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下一个飞跃式发展 走出贫困 在过去20年中,有将近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世界各国应当再次制定一个同样的目标 Jun 1st 2013 |From the print edition 1949年,哈里·杜鲁门在就职演讲中说:“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正生活在近乎悲惨的状态中。不过,人类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以消除这些人间的苦难,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尽管将人类从赤贫中拯救出来的进程比杜鲁门所希望的要漫长一些,但世界各国还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1991年-20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43%降至21%,这个数字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间,有将近10亿人脱离了贫困。 如今,这个世界终于迎来了一次补救的机会,只要严肃对待这次机会,杜鲁门有关解救最不幸之人的呼吁就能实现。在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70亿人中,有11亿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赤贫线——每日的生活标准为1.25美元——之下。从本周开始以及在今后几年间,那些经常在联合国讲坛上露面的政客、各国政府的要员以及国际组织的官员将聚集一堂。他们的任务是制定一份新的目标清单,以取代制定于2000年9月并将于2015年到期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这份新清单中,各国政府应当以“到2030年再减少10亿赤贫人口”为主要目标。 向资本主义致敬 在发达国家中,没有人无限接近于每日1.25美元所代表的那个贫困标准。在美国,为一个四口之家制定的贫困线为每日63美元。在一些较富裕的新兴国家中,贫困线是每日4美元。但是,在贫困最严重的地区,每日的生活标准尚不足1.25美元(这是世界上15个最贫困国家的平均值,其标准是按照美元在2005年的购买力来计算的,并且还按照各国购买力的不同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一水平之下生活的人,他们穷得过不上大多人起码应该具备的生活条件。他们上无片瓦,衣不遮体,生活环境污秽,没有医疗保健,得不到教育,寿命比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要短,甚至就连维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所需要的食物都得不到到保证。对于一个以繁荣为己任的世界来说,将他们从这种悲惨境遇中拯救出来并不是一个太高的奢望,而且这种奢望不可或缺。 人类在减少贫困这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以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值得赞叹的。尽管在既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尚有许多任务无法实现。例如,将产妇死亡率减少四分之三,将儿童死亡率减少三分之二。但是,在1990年-2015年间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却提前5年实现了。 为衡量进展设定的标准,将精力集中于宣传贫困的弊端。通过以上这两种措施,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成就所做出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然而,取得这一成就无疑少不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因为,是它们让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而且,正是经济的增长为消除贫困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全球贫困率之所以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了增长的加速,其年化平均增长率从1960年-2000年的4.3%提高到2000年-2010年的6%。一个国家的贫困人口出现下降,其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二,而另外的三分之一则取决与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在不平等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中,人们的收入每提高1%,贫困人口仅相应地减少0.6%。相比之下,在不平等差距最小的国家中,贫困人口则会相应地减少4.3%。 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中,中国的贡献占了四分之三(但这个国家从未对千年发展目标表示过任何兴趣)。即便出现了不平等日益加剧的情况,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已经令赤贫现象开始消失。在1980年-2010年间,中国将6.8亿人从贫困中解救出来,使得该国的赤贫人口比率从1980年的84%下降到了现在的10%。 在过去的20年中有将近10亿人脱贫。相比之下,要想在未来20年中再次实现让另一个10亿人脱贫的目标就要困难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个中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对于作为下一个脱贫目标的印度和非洲来说,这些国家的政府在管理上的无能,意味着中国的经验不可能被迅速移植到他们那里。第二,由于许多人刚好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之下,因此,在过去数年中,仅仅将人们从这一标准下解救出来要相对容易一些。此时,只要经济稍有起色,他们就能脱离贫困线。但是,在恰好生活在官方贫困线之下的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让大批人口脱离贫困就会更加困难。 因此,人们有理由对完成这一目标持谨慎的态度。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也不是不可以完成。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保持2000年以来的惊人增长;如果最贫穷的国家不被日益增多的中等收入国家甩得太远;如果不平等差距不扩大到让富人独享增长成果的话——那么,到2030年时,发展中国家就能够将赤贫人口比例从现在的16%降到3%。也就是说,脱贫的绝对人口数将达到10亿。如果增长再快一点,收入再平等一些,赤贫人口将会降至区区的1.5%——这几乎达到了最低的可能性。到那时,赤贫人口可能在1000万左右,而且大多数集中在难于治理的几个非洲国家中,数十亿人生活在贫困中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利用市场去解决贫困问题 虽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并不像对现实不满的人所说的那样。如今,这个世界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减少贫困。既然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像巴西的“家庭津贴”那样的基本社会保障网络和现金转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取消那些加剧不平等的政策——如印度尼西亚为中产阶层提供的燃油补贴政策,以及中国的户口登记制度——也切实可行。但是,减少贫困最有效的措施是开放市场,从而穷人变得富裕起来。这意味着不仅国家之间要实行自由贸易(非洲仍然以关税为武器,对那些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进行残酷的惩罚),而且国家内部也要实行推动竞争(中国之所以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其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允许私人企业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印度还是非洲,这些国家都存在着垄断和限制性竞争无处不在的现象。 许多西方国家一直以收缩市场和尽力压低全球化对本国的影响等策略来应对衰退,同时他们还想把这些想法灌输给发展中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不需要这样的建议,他们的做法相当漂亮。究其原因,那些让发达国家富裕起来并且让最贫穷的人摆脱贫困的经济原理功不可没。 |
discomize 发表于 2013-5-31 16:17
Nobody in the developed world comes remotely close to the poverty level that $1.25 a day represents. ...
