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专栏 查看内容

[2010.12.09]白芝浩评论专栏:英国人的秉性

2010-12-19 11:02| 发布者: jerrywhitt| 查看: 5895| 评论: 47|原作者: Meryl裙子

摘要: 政府说的没错,英国的家教至关重要,但光是没完没了的抱怨也是于事无补
白芝浩评论专栏
英国人的秉性
政府说的没错,英国的家教至关重要,但光是没完没了的抱怨也是于事无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10年12月9日文章
 
20101211_brd000.jpg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社会学家Geoffrey Gorer着手研究英国人的性格究竟有何奥秘。确切地说他是致力于研究英国究竟是如何脱去野蛮残忍的外衣,从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蜕变成有史以来的文明国度。格勒提到,仅一个世纪之前,由于害怕身价性命不保,威斯敏斯特地区也就有零零星星的五六个巡警晃悠,那个时候,流行的娱乐消遣也就是围观鞭刑,观看斗狗,以及跑遍伦敦东区围剿猎杀小公牛。都到了1914年,衣冠不整又粗鲁的野蛮之人还是会嘲笑唾弃衣着讲究人士,而穿戴整齐的孩子也会无端受袭。然而到了1951年,格勒再次调查一万余人,他发现那个时候的英国秩序一片井然,人们礼貌有序的排队已是闻名世界,在酒吧里都很温良有素质,足球观众也是遵纪守规跟在教堂做礼拜时毫无二致。在《英国人性格大探索》一书中,格勒提出解密英国人性格变迁的两大要点:其一,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了全民巡警制,其二,激发公民“负罪感”,有力地抑制犯罪行为。

而60年后的今天,英国这片自私利己的土地上,道德过犯更令人忧心。但是人们对于性格秉性的广泛关注却实属前所未有。大卫 卡梅伦保守党联合政府工党国会议员,前任国家福利大臣菲尔德接受重任起草发布了一份名为《The Foundation Years》的儿童福利报告,大大赞赏了格勒的调查研究以及其关于‘严厉的爱’之论断。在菲尔德看来,上届政府抑制儿童贫穷之举值得赞赏,但是却因拨款问题而大大分心,呆板机械地利用发福利金把家庭拉到政府制定的贫困线以上。菲尔德表示,安全之保障,美满的家庭以及成功的家教比金钱要重要的多。菲尔德提倡父母要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理财并且为他们制定行为标准。而这正与2009年问世的另一份报告不谋而合,当时政府智囊团收集整理了大量数据后发表了一份名为《个性塑造》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到,不管家庭富裕与否,只要父母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不溺爱孩子并且严格要求他们,那么孩子们日后的生活和前途就不会天上地下相去甚远了。2010年一月,卡梅伦也赞赏“性格塑造”,称其为本世纪最优秀的报告之一;“性格塑造”的编纂者如今在自由民主党副首相克雷格手下工作。

菲尔德表示,英国针对贫困以及社会流动问题的热议势在必行。自1999年以来,英国通过税收减免方式向贫困家庭拨款1340亿英镑(用现在的利率计算,相当于2120亿美元),政府还大力投资“稳健起步计划”,竭力造福5岁以下儿童。而如今,社会流动却趋于停滞状态。

然而,可惜的是,人们关于“物质的贫乏还是家教的失败对孩子影响更坏”这一枯燥无聊的辩论不幸误入歧途。联合政府打算削减对穷人的财政援助,而在左翼人士看来,菲尔德这样做正是为了给联合政府的削减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因而这些左翼人士猛烈抨击菲尔德。一名社会学教授在左派报纸《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愤怒而又异乎精确地援引了一个早已论证成立的事实:一个人之所以贫困,只有15%的原因是出于坏习惯以及人性的弱点,而剩下85%的原因都要归罪于其资产的匮乏。

菲尔德宣称英国社会弊病的唯一罪魁就是“家教不严”,右翼人士对此大表赞同(但其实,菲尔德和政府都笃定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家庭,推行适当的收入再分派是十分必要的)。是否应该为较富裕家庭发放‘儿童补助金’这一问题广受争议,对此保守党政客霍华德认为政府一方面限制中产阶级生育,一方面又借助发放儿童补助金变相鼓励其生育,此种做法相当不明智。

上述争论还真是浪费口舌。物质贫乏以及性格缺陷两者都至关重要,同时他们还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错误的决定会加剧贫困,而生活困顿之时要做出明智的抉择似乎也不大容易。而要想真正理清头绪弄清性格成因,我们必须得冷静下来仔细思量。而我们又能有多“以史为鉴”呢?

