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社论 查看内容

[2011.01.06] 大态势

2011-1-12 10:54| 发布者: Somers| 查看: 5241| 评论: 13|原作者: intel英杰

摘要: 投资者偏好追捧表现优异的股票,而对待这一心理状况造成的(“非理性”)态势,决策者则应该小心翼翼。

007 Leaders - Financial markets.mp3

金融市场

大态势


投资者偏好追捧表现优异的股票,而对待这一心理状况造成的(“非理性”)态势,决策者则应该小心翼翼。


Jan 6th 2011 | from PRINT EDITION

123.jpg

在一月的促销季里,一些顾客排整夜的队去购买各式商品。但是一提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则反其道行之:他们成群结队去购买涨势良好的股票。

这种股价“续航效应”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并且你可以在世界各国的股市中觅得她的身影。比起那些购买滞价证券的投资者,同样是在过去的一年中,那些购买表现卓异股票的投资者往往能够斩获更为丰厚的资金回报(10%的年收益率)。这种异常现象见之于(现今的)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便是一例,该理论认为过去发生的股价波动不会为将来的股价变化提供(合理性)指导。一说表现优异的股票隐含的风险更大,或是这种投资策略中牵涉的交易成本会吞噬掉所有的股票收益,但这两个观点都不能将该理论自圆其说。


虽然关于股价“续航效应”的文件资料随处可见,但是它们都没能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或许是当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变化时,投资者的市场反应偏慢;或许是一连串优异的投资结果被草草归结为运气使然。但是在经历了两到三次的大捞一笔之后,该股票就转变成神奇的个股。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基金经理利用市场最近的偏好来美化他们的投资组合从而引发“续航效应”(最好还是指望屏蔽掉市场领先者手中掌握的信息源)。


第二个谜团是,(财富)效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持久的套利机会。答案极有可能就在于投资时机的选择。显然,股价的“续航效应”不可能永久维持下去,否则股价会走向无穷大。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大约超过三年),一种名为“价值效应”的反方向异常现象就会发生:价格长期位于低水平的股票会发生反弹。在一种效应与另一种效应的轮转换位之间,追逐“续航效应”的入市者或许会察觉到自己的投资失算,尤其是当他们用借来的资金来为自己的回报锦上添花之时。

永远吹起的金融泡沫


无论“续航效应”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现象的确告诉了我们关乎市场的重要信息。有效市场假说这个理论尚可,它提醒着人们,别指望花了一笔钱就能胜过市场。因此,低成本的金融工具——诸如指数追踪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就受到人们的追捧。虽说市场难以被打败,但是就凭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市场是理性的。尽管那些提前宣称互联网泡沫顶峰的金融人士在上世纪90年代看到了泡沫破灭的盛况,但分析一个非理性的市场还是极其困难的。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会发出迷惑人的市场信号,使资本被部署在不当的地方——举个例子,这些市场信号引发了美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的房产建设潮,可是在那些地方,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相对)并不旺盛。由于“王婆”催情,许多公司轻松“抱得美人归”,但它们未必就是将来商业竞争中的“东床佳婿”。


对于投资者来讲,这种事后评论就是一笔糊涂账。但是金融监管者当做出何等抉择呢?股价的“续航效应”尚不足以成为理由来使监管者限制做空交易。那样做只会阻碍(或“往往会延迟”)股价回归到正常水平。许多时候,做空交易者成为唯一有足够勇气怀疑市场偏好的投资者,正如发生在安然公司(已破产的能源巨头)身上一样。


纵观整个金融市场,“续航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资产价格泡沫会泛起。要是用借来的资金来促成泡沫的成长,那么你就会在泡沫的生长中遭遇灾难,如同信贷紧缩的经过一般。许多情况下,中央银行倾向于给予投机性入市者一种单向度的赌局——当市场萎靡不振时,央行就削减利率,但是当资产价格泡沫泛起时,央行就采取“黄老之术”。甚至到现在,许多人都坚持格林斯潘的信条,此人是前任美联储主席,他认为中央银行不要尝试去突然挤干泡沫而应该在泡沫自行破灭的时候给予实体经济软着陆。觉察出泡沫当然是困难的;但是中央银行已经密切关注其它非同小可的经济指标,例如经济产出差距的规模和结构性失业的水平。于是通过限制某些类型的信贷而不是单单提高利率,资产价格泡沫能够被抑制。经济状况为金融态势的变化可是忙成了一锅粥呀。

from PRINT EDITION | Leaders

本文由译者 intel英杰 提供 点击此处阅读双语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yannanchen 2011-1-12 00:48
本帖最后由 yannanchen 于 2011-1-12 06:38 编辑

This anomaly flies in the face of academic theory, in the form of 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which suggests that past price movements should provide no guide to future changes. 原译: 这种异常现象见之于(现今的)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便是一例,该理论认为过去发生的股价波动不会为将来的股价变化提供(合理性)指导。
评论:A flies in the face of B 是一个固定的短语。
你的理解不对的。 A 跟B 完全相反, A 不符合B, 请看一个类似的情况: http://www.ftchinese.com/users/commentstory
" 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便是一例", 这样翻译, 等于说, 有很多理论, 而有效市场假说是其中之一。 原文不是这个意思。 原文的金融理论只有一个, 就是有效市场假说