Nobody in the developed world comes remotely close to the poverty level that $1.25 a day represents.
Africa is still cruelly punished by tariffs
fsz 发表于 2013-5-31 16:55
想了想,这句话还是反着译,比较容易理解。
试译为:在发达国家中,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已经远离了每日1 ...
danho 发表于 2013-5-31 18:35
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take a bow.这一点,我觉得天歌的理解是正确的。
另外Africa is still cruelly punishe ...
nzholmes 发表于 2013-5-31 19:11
Between 1990 and 2010, their number fell by half as a shar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 ...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3-6-1 11:37
1.
Between 1990 and 2010,
在1991年-2010年间,
1.1 billion subsist below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extreme-poverty line of $1.25 a day
有11亿人挣扎在国际公认的极端贫困线之下,每日仅$1.25。
people below that level live lives that are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They lack not just education, health care, proper clothing and shelter—which most people in most of the world take for granted—but even enough food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生活在这一水平之下的人,他们生活窘迫缺乏资源,生存环境肮脏,充满暴力。
他们上无片瓦,衣不蔽体,得不到教育和医疗保健,穷得过不上大多数人起码应该具备的生活条件,甚至就连维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所需要的食物都得不到保证。
Raising people above that level of wretchedness is not a sufficient ambition for a prosperous planet, but it is a necessary one.
对于一个繁荣的世界来说,使人们脱离那种程度的赤贫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是必须为之的。
sufficient ambition意思我也理解奢望,不过若如楼主所译,前半句说这不是奢望,后半句又说“这种奢望”,貌似略矛盾。
The MDGs may have helped marginally, by creating a yardstick for measuring progress, and by focusing minds on the evil of poverty.
通过制定衡量发展的标准,宣传贫困的弊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也许确实做出了点贡献。
marginal = small and not important 微不足道的
Most of the credit, however, must go to capitalism and free trade,
然而,这大多要归功于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
for they enable economies to grow—and it was growth, principally, that has eased destitution.
因为它们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正是经济增长消除了贫困。
That is one reason why (as the briefing explains) it will be harder to ...
这里的that是不是指前文中提到的inequality?
A lot of targeted policies—basic social safety nets and cash-transfer schemes, such as Brazil's Bolsa Família—help. So does binning policies like fuel subsidies to Indonesia's middle class and China's hukou household-registration system (see article) that boost inequality.
这两句话的结构关系简化看是:
These policies help. So do those policies.另:貌似原文有语法错误, So do binning policies不是So does...吧
既然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因此...也切实可行。貌似是并列关系,这里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吗?
Africa is still cruelly punished by tariffs
这里的理解看了6楼的danho,我同意他的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3-6-1 19:15
恩,楼主好认真呀~~刚刚看到消息0.0
其他的我觉得你讲得都挺好的~~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3-6-1 11:37
1.
Between 1990 and 2010,
在1991年-2010年间,
crazybaofulusha 发表于 2013-6-1 19:15
恩,楼主好认真呀~~刚刚看到消息0.0
其他的我觉得你讲得都挺好的~~
wenzhuxin 发表于 2013-6-29 11:52
想请教一下focus minds on the evil of poverty 为什么译为宣传贫困的弊端?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1 23:54 , Processed in 0.0857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