格勒发现几乎没几个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上世纪50年代,英国的家教用一条格言概括就是“某某干什么呢,赶紧制止他”。格勒发现的确有人笃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大多数家长只会拿走玩具和糖果,抑或是限制其自由以惩罚孩子。一位来自贝德福德郡的母亲称其子很好管教,把他关在卧室里呆一天,只给点儿面包和水,他的淘劲儿很快就荡然无存了。

重压之下的“丢脸”
2010年,菲尔德宣称:“对我们这代人来说,父亲不必为了照顾我们就非得跟母亲一起生活,而这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观念。”他强调‘此种情况通常来讲对孩子很不利’,这一论断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们纵观历史就可以看出,某些不和谐的成分却是大有裨益(私生有助于稳固家庭结构)。当然了,这对拮据家庭来说不适用,他们可很少搞什么婚外恋。但这可就与普遍道德准则格格不入了(即使到了上世纪50年代,40%的英国人还是跟宗教绝缘)。英国人更关注于现实,更关注于实际问题。一花季少女写道“失足的女人担心自己怀孕丢脸,而男人就只会寻欢作乐不负责任。”

“丢脸”对于现今大部分英国社区来说都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这些社区大多风气优良)。拥护卡梅伦之人大谈特谈软家长主义,通过劝说引导孩子做出正确抉择。虽然过去为人们所践行的“严厉之爱”不乏激励刺激,但还真没有唠叨劝导。历届政府都能达成一点共识:英国人还真是蛮横难搞,要想帮他们都难。这也并不是他们的错,英国人骨子里就有这股劲儿。

本文由译者 Meryl裙子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4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eryl裙子 2010-12-11 07:31
译友们多多指教喔!
引用 ch0408 2010-12-11 11:44
回复 Meryl裙子 的帖子

Just over a century before, he noted, the police entered some bits of Westminster only in squads of six or more “for fear of being cut to pieces”.
警察组成6人小队或者更多人时才敢进入westminster的一些地区,因为他们“怕被砍成碎片”。
Mr Field thinks the previous government’s laudable ambitions to curb child poverty were side-tracked by an obsession with redistribution, and using welfare to pull families mechanically over a centrally-determined poverty line.
呆板机械地用福利救济金把家庭拉到政府制定的贫困线以上。
Mr Cameron’s supporters talk of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or nudging people to make better choices.
卡梅伦的支持者大谈特谈”软家长主义”,推动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软家长主义”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t_paternalism
这个好像表现上有点像专制,做选择的时候好像是没有什么权利的,只能被动接受,虽然不是用力推,强迫。而且卡梅伦也是保守党的。)
引用 Meryl裙子 2010-12-12 08:34
ch0408 发表于 2010-12-11 11:44
回复 Meryl裙子 的帖子

Just over a century before, he noted, the police entered some bits of Westmin ...

cut to pieces有批评某人,谴责某人,把某人批得体无完肤的意思
我觉得在这里应该取这层意思,不知道对不对,嘻嘻。。。。
感谢您的指点!学到了很多!
引用 wharton323 2010-12-15 03:19
,
原译:英国的家教是出了问题,
评: 单看parenting matters,你一定不会译错。
引用 wharton323 2010-12-15 05:15
原译:史上闻名的文明国度
评:
in history: 一个疑问:“史上”是不是多指过去?“有史以来”如何?
orderly在此宜译成 “有秩序/行为良好”。
原文里没有“闻名”两字。
引用 arthuswei 2010-12-15 08:30
裙子的译文一直很好,学习一下。
引用 腊肠猪 2010-12-15 09:20
万恶的年底,活儿多得呛人……裙子的译文只能分段看了。

第一段:“for fear of being cut to pieces” 我觉得是只威斯特敏斯特一些地区治安太乱、民风残暴,以至于警察不结伴而行都担心被人砍。这句话之前也提到英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后面的事情都是例证。

第一段: for disciplined queuing 没译出来。

第一段:football crowds are as orderly as church meetings。译文“人们在酒吧里都很温良有素质,与在教堂做礼拜时毫无二致,足球观众也是遵纪守规”,看上去像类比的酒吧而不是足球观众。

喜欢看裙子的文章,总是那么畅快……
引用 媛胖胖 2010-12-15 10:27
Meryl你的翻译速度太快了,佩服佩服!话说我每次看到你的头像都会想起Julie & Julia里面的Meryl,好有爱啊
引用 valor 2010-12-15 14:39
The government is right that parenting matters, but “nudges” alone will not work
政府说的没错,英国的家教是出了问题,但没完没了的抱怨也是于事无补
matter v 要紧,有关系  
alone意思欠传达
政府所言极是,家教至关重要,但光“絮叨/念叨”也无济于事
比如说在中国家庭里吧,家长一直絮絮叨叨叫孩子好好读书如何如何的,话虽在理,但光这么“唠叨”也没用,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
引用 valor 2010-12-15 14:58
IN THE early 1950s a sociologist called Geoffrey Gorer set out to solve the mystery of England’s “character”.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位名叫弗瑞•格勒的社会学家着手研究英国人的性格究竟有何奥秘
Geoffrey Gorer英国人类学家和作者(1905-1985),注意为他的精神分析的技术的应用到人类学。
个人感觉是比较有名的可以不用说 “一位名叫……”,名不见经传的才需要这样提。另,
20世纪50年代早期,(英国)社会学家Geoffrey Gorer开始着手破解英国式“性格”之谜
引用 valor 2010-12-15 15:08
To be precise, how had the English gone from being a thoroughly lawless bunch—famed for truculence and cruelty—to one of the most orderly societies in history?
确切地说他是致力于研究英国究竟是如何脱去野蛮残忍的外衣,从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蜕变成后来史上闻名的文明国度
one of the most orderly societies
a thoroughly lawless bunch—famed for truculence and cruelty
毫无章法可言-以野蛮和残忍著称
确切地说,他致力于研究英国如何从一个毫无章法可言的国度-以野蛮和残忍著称-发展/蜕化成历史上最文明有序的国家之一
引用 媛胖胖 2010-12-15 15:09
Meryl翻译得真的很好,文章很流畅,用语也不乏幽默之处。有几个小问题和你探讨下:
1、disciplined queuing没有“军队”的意思,应该是人们井然有序的排队,你再查一下。
2、where “you hardly ever see a fight in a bar” and “football crowds are as orderly as church meetings”. “as orderly as church meetings”应该是修饰“football crowds”的吧?
3、其二,英国采用了刑事处罚制度,有力地抑制犯罪行为--第二段的一开始说的是moral guilt is not greatly cherished in Britain,所以我觉得guilt不是刑事处罚制度,应该是“犯罪感”之类。
4、那个The Foundation Years不要翻译么?
5、teaching them to count 我觉得是教他们数数的意思

