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录影带 获利变薄,声誉日隆 MV兴衰录 Jan 6th 2011 | from PRINT EDITION 每隔两月,英国电影协会就会主办一场庆典,主题是新近出品的MV。“MV狂热症”吸引了众多热衷于此、附庸风雅的人,一票难求。David Knight负责挑选MV,每回典映,他都要收到150~200件申请作品,因而展映时间争夺十分激烈。这一媒体产物曾花哨俗气,现在却时髦风行。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处于商业巅峰的MV,财源滚滚,但仅止于此。其本质上,只是针对唱片音乐的一种广告,由唱片公司免费供给MTV频道,观众付费收看,而该频道同样播出实际广告。 然而,CD销量一落千丈。唱片公司随之削减预算,停止赠送MV。MTV“不务正业”播放起了真人秀电视节目,节目表渐由这类节目取而代之,MTV美国台尤其如此。其主打频道几乎抛弃了MV。 MV混杂于一堆短片中,在Youtube上找到了落脚处,这些短片上传者或是东摇西逛的年轻人,或是口是心非的政客。这对消费者很不赖,因为能随心所欲看视频。可对传媒公司,就不太妙了,它们眼睁睁看着收入来源由滚滚洪流,变为涓涓细流。Youtube广告很少,赚钱不多,于2006年被谷歌收购,而谷歌尚未宣布Youtube已盈利。但MV却悄悄再度风行。 原因之一,是MV制作成本迅速下降,甚而超过了预算削减速度。高清摄像机、编辑软件及计算机处理能力全都相当便宜。环球摩城唱片公司(Universal Motown Records)市场总监Jill Capone称,她只花三到五千美元就能制作一个新歌手推广MV,只要7.5万美元就能制作一场业已举办的演唱会MV。她笑道,“60万美元一首MV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现如今,一位女士要获得关注,得做什么? 原因之二,是容纳数字MV的落脚处,异常丰富。MTV的热门网站,既播电视短片,也播MV。索尼音乐公司(Sony Music)与环球音乐公司(Universal Music)投资了Vevo网站。根据网络流量监测公司comScore的数据,去年11月,该网站向5千万美加观众,展示了2.61亿首MV。选择性是成功关键。Vevo CEO Rio Caraeff称,在Youtube上,观众可从一个播放流畅的Lady Gaga视频(如上所示)看起,接着欣赏一个画面粗糙、猫猫翩翩起舞的自制短片,再来上一曲Lady Gaga的原声音乐。而在Vevo上,观众沉浸在专业内容宝库中,乐此不疲。这种用户粘性对广告发布者颇具吸引力。Caraeff先生称,尽管Vevo的广告比起一家广播电视公司来,要少得多,但广告费与广播电视广告费却相当(即大致为每千名观众20~30美元)。 Vevo平均访问时长为15分钟。为驱使该数字上升,该网站正力推“各类频道”,可根据音乐风格及情调组织播放MV。总之,Vevo越来越像电视。它也在走入电视机。很多今年购买了高档电视机的美国人,将能在电视机上播放来自Vevo或Youtube的MV。较之电脑,或许他们更能忍受电视大屏幕上出现的广告。 虽然MV经济状况正在改善,但快速来钱的日子结束了。可说来奇怪,这对某些人倒成了一种魅力。MV在经济上获利变薄时,却在艺术上收获了信誉。前途无量的导演往往热衷MV拍摄。这令其声望提高,有助进军电视广告业,而这才是真正来钱之处。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5-4-3 11:06 , Processed in 0.1895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