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专栏 公司到底缘何存在? 《企业的性质》的作者罗纳德·科斯将于12月29日迎来自己的第100个生日。 Dec 16th 2010 | from PRINT EDITION ![]() 对于哲人来说,世上最重大的存在主义问题无非是:“世界为什么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客观存在?”而现实社会中,管理学理论家心中也有一个与之匹配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缘何存在呢?市场又为何不是万能的呢?” 如今,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而20世纪最“惨绝人寰”的经济浩劫就是那只“看得见的手”。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困在政府掌控的官僚机构里,而这个官僚机构的名字就是“企业”。这些人不经常抄老板的鱿鱼,一干就是若干年。为了完成老板的“战略策略”他们长年卖力苦干。凭借其名下的美国皮草公司,约翰雅各布一跃成为美国19世纪40年代的首富。但是公司雇员一直都没几个。现在雅各布的公司在美国商界可就名不见经传了。公司大多坐拥成千上万的雇员,同时将数十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尽收麾下。 借用经济学家D.H罗伯逊的一句话,‘企业这个有意为之的孤岛,是如何在市场这片自发合作的海洋中存活的呢?’对此古典经济学家没给出任何阐释。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对于制针厂的劳动分工讲解细致精彩,但是对于雇主以及管理人员却只字未提。后代经济学家对此就更是只言片语了,要么完全无视针厂,要么干脆将之视为乏味的黑匣子一个。比起孤岛,他们显然更爱海洋。 黑匣子之秘密,谁人知晓? 帮助针厂重获经济理论核心地位的那个人,12月29日就要过自己的100岁生日了。赏识罗纳德 科斯的天分,对于经济学界来说可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1932年,年仅21岁的科斯在邓迪(英国苏格兰东部港口城市)发表演说,首次阐释了自己关于企业的想法,但那时没人搭理他。5年后,他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也几乎没几个人看。 但是科斯排除一切阻力,勇猛向前,他的第二篇核心论文充分关注‘社会成本问题’,为上世纪80年代的‘放宽管制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科斯终于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威廉姆斯就在其列,他帮助科斯丰富充实了其经济理论。1991年,科斯以80岁高龄夺得了诺贝尔奖。但是,科斯可是绝不会止步满足于自己的成就的,科斯将于2011年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王宁合作编著出版一本新书,致力于研究“中国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一问题。 科斯的核心思想是,企业之所以存的原因在于:总是诉诸于市场交易会使交易成本徒增。办企业要养活工人,要商议产品定价,还要签订合同,这些工作真是太耗神了。从本质上来看,短期合同太嫌麻烦之时,企业的任务就是签订长期合同。但是如果市场如此疲软,企业又为何不寻求永久的自行壮大之路呢?科斯同时指出,这些小型的计划经济社会也给自己施加了交易成本,而随着他们的发展壮大,其交易成本也会随之增长。同时,竞争常常也为领导层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出力不少。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家也许会诉诸于成立大公司,但是公司规模过大最终也会导致运营不利,毫无竞争力可言。 《企业的性质》对如今的经济形势又有何启发意义呢?1931年至1932年间,年轻的科斯拿着奖学金游历美国经济的中心地带,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企业运营的兴趣。他抛开课本,转而实地调研商人为何从事商业活动。科斯长年叱责他的经济学家同僚们,不实际调查研究经济活动的运营原理,而将时间浪费于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所以说,要想检验一下科斯经济学原理的真知灼见,还是要付诸到实践中去的。 科斯的经济理论对于今日的商界还未失效,同样可以解释时下一些最棘手的经济问题。就拿当下新兴经济国家的经济集团(大规模高度多元化)之崛起来说吧(比如说印度塔塔集团和土耳其科威特石油公司)。很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苗头。但你要是想想流入市场的交易成本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些企业的崛起都是必然。国家体系不健全之时,企业当然会将他们的商业触角扩展到不同的行业中去。同样的道理,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效率低下之时,企业当然也会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并且树立自己的信用。 但是同时,科斯又视野狭隘地仅仅把眼光锁定交易成本,而这也只能阐释企业之所以发展壮大的部分因素。如今,一些管理理论家也强烈反对新兴‘科林经济学校’的发展壮大,这些理论家坚决拥护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他们强调,企业的发展崛起不只是因为市场无能,企业自身的成功也同样占到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企业的成功可以引领一连串资源的发展,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诸如“企业文化”以及“集体意识”等比较抽象的资源,而这些又恰恰都是市场所爱莫能助的。企业能够借助独特的方式组织生产并且创造知识。企业能够长期致力于创新研发,而创新不仅仅能满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重塑市场。科林的“市场无能”学说应配以“组织优势学说”,两者互为补充。 无疑,上述事实让《企业的性质》变得更为复杂了。但是这些同样映证了科林尚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时期,就做出的两条决断:一,好好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经济学知识,别无视他们;二,好好研究经济实践,不要总是摆弄那些理论。期望能有经济学家(经济学很枯燥乏味)继承科林衣钵,踏踏实实地实践调查现实社会中的经济学现象,这是不是太白日做梦了?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4-17 11:46 , Processed in 0.14796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