其他可评的地方很多, 但是牵涉到学理, 有空再说。

总的印象是, 你的翻译有个趋势, 越来越偏离“直译”, 这是有代价的。 代价就是不精确, 甚至曲解。不精确有曲解的译文不是好的意译。

我更喜欢本文另一个翻译, joojoo
引用 yannanchen 2011-1-12 11:33
本帖最后由 yannanchen 于 2011-1-12 11:34 编辑

我在joojoo的译文里多写了几个评论, 敬请英杰观之。
翻译TE之类的文章, 100%理解原文是第一要务。
中文好坏, 不是大问题。 锦上添花的事情。
如果离开原意, 在中文上讲究花哨, 本土化, 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
言重了。
引用 intel英杰 2011-1-12 13:31
本帖最后由 intel英杰 于 2011-1-12 21:47 编辑

回复 yannanchen 的帖子

恩,我翻译到最后是体会到了“Investors who buy the best-performing shares over the previous year earn much higher returns (ten percentage points a year) than those who buy the laggards of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表所说述的真正含义,但是我还是逊在in the face of这个词组上。我注意到joojoo的翻译版本在此处与我的异同,他在这一点上的理解比我要到位。
版主一向知道,我对错译一直是虚心以待的,竭力铲除之,但是版主似乎对我有个一如既往的误解,即我是采用意译才导致了错译。其实有些地方,事后经版主修正,是译者本身误解了原文意思从而导致错译,这个跟意译和直译的翻译方法没有太大联系。我以为,翻译不可能精确,力求精确也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借口,这是事实)英汉语言是脱胎于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产物,我只力求把英语中作者的逻辑思维表达观点传达给中文读者,但是我不一定将作者的逻辑思维表达方式也传达给中文读者,除非我是自己去进行英语习作,那自然要玩英语语言组织的游戏。我翻译成汉语,自然要考虑到对汉语的驾驭,即使不熟练,我也要迈出这一步,这比总是畏缩在由“精确”圈划的翻译思路上要更开阔些,因为我的受众不是英美人士,而是中文读者,否则我可以直接用英语表述即可。本人承认,篇章中有些是能力不及所致的误译,有些是译者有意的意译,明眼的读者一定看得出来,故不举例。一言以蔽之,我把某位英国人的话告诉中国人,有两个工作,前者尽我所能,力求契合,后者如我所愿,按我表达。如果不是这样,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与表达方式就被冷落的太可惜了,例如“式微”这个词,出自于诗经,是一个很漂亮的表达,如果用“太少了”,我不太认可。
引用 intel英杰 2011-1-12 14:43
本帖最后由 intel英杰 于 2011-1-12 21:49 编辑

回复 yannanchen 的帖子

版主的理解应该是契合版主对原文作者意思的精确把握的,这点晚辈不可置疑。不过我想提出的是,我的误译是我的不当理解造成的,而不是用意译来推脱过去,这对译者以及读者都无什么益处,但是笔者对有些翻译地方的“添足”之笔,自信心还是很足的,是基于对原文的合理理解而兴发的。
还有一点是,版主稍稍点拨几下,我辈学友收获甚丰,这种良师之益不是随处可逢的,真是不胜感激。特别是版主对第三段的分析,非常见道,一点都不偏离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分析,紧紧围绕股价而阐发,是很有功力的。
引用 yannanchen 2011-1-12 19:31
回复 intel英杰 的帖子

欣赏你的态度, 希望见到你更大更快的进步。
引用 intel英杰 2011-1-14 21:50
回复 www.mytogo.net 的帖子

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这样交流下,就可以解惑了。
引用 adinglee 2011-1-14 23:47
我觉得作者翻译的挺好的,就是文章比较难,加之自己不是学经济的,所以看得有点吃力。
慢慢来吧
引用 tinatao2011 2011-1-15 15:41
intel英杰 发表于 2011-1-12 14:43
回复 yannanchen 的帖子

版主的理解应该是契合版主对原文作者意思的精确把握的,这点晚辈不可置疑。不过我 ...

哇~~~ 好深刻 
引用 pengming 2011-1-26 23:13
momentum effect:行为金融学上普遍翻译为  动量效应。
引用 intel英杰 2011-1-27 12:17
回复 pengming 的帖子

http://www.twd2u.com/19-56-18.html 看看这个链接吧。
引用 pengming 2011-1-27 21:45
本帖最后由 pengming 于 2011-1-27 21:46 编辑
intel英杰 发表于 2011-1-27 12:17
回复 pengming 的帖子

http://www.twd2u.com/19-56-18.html 看看这个链接吧。


我阅读过很多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著作,一般而论都是处理为 动量效应。但从此链接来看台湾学者或者香港学者翻译为 续航效应,也难辩驳哦。呜呜,我真羞愧,这么年的金融学修养,白搞了。以后还是多看台湾的,香港的著作。
引用 intel英杰 2011-1-28 12:42
回复 pengming 的帖子

呵呵,我做出这样一个翻译,并给出一个链接,是想给这个词组多一点选择。个人认为,“续航效应”也有这么处理的道理。应该来讲,香港、台湾等地的思想离欧美更近,所以更显前沿,而且那里言论更开放。但是国内的一些教材也有它的优势,这里不详。
此外,我觉得,你应该举一个实例来支撑你的想法,即你读到很多金融学书中,是如此处理得。这样你的观点更显充分。
引用 hielton 2011-3-23 19:40
beat the market 凭自己的想象来翻译

查看全部评论(13)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11-22 04:06 , Processed in 0.07334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