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Special report - Strategic reassurance.mp3 关于中国全球地位的特别报道 战略再保险 许多事情会恶化中美两国间关系,本文则列出了十条可以改善关系的途径。 Dec 2nd 2010 | from PRINT EDITION 如果某国是一个实力薄弱,但希望变得强大的国家,那么韬光养晦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不过,该国最终还是会希望利用新的权力所创造出的机遇。中国是否就已迎来这一时刻?中国军力在全球层面上并非美国的对手,但解放军正在开始否定美国65年来在西太平洋上的主宰地位。受民族主义观点推波助澜,一场争论正在中国精英层内展开,争论主题是目前是否已到了中国崛起的时刻。这将对中国领导人产生影响,尽管有迹象表明,目前领导人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增长以及巨大的国内问题上。 外部世界对中国心存猜疑,并为该国将演变为怎样一种大国而忧心忡忡。亚洲国家在希望从中国身上获得财富与希望从美国身上获得安全之间左右为难。而若中国盛气凌人地发号施令,这些国家将会激烈反抗。 美国同样日渐感到脆弱。该国武装力量已认定了太平洋上的威胁,而其经济外交则变得咄咄逼人,难以预测。这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更趋复杂,该政策缺乏稳定且会造成潜在困惑,在其中接触与避险的成分兼而有之。 这导致了一种高度危险的力量混合。在经历了美国因恐怖主义而分心,中国则专注于经济增长的10年后,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能将变得更加困难。过去数月间的一系列争端凸显了这种风险,其中包括中日围绕某些岛屿的争端,围绕天安号沉没事件的争端,以及围绕中国近海海域权利诉求的争端。 人们绝不能以这些一经而过的纷争来框定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然而关于中国将富有侵略性的担忧以及中国国内关于美国意在阻碍其崛起的猜疑,使得每一起事件都承载了过为重大的意义,都被视为一场事关今后事态发展的考验。 预防,而非治疗 解决方法是找到使中美之间互不信任程度降至最低的途径。这虽有难度,但非全无希望。中国并不谋求获取新的殖民地,也没有意识形态可以输出。中美存有许多共同目标:稳定,核不扩散,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欣欣向荣的世界经济。而和平则最有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 猜疑孕育猜疑,进犯诱发进犯。在地缘政治领域内,就如同在生活中一样,预防才是最好的药物。一旦关系陷入了对抗状态,再想退让就困难了。美中两国领导人始终将对于超级大国间良好关系的渴望挂在嘴边。如果他们的想法的确如此,那么便有10种可供追求的目标: • 中国需明确无疑地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正如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的罗伯特•阿特(Robert Art)所言,如果中美两国都明白其本土安全无虞的话,它们将会更加自信。中国为了确保自己有能力对所受一次打击进行还击,已在投入资金。美国则应当心甘情愿地放弃这种军事优势,因为这种优势会破坏稳定——而不稳定将会使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一至高政策目标落空。 • 美国应试图维持其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为了亚洲各同盟,美国必须有能力确保海上航路并在将会帮助台湾对抗中国进攻方面发出可信的威胁。目前,美国仍有能力做到这两点。不过为了保持优势,美国需强化其前沿基地,在导弹防御和潜艇方面投入资金,并对抗中国在非对称电子战、网络战以及太空战领域的能力。这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国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将提升中国邻邦的安全。目前,后者更为重要。 • 中国需与美国分享更多的本国核军事准则及常规军事准则。与美苏之间精细复杂的冷战交流相比,中美之间没有对话。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对台出售军火时,中美军方联系是最早中断的,这与2001年的情况如出一辙,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在撞机事件后切断了联络渠道。军方联系并不是一种针对良好表现的奖励,而是构建信任的关键之一。 • 亚洲需制定规则,以帮助预防海上争端升级。如果事先已阐明规则,那么诸如海上碰撞这样的事件管理起来便会容易得多。而如果有一套决定何种行为属于安全通行的准则的话,那么根本就连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都会降低。2002年,东盟曾与中国签署协议,鼓励在南海的良好行为,不过该协议却已被忽略。直到近期的麻烦之后,中国方才显示出重新燃起的兴趣 。 • 美中两国目前需要讨论那些看似将在今后导致争端的问题。这意味着讨论朝鲜的意外情况——如有必要,这场讨论应秘密进行。正如华盛顿特区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所言,它也意味着讨论诸如太空和网络战等议题。两国已在其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不过这种对话往往被当前的话题所主宰。它应当关注未来。 • 美国应当遵守自己的规则——如果必须破坏规则,它也应将这一行为的真实成本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国希望中国做好准备,与现在这样的世界共存。如果美国破坏规则,它将会在中国诱生疑虑,使后者认为自己的崛起总会被阻止。在安全问题上,遵守规则意味着避免采取被阿特称为看起来“带有惩罚性且无缘由”的行为。在经济学问题上,它意味着避免保护主义,由于保护主义既削弱了中国对体系所抱有的信念,又使美国更加贫穷、更无力保护自己,因此它为实施者本身带来的伤害将是加倍的。 • 中国共产党应停止利用审查员和评论员散布恶性民族主义的做法。如果中共领导人较少利用历史仇恨,他们将会发现对外关系管理起来变得更加容易。这对中共而言颇为困难,因为该党渴望获得将西方人和日本人赶走一事所带来的合法性。不过若该党希望中国能与世界其他国家轻松共处的话,它就应当避免利用怨恨情绪。 • 中美两国应尝试尽可能多地通过二十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多国讨论平台处理事务。双边交易难度更小且耗时更少,但这种交易缺乏透明,会令亚洲其他国家想要弄清真实情况。没有什么举动能像对体系加以成功利用那样构建体系能力了。 • 亚洲应当理清复杂的地区安全组织体系。随着美俄两国预定在明年作为正式成员国加入东盟峰会,该峰会看起来最有希望成为这一地区的安全论坛。虽然对于诸如新加坡这类在东盟内部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而言,这还需要在信念上迈出巨大的一步。不过,这一次亚洲需要将集体安全放在首位。 • 亚洲国家应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投入更多的努力。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凯瑟琳•莫顿(Katherine Morton)的说法,在诸如气候变化、健康卫生、环境、海盗以及恐怖主义等领域,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这些领域的威胁在本质上都具有跨界性。然而同样重要的是,非传统安全还能在不出现通常那种紧张局面的情况下,为亚洲军队提供学习如何开展合作的机会——如中国派出军舰,帮助在亚丁湾防止海盗袭击的国际海军力量。某些亚洲国家在非传统安全对其主权所产生影响方面多有顾忌,它们应当努力接受新观念。 抉择时刻 在越王勾践取得了战胜北方吴国的著名胜利后,极度沉浸在了权力的快感中,以至在某种程度上蜕变成为一名暴君。一位忠实的幕僚亡命他乡,另一人则奉勾践之命自杀。在上世纪80年代,某些中国作家将这段历史视为关于毛泽东在获胜后残酷做法的寓言。 越王勾践的故事可做多种解读。它既可象征复仇,也可代表专制,还能体现自我完善以及其他许多含义。同样,我们既不能保证中国的崛起主要事关13亿人的富裕,也不能保证它注定将带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抗和冲突。未来正如那则故事一样,其面貌将由我们决定。 lilywizardry译文编号067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1-15 23:27 , Processed in 0.0706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