时候,孙先生就获得了它将进40%的股权,同时他还入股了一批.com公司。到90年代末,他名下的公司已经价值1800亿美元,但是.com公司的集体崩溃让他的公司一下子损失了98%的市场价值(当然也包括他个人的财富) 从他购买了一些电信企业并使之重新复活开始,他又就迅速成为了NTT最为害怕的对手。NTT作为曾经的一家国有电信巨头,现在是日本电信市场的主导企业。为了做到这些,他筹借了巨大的债务,而且他还不顾那些对他会计政策的批评(而一意行之)。 现在,他冒着激怒既得利益集团的风险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观点:将NTT分拆为两个公司,他宣称这样是提高日本宽带使用率的最佳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日本建立网络新业务。日本现在的宽带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之一,但是收费十分昂贵。尽管日本90%的家庭都连接有宽带,但只有60%的是签约用户,而这个数字在韩国则是96%。 日本政府被期望尽快推出一项在全国铺设光缆的计划,这将使日本的网络连接速度最高达到100兆每秒,比现在的技术要快十倍以上。孙先生强调如果要保证(全体国人都)能够公平地接入网络(这也是对新网络最有效率的使用方式),就必须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从NTT中剥离出来,使之成为所有电信公司共同拥有的一家企业。不过,日本政府还是倾向于让NTT继续来做这件事情,不过将在电信运营商中负责网络建设与负责网络接入服务的部门之间建立“防火墙”。日本政府的通信部对于孙先生的计划十分恼火,因为这个计划使(其他公司)不再愿意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网络——实际上,任何电信企业建立起一个光纤网络来与NTT竞争的机会都是十分渺茫的。 孙先生强调,不管谁来运营这个新的光纤网络,改善网络连接都会是任何一个试图拯救日本停滞经济的方案中的重要部分。网络健康服务能够使日本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和人口不断减少的趋势。他说,不幸的是,这个国家的媒体、政府和社会都习惯轻视基于网络的创业者,国家的税收体系也使得创业家难以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员工,而这是使硅谷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石之一。
不管怎样,孙先生还是对软银有一个乐观的长达300年的长远计划(到那个时候他估计人们都用心灵感应术来交流,而且可以活到200岁)。今年早些时候,他邀请他人来竞争他的继任者这个位置,不管是公司内部还是公司之外的人都可以参加。不过已经53岁的他在十年内还没有退居二线的打算。孙先生希望三十年后软银可以成为世界上前十大公司之一,市值大约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这个公开的招聘行为说明软银已经十分强大了,但他希望软银可以一直保持其创业时的特征。而不是最终成为一个胆小怕事、步履沉重的大公司,就像绝大多数日本公司一样。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1 23:17 , Processed in 0.1286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