P.S.你是变动句子结构的高手,英文句式变中文句式都很顺利,要向你学习。
引用 valor 2010-12-15 15:11
Just over a century before, he noted, the police entered some bits of Westminster only in squads of six or more “for fear of being cut to pieces
格勒提到,仅一个世纪之前,街道上也就有零零星星的五六个巡警晃悠,并且要不是担心受到批判攻击,他们才不会出来呢。
楼上已经有同学对这句发表意见咯,个人同意说成群结队出来巡逻,害怕被暴徒大卸八块这种说法,一个人出来势单力薄,指不定还打不过歹徒呢
引用 valor 2010-12-15 15:19
Popular pastimes included public floggings, dog-fighting and hunting bullocks to death through east London streets.
那个时候,公众的娱乐消遣也就是围观鞭刑,观看狗打架,以及前往伦敦东区“欣赏”围剿残杀小公牛。
围剿:用武力将目标包围起来加以消灭
Popular在这里个人理解为   流行的
hunt x to death  意思和狩猎差不多吧,跑遍(through)伦敦东部的街道,猎杀小公牛
dog-fighting 联系bull-fighting 斗狗
引用 valor 2010-12-15 15:27
As late as 1914, well-dressed adults risked jeering mockery from ill-clad “rude boys”, and well-dressed children risked assault
都到了1914年,衣冠不整又粗鲁的野蛮之人还是会嘲笑唾弃衣着讲究人士,而穿戴整齐的孩子也会无端受袭。
risk:v 存在……的风险

到了1914年,衣着考究的成年人仍可能会遭到衣衫褴褛的“粗鲁家伙”的嘲笑,而衣着考究的儿童则可能会受到袭击
(是仇富的心理么
引用 valor 2010-12-15 15:39
Yet by 1951, when Gorer surveyed more than 10,000 men and women, he could describe an England famous worldwide for disciplined queuing, where “you hardly ever see a fight in a bar” and “football crowds are as orderly as church meetings”.
然而到了1951年,格勒再次走访一万余人,他发现那个时候的英国,人们在酒吧里都很温良有素质,与在教堂做礼拜时毫无二致,足球观众也是遵纪守规,那时英国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已经享誉世界
走访:前往访问或拜访
disciplined queuing 有纪律地排队
然而到了1951年,Gorer在对超过一万人进行了调查之后,称英国秩序井然/(因按序排队风气)而闻名于世。在英国,“酒吧中几乎不存在打架斗殴的现象”,而且“足球观众观赛如做礼拜那般有序”
引用 valor 2010-12-15 16:00
In a book, “Exploring English Character”, Gorer decided that two keys unlocked the mystery: the mid-19th-century creation of a police force of citizen-constables,and the curbing of aggression by “guilt”.
在《英国人性格大探索》一书中,格勒提出解密英国人性格变迁的两大要点:其一,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了全民巡警制,其二,英国采用了刑事处罚制度,有力地抑制犯罪行为
到此为止文章中mystery出现的地方
the mystery of England’s “character
即how had the English gone from being a thoroughly lawless bunch—famed for truculence and cruelty—to one of the most orderly societies in history?
个人认为是 如何从毫无章法变得井然有序
在《英国人性格大探索》一书中,Gorer将谜底归结为两点:一,英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公民/平民治安官制度;二,通过激发(公民)“负罪感”/愧疚感来抑制挑衅/侵犯行为
侵犯:是个体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有明确动机所驱使的。表现在行为、语言上。
引用 danceaway 2010-12-15 16:46
引用 Meryl裙子 2010-12-15 18:55
媛胖胖 发表于 2010-12-15 10:27
Meryl你的翻译速度太快了,佩服佩服!话说我每次看到你的头像都会想起Julie & Julia里面的Meryl,好有爱啊[ ...

啊啊啊啊啊啊。。。。。我爱Meryl!!!我又鸡冻了!

查看全部评论(47)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3-29 06:37 , Processed in 2.81296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