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災害預防 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Jan 20th 2011 | RIO DE JANEIRO | from PRINT EDITION 最好在更安全的地方重建 兩百多年以來,里約熱內盧後方的山區一直是巴西最佳的避暑勝地。十九世紀皇帝佩德羅二世甚至曾將夏宮遷往這裡,以躲避里約熱內盧悶熱的夏天。近年來,里約熱內盧的有錢人也開始做同樣一件事,在鄰近擁有高貴名稱的城鎮,例如Petrópolis, Teresópolis和Nova Friburgo,利用純花崗石壁和茂密森林打造自己的週末度假宮廷。德國和瑞士移民來此定居,這些原本古色古香的薑餅屋式建築村莊已變成繁忙的城市。如今,這些城市更是滿目瘡痍一片混亂。 本週營救人員持續挖掘殘骸,強烈夏季雷雨在短短數小時內,在里約熱內盧山區(serra)的陡峭斜坡上降下超過一個月的累積雨量,官員感嘆簡直是一場泥漿「海嘯」。已知至少740人喪生,兩百多人失蹤,21,500人無家可歸。飲水、電力和電話線已大致恢復,但仍有數十個村莊仍與外界斷絕音訊。由於泥漿和岩石掩埋了農地,里約熱內盧失去了蔬果的最可靠來源,蔬果價格猛漲。 當雨勢逐漸減緩,至少現在如此,政治風暴已悄悄地展開。里約熱內盧的悲劇與反聖嬰現象(La Niña,影響全球天氣的太平洋東岸海水定期異常變冷)關係密切。災難性的降雨在巴西(與其他國家)變得更頻繁出現,但造成高傷亡數字的大部分因素與大地更密切相關。巴西有精密的衛星技術,可以準確指出森林火災和盜伐樹木,並且預告天氣。可是,每次雷雨似乎都讓官員措手不及。 問題之一是這裡山區的迅速發展,目前有六十萬居民在此居住。早期的紡織工業曾在1980和1990年代吸引移民前來。有錢的里約佬(cariocas)接踵而至,他們開始讓週末的家園繁榮起來。因為勞工追逐財富,不久這些山城到處都是貧民窟(favelas),在危險坡地上隨意興建。 里約州社會救助暨人權廳廳長Rodrigo Neves宣佈,五千個家庭必須立即搬遷至更安全的地方。而里約熱內盧的山區一直是最不起眼的巴西災難問題。根據科技部長Aloizio Mercadante表示,共有五百萬巴西人口居住在危險地區,任由凶猛天氣的擺佈。 在巴西,災害救濟勝過災害預防。雖然聯邦政府去年編列4.42億黑奧(2.63億美元)預算用於災害預防,但實際上僅支出了1.39億黑奧,根據民間監督團體Contas Abertas(公開帳目)表示。大型聯邦投資計畫(稱為PAC)的預防工程,去年提撥不及百分之一的經費用來為經常淹水的里約熱內盧尋找解決方法。聯邦政府表示,那是因為很少城鎮提出可以執行的方案。但值得注意的,巴夷亞州單獨就拿到這筆災害專款的五成四經費。巴夷亞州碰巧是國家統合部(職掌業務包括民防)兩位前部長Gedel Vieira和João Santana的政治地盤,而且兩位都是巴西民運黨(執政聯盟的最大友黨)的國會黨團召集人。假若可以從里約熱內盧的悲劇學到一些教訓,就是不能聽天由命,看老天爺的臉色。 from PRINT EDITION | The Americas
|
|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
GMT+8, 2024-11-22 08:33 , Processed in 0.07521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