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Dec 14th 2010, 15:41 by More Intelligent Life | NEW YORK
当某一个词被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两个后果。要么这个词丧失所有的词义,要么在反复的使用中会产生这么个问题: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第二种可能性正是“论虚无”的探讨主题。“论虚无”是个系列讲座,地点就在展示喜马拉雅山脉派艺术的罗宾博物馆,在纽约,这个地方不怎么引人注意。这个系列讲座是为了配合一场名为“空洞的本质”展览而开设的。展览探讨的是当代艺术中的佛家理念,尤其介绍 “出世”的概念—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美国小说家Rick Moody和物理学家Melissa Franklin前不久来到了这个讲座,讨论“虚无”这个话题。等到实际开讲的时候,却演变成了一场围绕Samuel Beckett的辩论。因为这两个人都说Samuel Beckett的作品启发了自己。鲁宾博物馆想到把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凑到一块儿,真是个好点子。人们都说Mr Moody患有“改写强迫症”,他感情丰富,好挖苦人,口才好。而Ms Franklin是哈弗大学首位女物理学教授,她不易动感情,言语机智,还善于拆解复杂的概念,且时时迸出令人叹为观止法子来解决问题.
最有趣的莫过于他们对于Samuel Beckett作品的不同的见解。于Mr Moody,Samuel Beckett是个向往虚无的的作家兼剧作家,他苦苦追寻,力求完美之散文,藉此来洗净世间的粗俗和种种。但结果确让他心碎。于Ms Franklin,Beckett写作好比科学家在做实验。物理学家把两架飞机放到真空的环境,看它们如何相互作用,Beckett的写作过程也极其相似,只不过他选取的是两个书里的人物。
在对话中,并没有依着讲话稿引导节目的主持人,或许这正是对话最大的亮点。辩论中,他们讨论的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是Mr Moody讲了一个他上大学时阅读Beckett的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会儿又是Ms Franklin讲述一个感人的,引起人浪漫遐想的黑洞引力的实验。他们有很多分歧,足以吊起你的胃口,时而又互相拿对方开涮,这场辩论真是妙趣横生。
一月份还会有几场讲座,主讲者的同样是成对出现的,同样会擦出天才的火花---哲学家和女演员搭档,学者和导演搭档。以“虚无”为题的对话,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
本文由译者 hielton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